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與臺為鄰,擁抱“一帶一路”
2016-10-09 10:00:27
Landbridge平臺
這條從自貿試驗區開出的首條中歐班列,向東連接臺灣及東南亞地區、向西橫跨歐亞大陸的國家物流新通道搭建而成。站在自貿試驗區與“一帶一路”兩大國家戰略的交匯點上,廈門成為唯一實現“海絲”與“陸絲”無縫對接的陸海樞紐城市。
初秋的廈門,路邊的樹木依然郁郁蔥蔥,沿著靠海濱的道路閑庭信步,讓人很享受這個慢節奏的城市生活。
然而,這個城市特有的慢節奏并不屬于43.78平方公里的自貿試驗區。2015年4月21日,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揭牌。一年多來,在福建省自貿辦通報的160項創新舉措中,廈門片區有80項,30項屬全國首創。速度令人矚目。
“廈門片區能夠在短短一年時間里推出194項創新舉措、出臺90個政策措施,依托的正是全市各級各部門的通力合作。”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管委會副主任熊衍良告訴記者,全市的改革創新都被納入自貿試驗區中,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成果也在全市迅速推廣。其中,“一照一碼”商事登記改革從廈門自貿片區復制推廣到全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實現廈門口岸眾多業務流程再造模式重塑,兩岸青年創業創新創客基地成為服務臺灣青年赴大陸創業的樣本工程……
深耕投資貿易便利化
不久前,廈門外代報關行報關員小孫,通過廈門自貿片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的“關港貿”查驗信息交互全程電子化平臺,為該公司代理的一票北美板材預約了查驗時間和地點。
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電子口岸運行監控中心。
隨后,小孫通過手機app客戶端,實時讀取貨物的查驗狀態。小孫告訴記者:“從未想過查貨物能像查快遞一樣方便,也不用奔波現場,效率太高了。”這個實時“關港貿”查驗信息交互全程電子化的舉措,被評為全國首創。
廈門自貿片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將原有口岸多部門申報受理(多對多)的模式改變為“一個窗口、一個平臺、一次申報、一次辦結”(多對一)的模式,企業辦事省時、省錢、省力。截至目前,平臺已上線運行應用服務達58項,廈門口岸95%以上進出口貨物、100%進出境船舶、100%跨境電商商品、100%國際郵件快件通過平臺進行檢驗檢疫申報。平臺日單證處理量突破11萬票,月近300萬票,居全國四個自貿試驗區首位。
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行政服務中心。
記者在現場看到了一種特殊的鎖,含有“智能芯片”。據介紹,海關監管貨物轉運,從最初的武裝押運,到后來借助海關、駕駛員在登記本上相互簽注,演變到后來的IC卡電子關鎖監控。如今,電子關鎖增加了“智能芯片”,貨物在海關監管倉庫之間轉運可以通過廈門自貿片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實時監控,進出關卡無需確認就可直接放行。
在此基礎上,廈門海關和福州海關攜手打破傳統關區作業限制,在陸地港推廣跨關區直通放行模式。企業在內地陸地港發貨報關,使用電子關鎖先進技術監控,經口岸可直接放行出口。這一全國首創舉措,為今后沿海和內地跨關區的聯動提供了新模板。圍繞促進投資貿易便利化,廈門自貿片區加強對TPP、TTIP等國際投資貿易新協定的研究,累計形成了194項創新成果,廈門口岸通關效率提高50%以上。
對臺合作呈現新局面
在廈門自貿片區海滄園區里,有一個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創客基地。其中一幢紅色的房子掩映在綠樹叢中,上面五個字很醒目:臺灣創業館。
廈門自貿片區海滄園區內的臺灣創業館。
今年4月,在2016廈門海峽經貿論壇上發起的“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大賽”,賽事的“主力軍”之一就在這里。有一點很有意思,無論賽事舉辦到哪里,只要提到兩岸,廈門永遠是人們津津樂道的焦點,”廈門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創客基地執行官胡新榮告訴記者,廈門是對臺交流交往的橋頭堡,在臺灣青年眼里廈門有“家”的味道。在380萬的廈門人中,至少有10萬臺胞。
入駐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創客基地的臺灣青年柳志騰告訴記者,廈門不僅語言、氣候有家鄉味,政策更是貼心,“辦公場地、租房都有補助,把我們基本的生活費用均攤了,運營成本比其他城市低很多,團隊來考察了兩次,就決定在這里‘落戶’了。”柳志騰說。
作為對臺交流合作的窗口,廈門自貿片區率先試點兩岸海運快件業務,實施“源頭管理、口岸驗放”的兩岸商品快速通關模式,打造兩岸跨境貿易和快速物流新通道。廈門口岸臺灣食品進口貨物批次占大陸進口臺灣食品總批次的50%以上,進口臺灣水果占大陸總量的八成。
同時,推動廈金區域合作發展,優化完善廈金“小三通”,簡化廈金客輪檢疫管理程序,電訊檢疫率從0提高到90%,通關速度提高50%。大陸居民赴金馬澎旅游“落地簽注”、臨時到閩的非戶籍居民赴臺團隊旅游辦理一次有效往來臺灣通行證啟動,大陸居民經廈赴金旅游同比增131.3%。
中歐班列連通“一帶一路”
因為一趟班列,廈門自貿片區與“一帶一路”奇妙地聯系在一起。
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綜合服務大廳。
在位于海滄的中歐(廈門)班列集貨倉庫,每周都有班列從這里出發經成都到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途經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等國直達波蘭羅茲,全程12733公里,運行時間14天。
中歐 (廈門)班列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邢屹告訴記者,“一帶一路”戰略規劃沿著班列延伸,正為廈門外貿打開新的機遇窗口。2015年8月16日,中歐(廈門)班列開通,在陸上沿著“絲綢之路經濟帶”延伸至歐洲的東大門波蘭羅茲之后,又新開通德國紐倫堡和荷蘭蒂爾堡兩個新的終點站,在海上沿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拓展到了臺灣。
這條從自貿試驗區開出的首條中歐班列,向東連接臺灣及東南亞地區、向西橫跨歐亞大陸的國家物流新通道搭建而成。站在自貿試驗區與“一帶一路”兩大國家戰略的交匯點上,廈門成為唯一實現“海絲”與“陸絲”無縫對接的陸海樞紐城市。
邢屹說:“中歐(廈門)歐班列運輸時間比傳統海運(30天以上)縮短了一半,物流成本僅為空運的1/7到1/8,實現了貨物快速運抵、快速分撥,將大大拓展中亞、歐洲等市場。今年,中歐(廈門)班列計劃發運100列、4500個集裝箱,貨值40億元。預計到2020年,將實現全年對開2000列、8萬個集裝箱,貨值783億元。”
越來越多的產品開始選擇這條國家物流大通道,從最初的每周一列到如今每周兩列、雙向對開,大批電子、機械、五金、鞋服等產品搭乘班列前往歐洲大陸,歐洲的食品、日用品、葡萄酒等也通過班列走進廈門市民的生活。臺灣貨物也搭乘班列運送到歐洲,通過海鐵聯運,線路延伸至東盟十國。
打造航空一站式維修基地
今年,廈門太古飛機維修工程有限公司23歲了。從最初的1個飛機維修機庫,發展壯大到如今的6個機庫,廈門太古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和維修能力最強的飛機工程服務基地之一,迎接著來自全球各地、各類型的飛機。
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金融創新展廳。
“對于飛機維修業來說,時間就是生命。在政策允許范圍內,如何讓來自全球各地的航材快速通關、又好又快地維修,是影響廈門太古市場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公司物流部經理孫立告訴記者,隨著飛機維修技術的發展,飛機停場維修所需時間越來越短,航材的快速通關已關系到企業的長遠發展。
了解到這一需求,廈門海關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的優勢,為航空維修業“量身定制”出“修理物品+保稅倉庫+加工貿易”的服務舉措。
如今,在廈門太古公司內的保稅倉庫里,存放著十幾萬種可能用到的維修航材。倉庫實施實時出庫、集中申報、無紙通關、隨報隨審即審即放、客帶貨快速通關驗放等便捷通關舉措,工作人員每天分7個時段把所需的航材送往各個維修機庫。2015年,廈門太古飛機進場維修架次同比增長28.7%。
將制度創新與培育產業功能、產業轉型升級相結合,廈門通過自貿試驗區建設和輻射聯動,明顯增強了城市對高端發展要素的吸引力。這個美麗的海濱城市,除了傳統的旅游、商貿業之外,正在加速集聚飛機維修、保稅展示交易、冷鏈物流、融資租賃、跨境電商、郵輪經濟等新興產業的發展,無疑又平添了不少魅力。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