創新驅動開放格局 成都加速融入“一帶一路”
2016-11-08 09:38:34
Landbridge平臺
“中歐班列蓉歐快鐵(以下簡稱‘蓉歐快鐵’)今年底將開通北線——成都至莫斯科的班列,由此將覆蓋其他東歐國家。”11月2日,成都工投集團總經理陶迅向第十六屆西博會的參會者介紹,加上已經開通的蓉歐快鐵中線和南線,這一跨境班列網絡已然“橫跨歐亞大陸”。
這是在成都推進“一帶一路”戰略中的重要布局。如今,正在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成都,以大開放的格局融入“一帶一路”。在同一天舉行的成都市投資環境說明會暨國際合作園區項目對接會上,成都簽署了19個戰略合作協議和重大項目投資協議,協議金額達1586.3億元,包括美國戴爾深化戰略合作、中德(四川成都)創新產業合作平臺投資基金等。
“這次西博會有380家德國企業和300個工作人員參展,我們可以利用西博會,進一步向德國企業介紹這里的投資和發展機會,找到交流合作的機遇。”德國副總理兼聯邦經濟能源部部長西格瑪爾·加布里爾在開幕式上所述,已然成為西博會的主旋律。
“蓉歐+”謀劃時空新格局
資料顯示,蓉歐快鐵目前已初步構建起“一主多輔、多點直達”的跨境班列網絡。除即將開通的北線外,中線是成都至波蘭羅茲,于2013年4月開通,通行時間為10天。南線是成都至土耳其伊斯坦布爾,于今年9月開通,運行時間約15天,這是我國開通的第一條南線中歐班列,進一步覆蓋中亞、西亞、南亞及南歐地區。根據相關規劃,今年,蓉歐快鐵要開行400列以上;到2017年,蓉歐快鐵將開行1000列以上。
不僅是跨境班列,蓉歐快鐵在國內也實現了“聯通東西”網絡格局:去年8月,蓉歐快鐵延伸至廈門,開行了廈蓉歐班列,這是中國唯一由自貿區開出的中歐班列。目前,國內已開通“廈蓉歐”“深蓉歐”“昆蓉歐”“甬蓉歐”(成都至寧波)等班列。
今年3月,蓉歐快鐵開出首個企業專列“TCL專列”。之后,聯想、敦豪貨運、飛利浦、沃爾沃、戴爾等,紛紛加入與蓉歐快鐵合作的行列。
同時,圍繞蓉歐快鐵,成都提出“三年行動計劃”,力爭三年內將成都國際鐵路港建設成為全國功能設施最完善、通達能力最突出、通關服務最便捷的國際鐵路港,加快打造貫通歐亞、通江達海的“一帶一路”大走廊。目前,國際鐵路港已吸引了國際物流、電子商務、綜合貿易等多家企業入駐,在西博會期間,該港口簽約21億元,包括新材料、汽車制造等4個重大項目落戶,并帶動格力、聯想、戴爾等企業加速向成都轉移適歐產能。
在今年8月,四川獲批設立自貿試驗區,“蓉歐+”戰略與自貿試驗區的雙重效應疊加,以其獨特優勢實現國際國內互聯互通。“‘蓉歐+’就是把成都對外的通道全部打通。”成都市物流辦主任陳仲維表示,“蓉歐+”戰略,無論是空中的絲綢之路,還是陸地上的絲綢之路,都是希望把成都建成連接泛歐和泛亞的交通物流樞紐,形成成都國際物流通道上更大的合力,讓資源全球化配置有了更價廉、更高效的選擇。
與此同時,成都正在加快打造“空中走廊”。數據顯示,作為“航空第四城”的成都,已開通的國際地區航線數量達91條,為我國中西部地區最多的城市。尤其以歐洽會為推動,近年來蓉歐合作交往日趨緊密,成都與法國蒙彼利埃、德國波恩、意大利巴勒莫等13個歐盟城市建立友好城市關系,開通直飛巴黎、法蘭克福等歐盟城市的航線5條,歐盟主要國家在蓉投資企業達363家。
“使得我國中西部地區與歐洲的經貿文化交流更加密切,成都作為內陸開放型城市的建設和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步伐在時間和空間上贏得先機。”陳仲維表示,成都將由此推動構建“西部對外交往中心”的戰略規劃。
西部對外交往中心是成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撐,成都正在加強對內、對外雙向開放,全面提升國際交往便利度和交流合作緊密度,打造內陸開放型高地和國家門戶城市。
創新驅動開放大融合
“中國和意大利作為絲綢之路東西兩側的重點站點,建立了深厚的聯系。”在西博會期間舉辦的第十一屆歐洽會上,意大利西西里大區副主席瑪麗埃拉·羅·貝洛說,希望雙方在納米技術、智能城市、智能電網和生物醫藥等領域創造更多的合作項目,促進創新驅動達到一個新的階段。
這是意大利西西里地區第三次來成都參加歐洽會,也是規模最大、級別最高的一次。其中,意大利國家研究委員會(CNR)是第一次來成都參加歐洽會,擬在歐洽會期間簽署意向協議,入駐成都高新區,設立首個中國代表處,旨在促成與中小企業間的國際化和創新合作項目。
顯然,創新驅動已是本屆西博會的主題詞之一。來自德國、法國、意大利、英國、俄羅斯、波蘭、匈牙利等14個歐洲國家(含13個歐盟成員國)的參會者,在成都全方位展開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主要聚焦于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ICT、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農業、旅游、生物醫藥、通用航空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在成都簽訂的項目中,包括成都市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戰略合作協議、美國戴爾深化戰略合作協議、深圳寶能集團戰略合作協議、中德(四川成都)創新產業合作平臺投資基金合作協議等6個戰略合作協議,協議金額1150億元;此外還包括平板顯示屏和OLED壓力傳感器項目、西門子助力京東方升級改造生產線項目、展訊公司全球三大總部之一及全球研發基地項目等13個項目投資協議等。
“我們將發起設立中歐(國際)技術轉移基金,深度開展技術、人才、項目、產業等方面的合作,推動中歐企業在資本、品牌經營、市場拓展、跨國技術轉移與交易、項目開發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高新區目前正在深化實施“開放大融合”行動,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推進國際開放合作,鏈接全球創新網絡。
搭建國際合作新載體
在此次西博會上,中德創新產業合作核心園區正式揭牌,園區選址成都科學城,規劃面積22平方公里。6家重量級企業同步落戶該園區,簽約總金額40億元。
中德創新產業合作核心園區規劃布局了科研創新、醫學醫療、智能制造、國際商貿、總部辦公、綠色國際社區、會展商務、產業投資基金等十大產業區。天府新區成都管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起步區近期將引進約19個重大項目,重點建設德國北威州中心等四大項目。事實上,中德(四川成都)創新產業合作的布局遠不止一個核心園區。據介紹,中德產業的總體空間布局為“一區三院”,總面積達117.8平方公里。而除了核心園區,還包括位于高新區的產業創新升級示范園、經開區的汽車產業聚集園、蒲江縣的中小企業聚集園。
這只是成都在構建國際合作領域的載體之一。在2014年3月,中法簽署了《關于生態園區經貿合作的諒解備忘錄》,確定在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中法成都生態園”。據悉,前期的“中法成都生態園”規劃四個產業園區即中法科技工業園、中法國際汽車博覽城、中法亞太環保大廈和中法文化創意園,重點同法方在節能環保產業合作的基礎上拓展汽車、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業等產業的合資合作和文化創意、商貿博覽等領域的經貿投資合作。
“在繼續深化中歐合作的基礎上,成都高新區將進一步積極推進新川創新科技園、中韓創新創業園、中古生物產業園等各類國際合作項目,推動與硅谷、特拉維夫、索菲亞、班加羅爾、新竹等全球創新高地戰略合作,著力實現世界級的創業團隊、資本、技術的雙向流動,打造國際創新創業中心。”成都高新區負責人表示。
“投資中國,首選西部;投資西部,首選成都”已成為眾多海內外知名企業的共識,當前成都發展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疊加期,在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這一目標下,發展前景備受期待和矚目。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