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專家對話“一帶一路”:更多尋求各方合作共贏
2016-10-09 10:18:10
Landbridge平臺
絲路駝鈴,回響古都。
9月27日,“行進一帶一路·對話中華文明”國際論壇在陜西西安舉行。來自絲綢之路沿線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30余名專家,圍繞“中華文明重構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這一主題,廣泛對話,深入交流,激蕩思想。
該論壇是“一帶一路”國際研討會系列活動之一,由陜西省委宣傳部主辦,旨在堅定文化自信,強化文化擔當,匯聚起追趕超越的強大正能量。與會專家倡議,在陜西建立中華文明會客廳,為絲路沿線各國和地區搭建文明對話和交流平臺,推動世界文明互學互鑒、共同發展。
一問絲路精神源自哪
更深挖掘中華傳統文化底蘊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一帶一路’,既是中華文明歷史與現代的對接,也是對中華文明核心價值的深入挖掘”,西北大學中國文明史研究院院長孫皓輝以“中國文明的本質架構及其基本點”為題,展開主題演講。在他看來,重拾絲綢之路精神,是對塑造中華文明核心價值的最好詮釋。
六年間四次絲路之旅,讓陜西省文聯副主席肖云儒對絲綢之路有了鮮活而深刻的認識。
在他眼中,世界上找不到一條路像絲綢之路這樣深刻、廣泛地影響著世界歷史和中國歷史,它是人類文明發展最精華的一個連接。絲路精神就是“走出去謀發展,拉起手共發展”。在他看來,絲路精神深深地植根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蘊之中,繼承了中國的玉文化——以玉帛代替干戈,用禮讓、包容天下的理念來處理國際關系。
論壇開幕式上,西北大學發布《中華文明研究成果展示報告》、中國和烏茲別克斯坦合作的《天山西端區域古代游牧文化考古調查發掘與研究項目》。這兩項成果顯示,長達7年的聯合考古,不僅收獲了豐碩的考古發現和文化遺產保護成果,還對認識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歷史、文化傳統,促進各國加深了解、民心相通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問絲綢之路怎么走
更多尋求各方合作共贏
探尋絲路精神的本源,激發了中外專家思想的碰撞。而“一帶一路”重大倡議究竟應該如何落實,歷史與現實如何有機結合,將專家們的討論引向多元、引向深入。
追尋歷史、追蹤現實,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開璽以多元視角闡釋“一帶一路”倡議。他建議不斷尋求參與各方的合作共贏,開展中外或者東西方國家之間的多層次交往、多形態交流,尤其注重于非政府組織之間的文化交流。
“我們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學習和借鑒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在香港京港學術交流中心學術部主任鄒重華看來,“一帶一路”倡議,不能僅僅理解為一個經濟發展戰略,也是復興的中華文明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文化交流和文明對話。中國的國家治理現代化模式,也可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提供一個不同于西方的參考模式。
國際山地綜合發展中心阿富汗分部主任、中科院研究員易紹良,聚焦興都庫什—喀喇昆侖—帕米爾地區的保護與發展同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緊密關系。他說,該地區和我國社會發展息息相關,為東西方文明交流、商貿往來的要道,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如果利用好雙方的緊密聯系,加強文化經濟合作,這一地區將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一個重要門戶。
三問沿線關系怎么處
更快建設全球 “高速路”
阿穆爾丁是烏茲別克斯坦國家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他以“古代長安與撒馬爾罕”為題,講述了古代長安和烏茲別克斯坦重要歷史城市撒馬爾罕密切交往的歷史。很早之前,烏茲別克斯坦的祖先就開始和東西方各國人民建立了密切的經濟、政治和文化聯系,尤其是和中國關系密切。“近現代,烏茲別克斯坦獨立之后跟中國的關系非常好。我們希望繼承這樣的歷史,保持兩國友誼,加強交流合作”。
在英國威爾士亞伯大學亞力克·格魯菲茲·瓊斯教授看來,今天的絲綢之路已經成為連接東西方文化的象征,可以將其稱之為地球上連接智力的高速公路。他建議從文化經濟角度看待絲綢之路,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文化的創造和創新、傳承和傳播。
受現場感染,原本未安排發言的塔吉克斯坦國家科學院歷史考古和民族學研究所所長阿克拉莫夫·伊諾莫維奇,即興登臺發表了精彩演講,將論壇熱烈的氛圍再次推向高潮。
他帶來了該國研究所豐富的考古成果,建議中塔多進行聯合考古,并愿意向中方提供有關研究的塔吉克語等多語種成果,希望共同有效地落實“一帶一路”倡議。
四問保護開發咋兩全
更好打造文明會客廳
論壇結束后,與會嘉賓一致通過了《對話中華文明西安宣言》。宣言指出,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力量,是中華兒女共同的精神基因。繼續弘揚中華文化,不僅要堅定文化自信,從中汲取精神力量,而且要積極推動中外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中外民眾相互了解和理解。
據介紹,論壇承辦方秦漢新城是“一帶一路”上的一顆明珠。作為國家級新區西咸新區的核心組團,秦漢新城總面積302平方公里,其中遺址保護區面積104平方公里。
在與會專家看來,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秦漢新城的文化建設創新路徑值得借鑒。秦漢新城以建設“民生之都,文化之城、田園之城、健康之城”為發展目標,在保護好文物遺存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探索出一條“保護+傳承+利用”的文化之城建設創新路徑。
據秦漢新城城管會有關負責人介紹,以秦咸陽城遺址為中心的大秦文明園區項目將通過建筑、創意文化作品、文化交流活動和相關衍生業態布局,運用最新科技成果,打造形神兼備、虛實結合的“中華文明會客廳”。還計劃以渭河北岸九座西漢帝陵為核心,在104平方公里的遺址保護區內,打造人類文明的展示中心、交流中心、研究中心,共建“中華文明會客廳”。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