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地緣政治博弈新動向
2016-02-22 11:12:06
Landbridge平臺
導讀: 近代特別是中亞五國獨立以來,中亞地區日益成為世界大國及各種政治勢力博弈的場所。
中亞(資料圖)
近代特別是中亞五國獨立以來,中亞地區日益成為世界大國及各種政治勢力博弈的場所。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構想,在國內外引起巨大反響。處于“絲綢之路經濟帶”樞紐地帶的中亞,其在地緣政治上的博弈新動向,是本文關注的視角。另外,俄羅斯近期提出的“跨歐亞發展帶”,正在與中方的“絲綢之路經濟帶”討論對接,這應是中俄友好合作的新路徑。
地緣政治主題
地處歐亞大陸腹地的中亞地區,受限于地理、人口等因素,本身并不能成為地緣政治的中心。中亞地區為各大文明的交匯之地,同時也是各大文明的邊緣地帶,到最近一兩百年才成為地緣政治角逐的對象。隨著蘇聯解體和中亞地區建立起五個獨立的共和國,新一輪的地緣政治博弈開始。
當然,近些年來中亞及周邊的情況比較復雜。如2014年底北約及美軍撤離阿富汗,后撤軍時代的前景一直為諸方分析和猜測;伊斯蘭國(ISIS)的異軍突起,攪得中東一團亂象;烏克蘭政變以及俄羅斯被指控“干預”,俄羅斯與美國、北約、歐盟的關系驟然緊張。但這些都改變不了的現實是:其主角,或大博弈的主要對手,在歐亞大范圍是北約和俄羅斯,在歐亞的腹地則是美國與俄羅斯。
絲綢之路經濟帶(資料圖)
美國的“愿景”
蘇聯解體后,中亞被看作是地緣政治的真空。早在1992年,美國便出臺涉及中亞的“自由促進法案”,其基本內容是:非核化、自由和民主。1997年,華盛頓推出“絲綢之路戰略法案”,其戰略目標是遏制俄羅斯、獲取能源和推廣美國的價值觀。盡管美國千方百計地想打入中亞,但其成果甚微——中亞國家相繼被納入“北約和平伙伴計劃”,但中亞國家仍然跟著俄羅斯,至少不敢背向俄羅斯。
“9·11”事件發生后,美國得到千載難逢的機遇,即以反恐為名打入中亞——吉爾吉斯斯坦的瑪納斯基地和烏茲別克斯坦的漢納巴德基地。美軍進駐后,展開“持久自由行動,鼓動“顏色革命”,并通過“郁金香革命”推翻了吉爾吉斯斯坦的阿卡耶夫政權,但引起俄羅斯和中亞國家的警惕。此后,美國推出“大中亞伙伴計劃”,但未有響應者。2010年,希拉里在修改“大中亞伙伴計劃”的基礎上推出“新絲綢之路愿景”。美國最近十年的“計劃”和“愿景”,都是以重建阿富汗為名,力圖挖空上海合作組織 ,排斥俄羅斯與中國,將中亞往南拉入美國的勢力范圍。所謂的“新絲綢之路”,只是借此掩蓋其真實政治目標的幌子。
俄羅斯的“聯盟”
蘇聯解體之初,中亞在很大程度上被認為是卸去的“包袱”。但融入“西方”的美夢破滅之后,俄羅斯愈來愈認識到,中亞地區對于俄羅斯的安全與發展具有重要價值。2008年的“俄格沖突”后,普京、梅德韋杰夫鄭重宣布,包括中亞在內的獨聯體地區是俄羅斯的“特殊利益”地區。其所謂的“特殊利益”就是傳統的“勢力范圍”。在一些俄羅斯政治家和地緣政治學家眼中,中亞無論如何是不容他人染指的后院。
與美國不同的是,俄羅斯在中亞地區有著廣泛的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的影響,并有不同內容和層次的平臺:獨聯體、獨聯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和歐亞經濟共同體。從2010年開始,俄羅斯效仿歐盟,開始打造“俄白哈關稅同盟”。2014年5月29日,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三國領導人在阿斯塔納簽署《歐亞經濟聯盟條約》,宣布歐亞經濟聯盟將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啟動,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超國家的聯盟,旨在政治、經濟上整合獨聯體。
中亞的阿拉木圖(資料圖)
歐盟的“計劃”
歐盟對中亞的關注有限。《歐盟對中亞國家戰略》于1995年通過,但相互伙伴關系與合作協議長期以來并未得到實質性的落實。歐盟于2007年推出新版“中亞戰略”,于2008年出臺“東方伙伴計劃”。總的來說,歐盟對于中亞的關注,主要聚焦在兩個方面:一是能源、交通,二是民主、人權。其中,能源、交通又是重點。
歐洲本來就能源緊缺,主要依靠俄羅斯的油氣。近年來,歐洲越來越想直接獲取中亞的油氣,從而擺脫對俄羅斯的依賴。尤其是近十年來,歐洲一直在經營里海、高加索、土耳其的巴庫-杰伊漢油管和納布科氣管,與中亞油氣東輸形成競爭關系。
在交通上,歐洲則致力于“歐洲-高加索-亞洲運輸走廊”計劃的實施。這是由歐洲通過土耳其、高加索,穿越里海的宏偉計劃。其最誘人的前景是:以標準軌與我國向西鐵路在中亞對接。連接亞歐大陸的馬爾馬雷海底隧道于2013年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國成立90周年之際)正式通車。該隧道深度為海平面以下60米,為世界之最。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在開通典禮上表示,海底隧道橫跨博斯普魯斯海峽,連接伊斯坦布爾的歐洲和亞洲地區。從理論上講,這條隧道的開通會使從倫敦乘火車經伊斯坦布爾到北京成為可能。
“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什么?
關于“絲綢之路經濟帶”,筆者認為以下兩點很重要:源于悠久的古絲路歷史傳統;相關地區國家人民順應當代全球化的大區域經濟合作的愿景。這里主要談談后者。
一般而言,“全球化”說的是經濟全球化,即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依存、相互聯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圍的有機經濟整體。當然,關于“全球化”的爭議很大,擁護者憧憬它會給整個世界帶來空前的進步和繁榮;批評者斷言它會給發展中國家帶來貧困、戰爭甚至文化滅絕。但筆者認為,全球化總的來說是歷史大趨勢、大潮流,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時代背景。
寬容與不排他是“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所有其他計劃最重要的區別。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不是開論壇,不是要搞什么國際組織,更不是策劃什么排他的經濟或意識形態的“同盟”,而是相關地區國家共同努力奮斗的美好“愿景”。中國只是倡導者、推動者,而不是主導者,更不是主宰者。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絲綢之路經濟帶”要在相關地區國家開展“共建”,這應是一個平等、協商、共贏的過程。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兩端,是互為方向的大開放之“夢”,而在其樞紐的中段——中亞地區,卻是擺脫封閉的多方位的大開放之“夢”。歸根到底,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相關地區國家和人民的共同之“夢”。
在中亞地區,已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國際組織——上海合作組織。這個組織已經成立了13年,取得了許多成果。但迄今為止,中亞地區的經濟合作還局限于雙邊,尚未有真正意義上的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的多邊合作。有些利好的項目和機制建設進展緩慢,如上海合作組織發展銀行、能源俱樂部。作為一個國際組織,上海合作組織有自己的規章制度和運行機制,在具體操作中有一定流程。比如說,根據成員國協商一致的原則,凡事須成員國協商一致方能成決議。這充分體現了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無論大小一律平等,固然很好,但問題的另一方面,那就是“一票否決”,即若有一個成員國不同意,那就什么事也做不了。
筆者認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構建,可反過來推動上海合作組織在區域范圍內的多邊合作。這些年來,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建設如火如荼,這是中國、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四方的合作。其中土庫曼斯坦不是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因此該合作不能說是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的經濟合作,卻可以說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板塊中的經濟合作。這種合作更靈活,不受組織限制,還反過來可推動上海合作組織的合作建設。甚至在將來,可以考慮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框架下自由靈活地搭建經濟合作發展銀行、能源俱樂部之類的合作平臺,或許能更便捷地辦一些實事。
帕米爾高原風光(資料圖)
中俄兩“帶”之對接
2014年2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索契冬奧會上會見俄羅斯總統普京。普京表示,俄方積極響應中方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愿將俄方跨歐亞鐵路與“一帶一路”對接,創造出更大效益。此后,俄羅斯學術界和實際部門重量級人物亞庫寧、奧西波夫和薩多夫尼契提出“跨歐亞發展帶”的構想。2014年5月26日,俄羅斯信息分析中心網站發表的一篇文章評論說:“自開始全方位合作以來,莫斯科和北京還從未如此接近建立戰略……俄聯邦希望得到中國的投資,中國希望得到俄羅斯的資源。中國與俄羅斯的緊密合作,打造獨特的歐亞‘經濟脊梁’,這有望催生新的地區安全體系,將使美國不再覺得自己是可隨意發動革命和內戰的地區霸主。”2014年7月21日,“加強中俄合作實現絲綢之路經濟帶與跨歐亞發展帶的有效對接國際研討會”在上海舉行,中俄最重要的智庫代表人物匯聚一堂,初步探討了中俄兩“帶”之對接的意義及必要性、可行性。
雖然還未看到關于“跨歐亞發展帶”的詳細報告,但筆者感到,俄羅斯的這個“發展帶”與中國的“經濟帶”,所劃出的地域將大體吻合;所倡議的內容,包括鐵路、公路、航空、油氣管道、電力、通訊網絡以及金融信貸的互通互聯,也將高度吻合。有理由相信,中俄的這兩條“帶”完全可以對接。現在的問題是,中國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已成為中國的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而俄羅斯的“跨歐亞發展帶”還處于學術界和實際工作部門的討論之中。只有當“跨歐亞發展帶”如同中國的“絲綢之路經濟帶”一樣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這兩個“帶”的對接方能進入實質性的討論研究階段。
至于如何對接,筆者以為應該考慮以下幾點:一是不斷提高中俄兩國政治層面上的互信,互信程度愈高,對接的基礎就愈扎實。二是在加強中俄經濟合作的過程中,逐步實現技術標準的對接,比如在鐵路互通方面進行標軌與寬軌的對接。三是“摸著石頭過河”,先易后難,循序漸進,不應操之過急。總之,在可預見的中俄關系愈來愈好的發展趨勢下,加強中俄經濟合作,前景廣闊;中俄的“絲綢之路經濟帶”、“跨歐亞發展帶”的對接,前景亦廣闊。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