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駐華大使康特對“一帶一路”的印度視角
2016-03-25 10:07:00
Landbridge平臺
【提要】中印之間有大約2000公里的共同邊界,但半個世紀以來,中印邊界問題始終沒有解決。印度前駐華大使康特對雙方均遭遇強勢領導人的情況表示樂觀:“因為他們比較有能力作出果斷的決定,不把這個難題留給下一代。”
康特坦言,“一帶一路”倡議的意義為何,印度和其他鄰國應該扮演何種角色,他并不清楚,兩國政府至今未舉行深入對話。而印度對中國將與巴基斯坦的經濟走廊定為“一帶一路”的重點方向表示難以接受。
尼赫魯曾在1946年說過:“印度與中國攜手,未來的亞洲就有了保障。”如果中國和印度因為領土糾紛或是其他原因相互為敵,這兩個亞洲最大和最強的國家和鄰近的其他亞洲國家的人民,都將失去在安定中發展、在繁榮中生活的機會。
香港城市大學榮休校長張信剛(右)與印度前駐華大使康特(左)
以下為文章正文:
一、康特談管控邊界:別把難題留給下一代
康特大使特別指出,“我們有將近2000公里的邊境”,但是“我們對邊界并沒有一致的看法,這是我們之間不容忽視的歧異”。
在世界歷史上,同時崛起的兩個相鄰的大國有16世紀的西班牙和葡萄牙、16世紀-17世紀的奧斯曼帝國和波斯薩法維帝國,以及18世紀-19世紀的英國和法國。西班牙和葡萄牙競爭的是海外殖民范圍,后來由羅馬天主教教皇為它們做了調解;奧斯曼帝國和波斯薩法維帝國是為了爭奪兩國之間的領土和對伊斯蘭教的主導權,經過幾次戰爭,各有勝負,結果雙方都因受到了歐洲人的侵略而終止彼此對抗;英國和法國的沖突主要也是爭奪海外殖民地,經過幾次海上戰爭后,英國在全球的勢力略勝,法國也沒有大敗;后來還是美國的崛起削弱了英國,德國的崛起制衡了法國。
無法想象,中國和印度這兩個擁有核子力量的人口大國如果不合作而起沖突,誰愿意并能夠進行仲裁和制衡?
中印之間有大約2000公里的共同邊界,分為西、中、東三段;三段都有爭議。西段在新疆和西藏交界的阿克賽欽地區,邊界彼方是印占克什米爾,爭議涉及的領土約3.3萬平方公里(相當于海南省),目前幾乎全部由中國控制;中段在西藏的阿里地區,涉及領土約2000平方公里(約兩個香港特區),目前由印度控制;東段在不丹之東的西藏南部,涉及領土9萬平方公里(約等于兩個半臺灣),目前由印度實際控制,而且印度已經在這里建立了阿魯納恰爾邦(Arunachal Pradesh)。
中國主張的邊界是根據清代新疆和西藏的轄區界限;印度的根據是英國統治后期英屬印度的界限(即西段的“約翰遜線”和東段的“麥克馬洪線”;這兩條邊界線是由英國殖民官員當方決定,沒有獲得清政府或民國政府的同意,也從來沒有知會中方)。印度獨立后宣布接收英屬印度的領土,以約翰遜線和麥克馬洪線為界,中華民國政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此都拒絕承認。
1962年,中印之間爆發了為時近一個月的邊境戰爭,中方在全線獲勝;之后中國迅速歸還了印度俘虜和俘獲的武器裝備,并且主動在東段從戰前的邊境后撤20公里,作為軍事緩沖區。
半個世紀以來,中印邊界問題始終沒有解決。中印之間的領土糾紛不但是世界上兩個大國的主權之爭,涉及的領土面積也是全世界領土糾紛中最大的。
我和康特大使討論中印關系,自然會觸及這個敏感話題。
我表示,這個問題半個世紀以來都沒能解決,而且當今中印兩國都有許多亟待處理的內政問題,邊界問題如此復雜和困難,似乎不可能在短期內解決。何況,最終方案一定要雙方都做出某些“退讓”,而在兩國都由強勢領袖當政的今天,哪一方會愿意做出“退讓”?
就此康特大使做了宏觀、具體、正面、坦率的表述。為了節省篇幅,我把他的陳述歸結為以下幾個要點:
首先,邊境問題的解決需要互信。之所以至今仍未解決,顯示互信不足,所以需要雙方多做實質對話,多做戰略溝通。
其次,雙方都做了許多努力,一方面已經同意了達致最終邊境協議的步驟和方法,另一方面也有協議,對目前邊界狀態作具體管控。這包括至今已有的18次談判,同意了有關解決邊境問題“三步走”的過程和五項具體協議。
其三,對于維護邊境和平與寧靜,已經取得了共同遵守的遭遇準則;這幾年來沒有發生暴力沖突或是不愉快事件,是令人欣慰的成就。
其四,邊境的和平與寧靜有著深刻的意義,印中兩國如果要發展,就必須建立合作友好的雙邊關系,也就不能讓邊界事件為雙邊關系帶來負面沖擊。
其五,邊界問題的解決最好快些,不要留給下一代人;一定要努力,即使不成功,無論如何也要保持邊境的和平與寧靜。
康特大使告訴我,上面說到的雙方同意的“三步走”過程已經走了一步半。第一步是雙方同意了解決邊界問題的政治限定和指導原則;第二步是要同意各自需要做出的調整領土的框架;第三步才是達成劃定邊界的協議。第一步已經取得成功,第二步還沒完成;這項工作目前是由中方的國務委員楊潔篪和印方的國家安全顧問Ajit Dorval領導,由包括文官、軍人以及其他專家的工作小組進行具體談判協商。
此外,康特大使透露,雙方都意識到需要節制前線駐軍的行為。因為雙方士兵都會在己方認定的領土邊境(也就是在對方宣稱的領土之內)經常巡邏,所以必須為雙方軍人面對面遭遇時的應對制定一套“接觸機制”。近年來沒有出現過暴力沖突,說明現有的“接觸機制”是有效的,但是這個機制要不停地改善,以便可以真正地管控已經有70年歷史的邊界爭議。
中印雙方士兵都會在己方認定的領土邊境上巡邏
最后,他樂觀地回應我關于強勢領導人不會愿意做出退讓的看法。他說,既然當今兩國的領導人都很強勢,也許這是解決邊境問題的好機會,因為他們比較有能力作出果斷的決定,“不把這個難題留給下一代”。
印度前駐華大使康特
二、康特:印度難以接受中巴走廊被宣傳為“一帶一路”的重點
中國最近兩年來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是綜合了中國的地理、歷史、國際關系、地緣考慮、經濟發展等因素的戰略構想,是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用濃墨重彩展現的大手筆!
我曾在本刊發表《大中亞與新絲綢之路》文章(見2013年9月3日《財經》),提及中國在未來發展中需要陸上和海上交通并重。不到兩個月,“一帶一路”戰略就問世了,成為兩年多來中國國內和國際上被頻繁使用的新詞匯。
無論是過去或未來,印度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聯系都令它是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中間段。因此,印度對“一帶一路”怎么看和怎么想,對這個大戰略的有效展開極為重要(相關報道見《財經》2015年第24期“印度怎樣看‘一帶一路’”)。
2014年習近平訪問印度時與印度總理莫迪搖紡車
和康特大使對談時,我特別請他談了對“一帶一路”的觀感。
他說,“我們知道這是一個由習近平親自領導的重要倡議;自從三年前宣布以來,它已經成為中國一個主要而優先的外交政策。但是我們的第一個反應是,我們需要有關這個題目的深入對話。”
基本上,康特大使表示他并不清楚這個倡議的意義是什么,包括些什么。“中國期待印度和其他鄰國以什么角色,做些什么?”“至今為止,我們兩國的政府還沒有關于這個問題舉行過深入的對話。所以我要說,‘一帶一路’是中國的倡議;是關于你們接通外部的議事表。印度也有自己接通外部的議事表。”
但是他認為,“我們應該尋求各自不同的倡議之間的合作,以達到增效作用。”“我們應該設法尋求可以共同致力的領域,而不只是找背書。”
香港城市大學榮休校長張信剛
“我們采取務實的做法;這已經出成績了。比如說,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我們是它的第二大持股人,但是我們并不需要把它視為‘一帶一路’下的分支項目。它是有57個國家參與的獨立的機構。”
“另外,我們已經同意要共同建設一個孟加拉—中國—印度—緬甸(BCIM)經濟走廊;這個計劃比‘一帶一路’倡議更早。四國的聯合論證已經接近完成,那就讓我們把這個經濟走廊的建設分成幾個特定的合作項目,開始建設”。“再說一次,這個項目也不需要成為‘一帶一路’的一個分項目,因為它是四個國家的聯合倡議和共同努力;讓所有權屬于這四個國家。”
康特大使把他和我對談中最重的話留在最后。
“當我們檢視‘一帶一路’時,其中有些元素引起我們的關注。中國-巴基斯坦經濟走廊被宣傳為‘一帶一路’的重點方向,我們對這條走廊難以接受,因為它觸及我們的主權關注——它會經過印度認為是印度的領土。所以我認為我們需要充分討論這個倡議,看我們在哪些具體領域可以合作。我們會采取務實的態度,但是我們也需要注意到彼此的敏感性。”
中巴經濟走廊被確立為“一帶一路”的重點方向引起印度方面敏感
三、期待亞洲世紀:“印度與中國攜手,未來的亞洲就有了保障。”
從19世紀開始,就有一些歐洲學者預言西方終會沒落,一如中世紀之后的中國、印度和阿拉伯各國逐漸被歐洲超越。1950年,美國一國的GDP就占全世界GDP的50%;當時中國和印度還沒有人口和生產額的可靠統計。
另一方面,直到工業革命前夕,中國和印度一直是全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有學者估算,18世紀以前中印兩國的GDP合占世界GDP總值的60%左右。今天中印兩國的GDP總和只占世界GDP總值的18%,而兩國的人口合占世界人口的35%。
這些數字表明,歐美雖然已經不再鶴立雞群,獨領風騷,湯因比預言的“亞洲世紀”也還沒有真正誕生。亞洲何時以及是否能夠在科學、技術和社會組織上超過歐美,目前還難下定論。可以確定的是,亞洲各國和歐美各國的差距正在縮小而不是擴大。
更加可以確定的是,如果中國和印度因為領土糾紛或是任何其他原因相互為敵,這兩個亞洲最大和最強的國家以及和它們鄰近的其他亞洲國家的人民都將失去在安定中發展、在繁榮中生活的機會。
“印度與中國攜手,未來的亞洲就有了保障。”這句尼赫魯在1946年說的話確實值得所有印度人和中國人深思,不要讓自己和子孫失去幾百年才來到的機會。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