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打造“一帶一路”產業聚集的橋頭堡
2016-05-17 09:49:23
Landbridge平臺
渭南市委書記陸治原會見寶德新加坡有限公司董事長、集團首席執行官黃鳳飛一行
渭南市市長李明遠與昌原市市長安商守共同簽署締結友好城市意向書
渭南熱電聯產項目效果圖
熟悉渭南發展情況的人都會發覺,如今的陜西東大門產業不僅高端、大氣,而且越發具有國際范:
80輛綠色環保的新能源汽車在渭南大街上日夜穿行,其運營模式被稱為新能源汽車使用推廣的渭南模式,將在全省推廣;
已建成10個產業服務平臺的渭南3D打印產業園,去年落戶20家企業,渭南走在全國3D打印產業化前列;
萬達集團、神華集團、中墾集團、深圳沃特瑪等行業內的“巨無霸”在渭南投資興業,14家全球500強企業、15家中國500強企業相繼落戶渭南;
德國格拉默集團年產20萬張車輛座椅生產基地項目落戶富平、哈薩克斯坦中哈人民友誼蘋果園項目進展順利,韓國龜尾市、昌遠市,俄羅斯阿穆爾共青城市等相繼和渭南締結為友好城市;
……
渭南,作為“一帶一路”的起點城市,不僅搭上絲綢之路的列車走向世界,而且通過大力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增強、新興產業蓬勃興起、工業園區邁向高端發展,使渭南經濟發展優勢凸顯,為每一個落戶渭南的企業提供發展壯大的廣闊空間。隨著蒲城70萬噸烯烴、華縣派爾森、澄城煙廠技改、沃特瑪新能源、3D打印基地等工程相繼建成投產,渭南正在形成清潔能源化工、先進裝備制造、綠色冶金建材、新能源汽車、3D制造和光電產業“六大優勢產業集群”,特色鮮明、充滿活力的新體系使渭南逐步成為“一帶一路”產業聚集的橋頭堡。
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補短板
今年一季度,渭南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3%,這看似不樂觀的數據背后,卻隱藏著渭南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特殊意義。
曾經占據了半壁江山的能源工業,隨著渭南不斷加強經濟結構的調整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力度,產值同比下降15.7%,在全市工業占比降至26%,而非能源產業經濟卻出現強勢崛起、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的態勢:醫藥制造業產值同比增長50.9%、食品工業同比增長11.1%、化工工業同比增長8.8%、有色冶金工業同比增長7.6%……
從去年開始,渭南開始著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配合陜煤集團、龍鋼做好去產能工作,同時幫助企業解決壓產后富余職工的再培訓、再就業等問題,還通過發展其他服務業,幫助企業和職工渡過難關。
而有色冶金工業、化工工業、能源工業、裝備制造業、食品工業、建材工業等渭南六大傳統產業正在率先轉型升級,補齊了產業結構的短板,支撐起渭南經濟的強勢崛起。渭南堅持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引導企業將技術創新與打造自主品牌、爭創名牌有機結合起來,擴大技改資金投入規模。2015年為企業先后爭取省級企業技改、技術創新、重大科技等項目財政資金、省級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等,目前全市中省市級企業技術中心達到了28戶。
在對傳統產業渭南堅持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后,渭南市傳統工業形成若干產業集群,同時也培育若干細分行業的龍頭企業,讓轉型升級后的傳統工業成為渭南經濟穩步發展的“壓艙石”。
在有色冶金工業上,渭南市依托韓城、華縣、潼關三大有色冶金生產基地,突出鋼、鉬、金三大產品,通過對有色冶金產業技術升級和轉型發展,不斷提升鉬化工提取提純、冶煉鍛造、化學合成、綜合開發利用、精深加工以及節能環保的技術水平,重點生產市場需求大、技術水平強、附加值高的產品,提升產業層次,延長產業鏈條。
在能源工業上,渭南市推進能源整合,加快企業兼并重組和淘汰落后過剩產能,推廣開采加工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重點發展煤層氣綜合利用開發、光伏、地熱、風能以及新能源電池等項目,引進建設新能源龍頭企業,并形成完備的產業鏈條。
在化工工業上,渭南市根據市場需求,推動煤化工向有機化學品和化工新材料、精細化學品方向延伸,推動初級產品向精細化、高端化產品延伸,不斷發展下游產品。
在食品工業上,渭南市建成以糧棉油、果蔬、奶畜、林木為主要特色的產業鏈,隨著生物發酵產業園落地渭南經開區,渭南農業正向著有效利用農業資源進行深加工、延伸食品加工產業鏈、打造綠色食品輸出基地的方向不斷邁進。此外,在裝備制造和建材工業上,渭南市堅持淘汰更新落后技術,降低能耗,加強自主創新,讓產業具備核心競爭力。
新興產業培育成為“助推器”
在渭南市區,新能源公交穿行在大街小巷;在高新區,3D打印產業初具規模;在合陽、澄城,光伏發電提供著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
渭南市按照創新驅動要求,不斷加快培育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支持構建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培育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渭南圍繞創新技術鏈、完善資本鏈、健全服務鏈、培育產業鏈四個環節,構建一流的協同創新研究體系、多元化的投融資支持體系、滿足各種業態發展的空間承載體系、有吸引力的政策和人文關懷體系、多層次的創新人才支撐體系、全方位協同共建體系,進一步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初步形成了以新能源、新材料和3D打印為主導的產業體系,建成了陜西拓日新能源、西安重裝渭南光電、大荔德飛新能源等一批骨干企業。同濟光伏項目、沃特瑪新能源汽車電池、中廣核風電等一批項目正在布局建設。尤其是去年渭南建設規劃占地3000余畝、具備關鍵技術研發、核心部件生產及整車制造、展示體驗、物流倉儲、商業配套等功能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它的建成將基本能夠形成集研發、制造、生產、銷售服務為一體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此外,渭南大力推進以旅游為代表的第三產業發展,產業要素持續完備、產業規模不斷壯大,通過優化環境、完善基礎設施、強化服務為推手,使渭南旅游、零售消費等行業發展水平不斷提升。2015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9.4%,今年一季度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7.2%。
為了使經濟發展更具活力,營造良好的“雙創”氛圍。不久前,渭南市舉辦了首屆創新創業大賽,136家企業和團隊帶著自己精心準備的項目積極參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正在激發渭南發展新活力,僅臨渭區、高新區、經開區三地的眾創平臺就吸引到300余個項目入駐,在這些項目中多數是如3D打印、無人機、新能源汽車等具有科技含量和實用價值的創意項目。
工業園區向高端邁進
你或許不知道,在渭南的工業園區,相關部門例行檢查只能每月集中安排在5天內開展,并由園區管委會人員陪同檢查,其余的25天任何單位不得到工業園區的企業進行常規性檢查、收費或執行其他類似任務,這就是讓企業津津樂道的每月25天“寧靜日”制度。
不僅如此,在園區向高端邁進的過程中,渭南特別注重項目質量,先做“減法”——積極改造傳統產業和化解過剩產能;巧做“加法”——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還做“乘法”——更加注重創新驅動的引擎作用。在淘汰落后產業的同時把目光瞄向新興產業,不斷把以新能源、新材料和增材制造(3D打印)等為主導的產業體系引入開發區重點工業園區,打造工業發展升級版。
同時,渭南市在園區經濟建設中還圍繞主導產業、骨干企業和關鍵產品,渭南策劃包裝一批符合產業定位、關聯性高、帶動能力強的大項目、產業集群項目。采取以園招商、項目招商、企業招商、產業鏈招商等多種形式,廣泛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對技術落后、污染環境、附加值低的項目提高門檻、嚴格限制;對優勢項目降低門檻、優惠支持。
渭南市還通過創新并完善縣域工業園區管理機制,以多種形式加大工業園區建設投資力度,不斷加快標準廠房等創新創業新載體建,及時修編完善工業園區發展規劃堅持工業園區定期觀摩會和推進會制度,加強工業園區考核工作,將園區建設任務細分到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等措施,形成愛護園區、呵護企業、激發正能量的社會氛圍。不斷發揮工業園區在渭南經濟轉型發展中的作用。
目前,渭南已建成20個開發區重點工業園區,其中國家級高新區1個,省級園區6個。開發區工業園區標準廠房建成面積達到22萬平方米,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成運營,40余戶社會化服務機構入駐。全市入園企業累計達到1012戶,已投產企業829戶,吸納社會就業人員18萬人,占全市工業總產值六成以上,隨著工業園區不斷邁向高端,這里已經成為全市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