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斯坦為“絲路”增“光明”
2015-08-27 09:56:19
Landbridge平臺
中國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令世界矚目。位于“絲路帶”上的哈薩克斯坦對此尤為關注。哈國正在努力推進“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其戰略目標與我“絲路帶”目標高度契合。中哈如何實現戰略對接,如何攜手共建“光明的絲綢之路經濟帶”?相關問題目前正引發中哈政界、學界和商界熱議。
“三個第一”
哈薩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家和地區強國,面積272.49萬平方公里,人口1700萬,2014年人均GDP達12183.51美元,世界排名前60名。哈薩克斯坦與中國互為友鄰和全面戰略伙伴,既是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也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優先合作伙伴。
哈薩克斯坦作為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關鍵國家,積極支持并參與“絲路帶”建設。哈薩克斯坦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的“三個第一”令人印象深刻:
哈薩克斯坦是讓世界知曉絲綢國之路經濟帶戰略構想的第一個家。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正是在對哈薩克斯坦首次提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
共同建立絲綢之路經濟帶第一個實體平臺。2014年5月19日,中哈物流合作基地一期工程在連云港投產運營,標志著絲綢之路經濟帶首個實體平臺正式建立。這對“絲路帶”戰略從構想到實踐的質變具有重大意義。
哈是支持本國發展戰略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對接的第一梯隊國家。“光明之路”新經濟計劃又被稱為“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它是在哈薩克斯坦國內外環境發生巨大變化的形勢下,為確保實現“2050年戰略”實施,于2014年底提出的中長期戰略規劃,核心目標是通過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納扎爾巴耶夫總統表示,哈支持“一帶一路”倡議,愿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重要伙伴,做好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同“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的對接。中哈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將對中國進一步實施對外開放戰略,尤其是對促進中國西部與中亞國家的合作與發展提供更多的機遇。
哈薩克斯坦與中國在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方面已取得早期收獲。中哈兩國除了保持在能源、經貿領域的傳統合作優勢外,積極開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優質產能合作,在水力發電、電網改造、原油精煉、汽車生產、冶金化工、礦產開采等領域簽署了一系列合作清單。兩國2014年12月簽署產能合作協議,2015年3月簽署的《產能與投資合作各忘錄》涵蓋33項協議,項目總金額達236億美元。中哈合作已經成為中國與沿線國家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合作的新典范。
尋求利益契合點,發揮中哈發展戰略的互補性
中哈兩國領導人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實現絲綢之路經濟帶與“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對接,為助力亞歐大陸實現整體發展與振興、為中哈關系的深入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張高麗副總理今年6月25日訪問哈薩克斯坦時強調:“中方愿與哈方一道共同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相對接,與歐亞經濟聯盟相對接,打造中哈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
中哈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尚處起步階段,如何尋找更多的利益契合點,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與“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的相互對接,是中哈共同努力的方向。
“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有很強的互補性。“光明之路”經濟政策的核心是通過改善哈國內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歐亞大陸交通運輸樞紐,并以此帶動哈國內交通物流、工業生產、能源等領域的全面發展,使其成為拉動哈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核心內容是在沿線國家政府機制的協調下,多方向、多路徑聯通亞歐大陸,最終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深化區域合作,共同打造區域經濟合作新架構。
“光明之路”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目標有很多契合點。“光明之路”可通過哈幅員遼闊、自然資源豐富的地理優勢、歐亞貿易和交通樞紐優勢、投資環境良好等優勢促進中國與哈、俄及其他中亞國家的互聯互通及經貿合作的深入發展,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絲綢之路經濟帶一方面可以為哈實施“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提供資金、技術、設備支持,通過優質產能合作促進哈本國產業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促進投資和消費,創造需求和就業,助力哈薩克斯坦國內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可以促進中哈及沿線其他國家深入開展合作,建立互聯互通伙伴關系,構建中亞地區多層次互聯互通網絡,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
中哈積極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與“光明之路”對接,發揮二者比較優勢,相互扶持,相互促進,可實現兩國的共同發展與繁榮。這不僅體現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也將有助于推動中哈兩國經濟的共同發展。
關注重點領域,實現中哈國家發展戰略對接
中哈建交20多年來貿易合作水平迅速提升。由1992年建交時的3.68 億美元迅速提升到2013年的285.7億美元。但去年受國際油價波動影響,兩國貿易額只有171.82億美元,今年中哈貿易額實現400億美元的目標有很大難度。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框架內,如何實現中哈國家發展戰略對接,尋找新的增長點推動雙邊貿易發展,成為目前中哈兩國面臨的迫切問題。筆者認為,實現絲綢之路經濟帶與“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的戰略對接,有四大優先領域:貿易升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能合作和金融合作。
一是貿易升級。在繼續深化能源合作的同時,應重點拓寬貿易合作領域,將農業、旅游等非能源領域合作作為突破口,逐步實現優化貿易結構,促進貿易平衡;創新貿易方式,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等新的商業業態,今年6月24日,霍爾果斯國際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項目開工建設,為中哈共同發展跨境電商業提供了新平臺;建立健全服務貿易促進體系,大力發展現代服務貿易。
二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未來,中哈兩國應加強政策協調,共商如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技術標準體系的對接,如何提高通關效率、保障運輸安全,共同建好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礎設施中的關鍵通道、關鍵節點和重點工程,完善兩國互聯互通的軟硬件支撐,全面提升互聯互通水平,打造中國和中亞國家海陸聯運的便捷通道。
三是積極發展產能合作。 哈政府致力于加快經濟轉型為中哈產業合作提供了廣闊前景。目前,中哈兩國在礦產冶金、能源和石油加工、機械制造、建筑化工、交通基礎設施與物流等多個領域展開產能對接。未來中哈應結合剛剛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綱要,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領域加強深入合作,提高兩國未來在世界產業分工格局中的整體競爭力。
四是金融合作。中哈兩國實現國家發展戰略對接、促進雙邊貿易發展需要金融服務作堅實后盾。目前,中哈金融合作仍處于初級階段,但合作前景良好。未來,兩國應加強貿易融資和貿易擔保為主的貿易金融合作,擴大本幣互換規模,加強本幣結算合作;深化投融資合作,重點加強在亞投行、上合組織中國—歐亞經濟合作基金和絲路基金框架內的投融資合作,提高相互投融資水平。
加強民間溝通,防范合作風險
中哈發展戰略對接將加強兩國間的全面交流與合作。可以預見,中哈合作關系在總體迅速提升的同時,一些潛在問題和風險也會越來越多地呈現。如果不能及時妥善處理,可能會阻滯兩國合作的深入推進。
據哈薩克斯坦媒體報道稱,7月8日,哈薩克斯坦東部阿克托蓋市一個項目工地發生哈中工人惡性群毆事件。發生沖突的是中國有色集團承建的銅礦工程服務項目。事情起因是中國工人因抱怨食堂飯菜質量差引起。事發后,中國網絡上流傳著“哈薩克斯坦人暴力襲擊中國人”的說法,稱哈“民眾聯合警察”對中國人采取暴力襲擊行為,造成11人死亡。但據了解,中方現場參與65人,后被波及約60人,無人死亡。
不少外媒認為,此次中哈工人沖突凸顯中國推進“一帶一路”戰略面臨的問題與挑戰。中哈經濟合作不斷加強,然而兩國民間相互溝通、交流和了解卻遠遠不夠。可以預見,潛隱的類似問題將隨著中哈合作的加深而更多出現。
合作深化帶來問題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們不能因為出現某些局部問題而否定中哈合作前進的大方向,而是要實事求是地分析和研究解決問題。中哈兩國正處于發展振興的關鍵階段,均面臨維護政治穩定、拉動經濟增長的任務。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過程中,中哈將有更多共同語言和利益契合點,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實現國家繁榮富強,是雙方共同的目標和追求,也是兩國關系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形成互利共贏的命運共同體的內在動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社會發展研究所 楊相紅)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