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一帶一路”東風推進農業對外直接投資
2016-10-24 09:43:34
Landbridge平臺
“當前中國處于‘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穩步推進農業對外直接投資,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對保障全球糧食安全和推進國內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有重要意義。”在10月21日舉行的“一帶一路”農業產能國際合作論壇上,與會人士提出上述觀點。
當天,由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協會、《環球時報》社、環球網聯合主辦的“一帶一路”農業產能國際合作論壇在北京舉行。農民日報社社長唐園結提出了“農業絕不是保守的、封閉的,而是開放的、共享的”這一觀點。他表示, “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為中國農業走出去帶來了信息聯通、信息互通、資源融通的技術條件。全球農業不應該僅僅是去海外種地、放牧、捕魚,而要在國際農業產業鏈上下點工夫,要培育一批跨國的龍頭企業,建立全球農產品(12.31 +0.08%,買入)供需體系和農業科技資源對接網絡。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全球化與中國現代化問題研究所所長王志民提出了中國農業企業參與“一帶一路”農業產能國際合作的方向與路徑。他認為,隨著各國逐漸加強了對自身國內農業自然資源和農業產業鏈環節的保護,中國農業對外投資只能被迫沿著產業鏈初級向高附加值環節拓展。
當然,農業企業走出去過程中,也有不少事項需要注意。王志民提出,很多企業以“裸奔”的形式走出去,不管是農業還是其他行業,幾乎沒有配套,沒有民間其他的保障措施。“所以企業走出去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需要律師事務所、保險公司提供保障,”
同時,農業企業走出去,要了解所在國的國情、民情。這與唐園結的觀點不謀而合。他表示,農業企業出去的路并不好走,到海外發展,東道國政局變化、政治陷阱、勞資糾紛、土地征用風險以及文化沖突等,都可能導致走不通。
“一定要了解投資國的相關政策法律,包括文化,否則政策不清,水土不服,賠了錢還得回來。所以,從政策到國情到文化,需要農業企業做好功課。”唐園結表示。
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張振博士建議,要加強企業自身能力建設,提高企業的風險防控意識和經營理念。要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加強企業人才的引進與培養,逐漸健全風險防控意識。在關注市場風險的同時,更加關注目標國的自然風險和政治社會風險,要做好項目的規劃,可行性論證和風險的控制預案。
“整體看,中國農業走出去優勢是大與制造業走出去的,前景廣闊。長遠看,機遇大于挑戰。當然,萬事開頭難,農業的產能合作亟待解決的就是加快頂層設計,必須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王志民表示。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