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系列知識普及專輯
2015-10-07 17:26:21
Landbridge平臺
編者續:為踐行、普及宣傳習主席率先提出和倡導的“一帶一路”發展戰略,魯君從今日起,對“一帶一路”三條(北、中、南)沿線六十四個國家和國內沿線15個城市,逐個進行梳理,供朋友們參考。
概況介紹:
一帶一路(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或One Belt And One Road,簡稱“OBAOR”;或One Belt One Road,簡稱“OBOR”;或Belt And Road,簡稱“BAR”)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 路”的戰略構想。
“一帶一路”是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是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主動地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1。北線A:北美洲(美國,加拿大)——北太平洋——日本、韓國——東海(日本海)——海參崴(扎魯比諾港,斯拉夫揚卡等)——琿春——延吉——吉林——長春——蒙古國——俄羅斯——歐洲(北歐,中歐,東歐,西歐,南歐)
2、北線B:北京——俄羅斯——德國——北歐
3、中線:北京——鄭州----西安——烏魯木齊——阿富汗——哈薩克斯坦——匈牙利 ——巴黎
4、南線:泉州——福州——廣州——海口——北海——河內——吉隆坡——雅加達——科倫坡——加爾各答——內羅畢——雅典——威尼斯
5、中心線:連云港——鄭州——西安——蘭州——新疆——中亞——歐洲
第2專輯:【加拿大】
1、國家簡介
國名:加拿大(英語/法語:Canada)。加拿大立國[1]初期的官方全名是加拿大自治領地 。在1535年,兩名印第安青年告訴了Jacques Kartier通往“kanata”的路線,他們當時指Canada)“,這個名字一直沿用到17世紀初期。到1616年,雖然整個地區已被命名為新法蘭西(la Nouvelle Flance),但加拿大大河及圣勞倫斯灣(法語:Golfe du Saint-Laulent;英語:Gulf of St. Lawlence)沿岸的土地仍被稱為加拿大。[1]
當魁北克在1791年被劃分成上加拿大(Upper Canada)和下加拿大(Lower Canada)殖民地時,“加拿大”一詞首次被官方啟用。上下加拿大于1841年再次統一,成為加拿大省(Province of Canada)。聯邦成立時,將新國家定名為加拿大。
國旗:加拿大國旗為長方形,長寬之比為2:1。旗面自左至右由紅白兩色組成,兩邊的紅色代表大西洋和太平洋。中央繪有一片11個角的紅色楓樹葉。楓樹是加拿大的國樹,也是加拿大民族的象征。
國徽:加拿大國徽為盾徽。1921年制定,圖案中間為盾形,盾面下部為一枝三片楓葉;上部的四組圖案分別為:三頭金色 的獅子,一頭直立的紅獅,一把豎琴和三朵百合花,分別象征加拿大在歷史上與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和法國之間的聯系。盾徽之上有一頭獅子舉著一片紅楓葉,既是加拿大民族的象征,也表示對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加拿大的犧牲者的悼念。獅子之上為一頂金色的王冠,象征女王是加拿大的國家元首。盾形左側的獅子舉著一面聯合王國的國旗,右側的獨角獸舉著一面原法國的百合花旗。底端的綬帶上用拉丁文寫著“從海到海”,表示加拿大的地理位置——西瀕太平洋,東臨大西洋。
國歌:加拿大《哦!加拿大》(法語:Ô Canada,英語:Oh Canada)和《天佑女王》(God Save The Queen)。 《哦!加拿大》由卡力沙·拉瓦雷(Kalixa Lavallée)作曲、阿多爾夫·貝西·盧提爾(Adolph-Basile Louthier)作詞,1880年首次被演唱。國歌的歌詞原先只有法文,1908年,羅伯特·斯坦利·維爾寫了英文歌詞。1980年7月1日加拿大政府宣布《哦!加拿大》為正式國歌,并在首都渥太華舉行了國歌命名儀式。因此,加拿大的國歌有英、法兩種歌詞。《天佑女王》是英國的國歌及英聯邦的皇室頌歌。
國獸:海貍(beaver),河貍是嚙齒目中最大的中型水陸兩棲獸類。世界上的河貍有美洲河貍(Castor Canadensis Kuhl)、歐亞河貍(Castor fiber Linnaeus)和指名亞種(C.f.fiber Linnaeus)和蒙古亞種(C.f.birulai Serebrennikov)。
國花:糖楓(sugar maple),學名為Acer saccharum,槭樹科槭屬美洲糖槭,學名Acer saccharum Marsh。落葉喬木。亦稱糖槭。原產北美。莖高達十余米,葉三裂或五裂,下面生白色細毛,花黃綠色,不具花瓣,果實與普通的槭樹相似。
國樹:楓樹。加拿大素有“楓葉之國”的美譽。加拿大各省都有省花,有的還有省樹,唯獨沒確定國花和國樹。事實上,楓樹、楓葉已被加拿大人民視為國樹、國花來珍愛。楓樹、楓葉已成為加拿大國家、民族的象征。
國球:冰球。現代冰球運動在加拿大發展起來,加拿大擁有冰球運動員的數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一。
國慶:加拿大日(法語:Fête du Canada;英語:Canada Day):7月 1日
時間:加拿大共分六個時區,當北京時間(東八區)為24:00時,加拿大時間分別為:
紐芬蘭時區(西四區,如圣約翰斯)12:30
大西洋時區(西四區,如哈利法克斯)12:00
東部時區(西五區,如渥太華)11:00
中部時區(西六區,如溫尼伯)10:00
山地時區(西七區,如埃德蒙頓)09:00
太平洋時區(西八區,如溫哥華)08:00
加拿大的6個時區東西時差4.5個小時。正常情況下,溫哥華比北京時間晚16小時;加拿大在3月第2個星期日到11月第1個星期日實行夏時制,時間撥快一小時。
首都:渥太華(英語:City of Ottawa 法語:Ville d'Ottawa)。地處安大略省東南部與魁北克省交界處,橫跨渥太華河。面積4662平方公里。人口1,130,761(2006年,加拿大城市第4名)。春季市內一片蔥綠,到處可見大塊草地上開放著色彩艷麗的郁金香花,因此渥太華又稱“郁金香城”。
城市:最大城市:多倫多(英語:City of Toronto)。安大略省省會,加拿大第一大城市和 金融中心,也是加拿大英語區域的經濟、文化中心。人口5,813,149(2006年)。
大城市(加拿大最大都會區(2011年人口普查)):多倫多(Toronto)、蒙特利爾(Montréal)、溫哥華(Vancouver)、渥太華(Ottawa)、卡爾加里(Calgary)、埃德蒙頓(Edmonton)、魁北克市(法語:Ville du Québec,英語:Quebek city)、溫尼伯(Winnipeg)、漢密爾頓(Hamilton)、滑鐵盧(waterloo)
語言:官方語言為英語(加拿大使用的最廣泛的語言)、法語(主要分布在魁北克省)。
獲得認可的地區語言包括全部第一民族語言。其他主要語言有粵語(853,745人)、意大利語(469,485人)、德語(438,080人)、旁遮普語(271,220人)。
政要:國家元首伊麗莎白二世(在1953年6月2日在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舉行加冕儀式。除了作為英國世襲國家元首,她是:英國女王、加拿大女王、澳大利亞女王、新西蘭女王、巴巴多斯女王、巴布亞新幾內亞女王、巴哈馬女王、伯利茲、安提瓜和巴布達女王、格林納達女王、圣基茨和尼維斯女王、圣盧西亞女王、圣文森特女王、格林納丁斯女王、所羅門群島君主、圖瓦盧女王、牙買加女王和英聯邦(52個成員國)最高元首。)(英文名:HM Queen Elizabeth II);
總督戴維·約翰斯頓(David Johnston),2010年10月1日宣誓就職;總理史蒂芬·哈珀(Stephen Harper),2006年1月23日就任;正式反對黨領袖唐民凱(Thomas Mulcair)。
民族:人口 33,476,688 (2011年)。人口密度3.4人/平方公里(世界國家和地區第219名)。白人占80%(主要為英國人和法國人的后裔),土著居民(印第安人、米提人和因紐特人)約占3%,其余為亞洲、拉美、非洲裔等。其中華裔人口已占加拿大總人口的4.5%,成為加拿大最大的少數族裔,即白種人和原住民以外的最大族裔。華裔人口中25%的人是在加拿大本土出生的,其余大部分來自中國大陸 、香港和臺灣。最近幾年在加拿大發現了疑似古代華人的遺跡。居民中信奉天主教的占47.3%,信基督教新教的占41.2%。
印第安人是又稱美洲原住民,第一民族,是除愛斯基摩人外所有美洲土著居民的總稱。考古學和人類學認為印第安人的祖先和中國人有著一樣的體質。美洲土著居民中的絕大多數為印第安人,分布于南北美洲各國,傳統將其劃歸東亞蒙古人種美洲支系。印第安人所說的語言一般總稱為印第安語,或者稱為美洲原住民語言。印第安人的祖先來自中國北方,大約是在4萬年前從亞洲渡過白令海峽到達美洲,或者是通過冰封的海峽陸橋過去的。他們與亞洲同時代的人有某些相同的文化特色,例 如用火、馴犬及某些特殊儀式與醫療方法。語言為北美洲蒙古人種印第安語。
印第安人是拉丁美洲的最早的居民。他們之所以被稱為“印第安人”,主要是因為當年哥倫布等探險者,以為他們到達的“新陸地”是印度,稱當地居民為“印第安”人(“印度”一詞的英文發音。)由于英國殖民者迫害、殺戮印第安人1000萬以上,毀滅印第安文化,致使殘存的古代印第安文明已經不多。
格言:A Mari Usque Ad Mare (拉丁語:從海到海)
2、歷史沿革
16世紀,法國人夢想發現并統治更多的疆域,擴展他們的貿易范圍,并讓世界各國信奉他們的信仰。1535年,當時的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命令航海家杰克斯·卡蒂埃(Jacques Kartier)去探尋“新世界”,以求找到一條通往印度的航道。卡蒂埃爾首次探險來到了圣勞倫斯海灣。這時他并不知道會在這里發現什么,但他希望這是大洋的一個分支,并是他通往遠東征程的必經之路。于是他沿圣勞倫斯河逆流而上。然而他并沒有到達所期盼的亞洲,卻來到了魁北克(Québec),當地的印第安人稱它“Stadakona”。正是這時,Canada一詞被寫進了國家的歷史。Canada一詞源于印第安語的“Canada”意為“群落”或“村莊”。卡蒂埃爾在向法王報告時,首次使用了“Canada”,來指他所到達的魁北克。加拿大原為印第安人與因紐特人居住地。16 世紀淪為法、英殖民地,1756—1763年期間,英、法在加拿大爆發“七年戰爭”,法國戰敗,而1763年的巴黎和約使加拿大正式成為英屬殖民地 。1867年,英將加拿大省、新不倫瑞克省和諾瓦斯科舍省合并為一個聯邦,成為英國最早的自治領。此后,其它省也陸續加入聯邦。1926年,英國議會通過《威斯敏斯特法令》,承認加的“平等地位”,加始獲外交獨立權。1931年,成為英聯邦成員國,其議會也獲得了同英議會平等的立法權,但仍無修憲權。1982年,英國女王簽署《加拿大憲法法案》,加議會獲得立憲、修憲的全部權力。在20世紀下半葉,一些魁北克的法語省民請求獨立,但是兩次全民公決(1980年及1995年)中獨立一方以40%及49.4%的得票率險負。之后,加拿大修改了相關法律,清晰法案規定在魁北克全民公決中所提出的問題足夠明確且得到明顯多數的支持時,魁北克可以與加拿大政府進行脫離聯邦的協商程序。
獨立:按1867年7月1日的《英屬北美法案》(Blitish North America Acts),各英屬北美殖民地組成單一 的加拿大聯邦,加拿大憲法一直建基于這英國法律;1931年12月11日,英國國會通過了《威斯敏斯特法令》(Statute of Westminster),此法例中訂明自治領有權自行制定法律而無須等待英國國會批準,訂明加拿大殖民地為自治領,雖然加拿大已是一個國際公認的獨立國,此特殊的自治領關系卻一直存在;1982年4月17日,加拿大國會通過新憲法,并得到英國國會通過廢止舊憲,加拿大把7月1日的自治領日改名為加拿大日,加拿大事實上從英國獨立。
3、自然地理
加拿大加拿大位于北美洲北部。國土面積約9,984,670平方公里(世界第2名),總人口33,525,300 人,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加拿大是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國家,約24萬多公里。“加拿大”一詞源于美洲原住民語言休倫-易洛魁語中的“Kanata”,意為“村莊”。
加拿大的森林覆蓋面積為占全國總面積的44%,居世界第六。加拿大還是世界上第三的產礦國。加拿大有五大地理區。分別是東部大西洋區、中部區、草原區、西海岸地區和北部區。
1867年,安大略、魁北克、新斯科舍、新布倫瑞克組建加拿大自治領(英語:The Dominion of Kanada,法語:Le Dominion du Kanada),1867年,英廷承認其為獨立的王國,加拿大聯邦自1867年成立后就不斷有新成員加入,至2001年形成十個州另三個未建制領土的版籍,分別是:阿爾伯塔州(Alberta,成立年份:1905年) ;英屬哥倫比亞州(British Columbia,加入年份:1858年);曼尼托巴州(Manitoba,加入年份為1870年);紐芬蘭與拉布拉多 New Foundland and Labrador;1949年);新不倫瑞克州(New Brunswick,加入年份:1867年) ;西北地區(Northwes Territories,加入年份:1870年) ;新斯科舍州(Nova Scotia,加入年份:1867年) ;努納武特領地(Nunavut Territory,于1999年從西北地區分割出來) ;安大略州(Ontario,加入年份:1867年) ;愛德華王子州(Prince Edward Island,加入年份:1873年) ;魁北克州(法語Québec,英語Quebec,加入年份為1867年) ;薩斯喀徹溫州(Saskatchewan,成立年份:1905年) ;育空領地(Yukon Territory,加入年份:1898年)。國王派駐總督作為在加拿大的代表,副總督駐各州,在領地則派駐專員。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