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深度融入“一帶一路”的實踐構想
2016-10-28 09:57:35
Landbridge平臺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強調相關各國要打造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和共同發展繁榮的“命運共同體”。云南地處中國經濟圈、東南亞經濟圈和南亞經濟圈的結合部,成為國家“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兩大戰略實施的連接交匯戰略支點。美麗云南作為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區域和國家西南生態安全屏障,承擔著維護區域、國家乃至國際生態安全的戰略任務,發揮著與“一帶一路”南亞東南亞沿線國家融入綠色發展、共享生態福利的中心輻射功能。因此,美麗云南依托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融入“一帶一路”戰略,構建以美麗云南為中心面向南亞東南亞生態福利共同體,打造南亞東南亞生態安全、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生態福利圈,輻射帶動沿線各國人民共享綠色發展成果,對云南乃至中國的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構建南亞東南亞生態福利共同體的戰略構想
“一核”輻射:以建設美麗云南為生態福利輻射中心。依托云南優良的自然稟賦和生態環境,深入實施“生態立省、環境優先”戰略,以爭當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為目標抓手,重點發揮云南面向南亞東南亞的生態福利輻射功能,綜合發揮交通輻射、經濟輻射、文化輻射以及智力輻射效應。
“兩軸”聯動:打造“滇-南亞生態發展軸”和“滇-東南亞生態發展軸”。昆明及南亞、東南亞地區重要節點城市培育為經濟增長極,處理好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倡導生態文明建設模式,共享良好的生態、清新的空氣、干凈的水土及集約高效的生產空間、宜居適度的生活空間、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所構成的生態福利。
“三圈”共建:共建生態安全保護圈、生態綠色產業圈、生態宜居幸福圈。建設美麗云南工作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與建設中,保護是前提,生態旅游綠色發展是重點,“三圈”共建形成生態福利大圈層,加快向南亞東南亞輻射,推進深度合作,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促進共同發展。
“四輪”驅動:創新、綠色、開放、共享驅動推進。加速生態福利圈的建設與服務,堅持全面創新發展,綠色低碳發展、開放合作發展、共享共贏發展,著力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保護事業,守護綠水青山;構建綠色低碳的產業體系,構建開放型國際共建合作模式,全面融入國家對外開放和區域發展新格局,共建綠水青山;鼓勵國際共享共贏體制,提升民眾生活質量和宜居幸福感,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五區”并行:跨境生態安全保護區、全域生態旅游示范區、綠色發展致富試點區、國際康養宜居城(區)、生態文明教育示范基地(區)形成相互聯系、相互促進、互為支撐的生態福利共享格局。
構建南亞東南亞生態福利共同體的建設內容
一是共同構建綠色大數據庫,共享綠色大數據資源。以云南為基礎,協同有關各方建立綠色大數據庫,為區域內政府決策和生態增長、生態福利共享提供信息支撐。綠色數據庫應區分不同領域建立,可建立包括生態系統評估數據庫、生態地理特征數據庫、典型區域綜合生態數據庫、河流生態安全數據庫、森林生態功能數據庫、生態環境危機數據庫、生物物種數據庫等。
二是加強國際水生態治理與保護,共享水生態福利。建立聯合研究機構,加強多條國際河流的生態治理與保護,加大河流上游水土保護和治理的力度,嚴防污染物和其他雜物向河流傾倒和飄移,保護好河流內的各類生物物種的自然生存繁衍,科學合理調配豐枯水期的水流量,合理利用水資源,共享水生態福利。開發要注意與生態物種及生態環境協調,注意保護國際生態濕地。
三是實施跨境陸疆生態保護工程,共享陸地生態福利。做好構建生態福利共同體的重要支撐基礎,在“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布局中,一系列重大建設工程將面臨復雜的陸疆跨境生態安全問題,須對這些重大工程可能引發的陸域生態系統變化與區域環境變化及其跨境影響問題,諸如生物跨境入侵與沿邊地帶生物多樣性保護、跨境環境污染與風險預警、跨境山地災害及危害等,開展綜合研究,提出風險規避方案等;鑒于各國的管理政策與保護力度的差異,加強國際合作,建立跨境生態補償機制,保障跨國基礎設施的環境友好特征和效益。
四是建立區域物種資源基因庫,共享物種產業開發資源。整合各方優勢,以昆明或者域外選點,共建若干物種資源基因庫,綜合性的基因庫或專門的生物物種基因庫均可,漸進式進行,優先保有和建立重點生物和瀕危物種的基因庫,在重點保有的基礎上,再逐漸鋪開。
五是創新區域綠色新型產業合作模式,共享綠色發展成果。強化與兩亞國家的綠色產能、清潔產能、低碳產能合作,創新綠色新型的工業化合作模式,發展以水電和光伏為代表的“綠色能源”,以生態工業園為代表的“綠色集群經濟”等,為實現綠色增長,共享綠色福利打牢基礎。
六是加強生物多樣性研究保護,共享生物多樣性成果。有效整合政府、高校科研機構和社會力量,建立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實體組織和協調機構,建立科學高效的運行機制,推動各方力量有效參與。
七是加大生態共治力度,共享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統籌污染治理、總量減排和環境風險管控,打好水、土壤、大氣污染防治三大戰役,構建環境安全防控體系,提高共治能力。云南可在綠色城鎮化、生態宜居鄉村建設和生態農林業領域與次區域國家加強合作,分享經驗。
八是加強生態文化合作交流,共享生態文化碩果。建立多層次、寬領域的生態人文交流合作,鼓勵高校、科研機構在兩亞區域內對接共建共享生態福利研究機構,可在中國東盟框架內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圈內采取雙邊和多邊合作方式,就森林保護、城市森林發展、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保護、濕地保護、生態風險防控等領域開展科學研究與合作,為生態福利圈建設提供科技文化支撐。
九是建設國際生態旅游產業帶,共享旅游+融合綠色發展成果。建議中國政府以及林業、旅游等部門積極與世界旅游組織(WTO)、國際旅游組織合作,聯合東南亞、南亞各國政府和旅游企業等共同參與,組建“一帶一路”國際生態旅游聯盟,實施“旅游規劃、投資政策、資源開發、要素配置、旅游線路、旅游信息、旅游交通、市場營銷、通關方式、結算方式、服務標準、市場監管、旅游安全”等一體化措施。推進全域生態旅游示范區試點,定期舉辦國際生態旅游高峰論壇和招商會,共同塑造、營銷和推廣生態旅游和地域文化旅游品牌。
十是實現綠色優勢有效的精準扶貧,共享生態經濟紅利。發展綠色產業,培育綠色經濟增長點,生產綠色、無污染、原汁原味的“土特”產品,培育品牌,培育地理標志產品,做好國內營銷網絡,打通國際銷售渠道;舉辦貧困地區能力建設培訓體系,突出貧困地區綠色發展的政策、項目、人才、資金和技術傾斜,推進貧困地區綠色發展;根據貧困地區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科學制定精準扶貧工作方案,合理布局項目和產業,促進貧困地區發展綠色產業,扎實有序地推進和實現綠色發展。
十一是打造國際康養宜居城市和鄉村,共享綠色發展成效。制定國際康養宜居城(區)的科學標準,結合世界健康組織聯盟“中國健康養生城”的建設要求,與南亞、東南亞聯合舉辦“國際健康養生節”,引進社會資本共同建設;爭取相關政策支持,整合森林、溫泉、中藥材、民族養生文化等資源,發揮生態資源的人類康養福利,推進國際康養宜居城的試點建設。
構建南亞東南亞生態福利共同體的保障措施
建立常態化、規范化和科學化的生態福利共同體建設運行機制,包括組織架構、協調機構、人員場所、項目管理等多層次的運行機制。
生態福利共同體建設要遵循鎖定重點、逐漸拓展的路徑,根據生態福利共同體建設的目標和要解決的重大實際問題,聚焦重點領域和重點項目,積累經驗,增強互信,在切實享有生態福利的基礎上,逐漸拓展其他領域。
梳理當下合作的政策、組織機構、協調機制等方面的實際做法,邊研究邊論證邊實踐,在合作實踐方面也制定出相應推進時間表。
根據生態福利指數和享受的情況,建立生態福利跨國金融制度,加大多元資金供給力度,可發展生態福利共同體建設債券,也可設立生態福利基金,還可通過國際金融組織進行融資,以解決財力問題。
(作者系西南林業大學黨委書記、云南省生態文明建設研究與發展促進會會長)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