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新歐”成“絲綢之路”大動脈 兩大國家戰略催生
2014-07-14 10:00:17
Landbridge平臺
圖為:6月17日,120輛東風轎車乘坐“漢新歐”國際貨運專列“進軍”俄羅斯。圖為東西湖吳家山鐵路集裝箱中心站開始裝車。
圖為:4月23日,“漢新歐”班列常態化運營首發儀式在武漢市東西湖鐵路集裝箱中心站舉行。 (倪娜 攝)
湖北日報訊
來自湖北武漢的火車轟隆聲,驚醒千年駝鈴,響徹歐亞大陸。4月23日,“漢新歐”國際鐵路貨運班列常態化首班,從武漢東西湖吳家山出發,穿越亞洲腹地,直抵歐洲中心。一條現代絲綢之路,從此悄然貫通。
短短兩個月后,“漢新歐”強勁發力,再次躍出跨越性一步:6月28日至7月2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安排,武漢市組團赴哈薩克斯坦開展“漢新歐”宣傳推介。“漢新歐”操盤者漢歐國際物流公司,與哈鐵快運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根據備忘錄紀要,雙方將互設區域分撥中心、辦事機構,協助組織往返貨源。同時,哈國承諾,將給予“漢新歐”最低運價、最便捷通關、最高效轉運等多項“最惠”待遇。
這是“漢新歐”首次走出國門,向海外推薦、招商、協作,也是“漢新歐”實現常態化、邁向國際化的關鍵一步。
從接觸到簽約僅花兩個月
出訪哈國收獲四大成果
哈薩克斯坦,是世界最大的內陸國,也是中亞地區國土面積最大、國力最強盛、發展最快的新興經濟體。
而“漢新歐”在走出新疆阿拉山口后,首個經過的國家,就是哈薩克斯坦。這里,也被稱為“現代絲綢之路”中亞“橋頭堡”。
武漢市交委人士介紹,“漢新歐”國際班列開通之后,哈國鐵路總公司就表現出強烈興趣,通過該公司駐北京、新疆的辦事機構,主動與武漢市交委、漢歐國際物流公司取得聯系。而武漢方面更是積極回應,從5月初到6月底,短短兩個月時間內,兩次與哈鐵方面對接、洽談,并在7月初與哈鐵進行深度合作。
據介紹,5天的訪問,武漢方面取得了四項成果:第一,考察了哈國阿拉木圖鐵路集裝箱辦理站(堆場),進一步掌握了哈國集裝箱過境辦理能力及在中亞地區吸納輻射功能。第二,與哈鐵總公司副總裁庫拉科夫及哈鐵海關公司總裁伊斯卡科夫進行了會談。哈鐵方面表示,將為“漢新歐”提供五大幫助:其一、盡最大努力,以最低運價提供給漢歐公司;其二、利用其已建立的營銷網絡和歐洲合作伙伴等優勢,以及挖掘潛在運量組織回程貨;其三、可以為“漢新歐”提供特別通道,對過境哈國到達俄羅斯的班列也將積極協助;其四、準備在武漢建立中亞分撥、集散中心,展示本國產品;其五、可以考慮為漢新歐班列單獨提供通行時間、運行線路及快速換裝等便捷措施。第三,與哈鐵快運公司總裁葉柳巴耶夫進行了合作洽談。雙方將在貨源組織、集裝箱箱源、運行時間等方面加強交流與合作,并將在最短時間內到武漢進行具體商洽。第四,漢歐國際物流公司與哈鐵快運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哈鐵總裁馬明出席儀式并講話。
連接兩大“橋頭堡”
“漢新歐”成“絲綢之路”大動脈
武漢市交委人士介紹,哈薩克斯坦是中亞地區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橋頭堡”,湖北、武漢是中國中部地區長江經濟帶的“橋頭堡”,而“漢新歐”則將成為連接兩地的“主動脈”。雙方合作備忘錄的簽訂,將極大推動雙邊貿易的展開。
哈薩克斯坦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與較雄厚的工業基地,已探明的礦藏有90多種,鎢、鉻、磷礦石、鐵、煤、石油、天然氣的儲量豐富。同時,這里也是世界主要的糧食出口國之一,“哈國的糧食、礦產資源可通過‘漢新歐’運來武漢,再輻射全國,而武漢也可以通過哈國強大的輻射能力,集散中亞地區貨物,解決‘漢新歐’返程貨源的問題。”
除了與哈國的合作外,“漢新歐”的國際化步伐將邁得更快、更大。上述人士介紹,目前武漢市已準備在哈國設立代表處,并計劃在歐洲地區設立辦事機構。同時,“漢新歐”還將積極嘗試,把觸角伸向除波蘭、捷克等已有線路外的歐洲其他地區,包括德國、法國、俄羅斯等,“上月已進行過一次試驗,將集裝箱發往了匈牙利。”
兩個月發班7趟 本月實現“五定”
“漢新歐”將實現常態化運輸
昨從武漢市交委獲悉,今年2月20日,武漢市召開政府常務會,提出實現“漢新歐”班列常態化運營,3月完成班列開行方案,并組建了“漢歐”平臺公司。4月23日,“漢新歐”班列首發。
截至6月,“漢新歐”實際已發7個班列,而目前所組織的貨源,足可實現“漢新歐”每周發送一班。同時,通過武漢方面的積極爭取,“漢新歐”還將于本月起實現“五定”班列,真正實現“常態化”運輸。
“蝴蝶效應”顯現
武漢本地貨源可實現每周一班
據了解,7個班列中,4月23日武漢——波蘭為首發班列,全程約1萬公里,運輸貨物是富士康電子產品共計41個集裝箱,運輸時間13天5小時(不足14天),相比2012年的專列運輸時間節省了3天。
5月份,“漢新歐”發送2個班列。其中5月5日第二趟班列45個集裝箱開往中亞土庫曼斯坦及東歐波蘭、捷克。5月29日第三趟班列50個集裝箱開往波蘭和捷克,2個班列均為混裝班列,承運的是湖北麻城出口到土庫曼斯坦的石材,以及富士康公司到波蘭、捷克的電子產品。全程1.1萬余公里,由于有3個目的地,運輸組織較為復雜,共用時22天。
6月份開行4個班列。其中6月5日,42個集裝箱分別發往中亞土庫曼斯坦及東歐波蘭、捷克;6月17日,東風公司50個集裝箱120輛整車、武漢中遠1個集裝箱鑄件通過內蒙古滿洲里出口至俄羅斯莫斯科和圣彼得堡;6月18日,41個集裝箱發往捷克;6月25日,41個集裝箱發往捷克和匈牙利。
漢歐國際物流公司負責人介紹,班列頻發,令“漢新歐”魅力倍增,“蝴蝶效應”顯現,受到眾多企業青睞。
目前,包括麻城的石材、東風的整車、富士康的電子產品,都搭上了“漢新歐”的順風車。而潛江的化工品、冠捷的顯示器均已排定班期,準備出口。此外還有漢川的童車、武鍋(阿爾斯通)、武鋼等,均已擬定了走“漢新歐”通道的出口計劃。
武漢市交委人士還透露,上月湖南省、江西省口岸辦還先后組織專班來漢考察,了解“漢新歐”的相關情況,希望參與這條物流大通道,“江西省沒有鐵路中心站,無法開行國際貨運專列,從武漢‘借船出海’很有吸引力。”
從“L”字頭到“Z”字頭
國內段運輸時間縮短1天
開行僅2個月,就出發7趟班列,“漢新歐”如此強勁的表現,引起了中鐵集裝箱公司的關注。
為支持“漢新歐”班列持續穩定發展,國家鐵路相關部門已多次到武漢進行了調研。而經“漢新歐”常態化運營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和漢歐國際物流公司申請,7月1日,國家鐵路實行新的運行圖時,為“漢新歐”班列量身定制武漢至新疆阿拉山口專用線路。
據介紹,該線路從中鐵聯集武漢吳家山中心站始發時間為每周三7時10分,運行線路為武漢中心站——襄陽北——西安新豐鎮——蘭州——烏魯木齊,到達阿拉山口時間為每周五6時29分,出國不到3天。
這一線路相較之前走鄭州中轉、沿路讓車、沿途停靠而言,可謂“一路綠站、一站直達”,運營時間減少了1天,“一下從‘L’字頭的臨客待遇,變成了‘Z’字頭的直達待遇。”
此外,“漢新歐”所涉各部門、機構間,協調配合也日益流暢,運營組織更為便捷。據介紹,前7次班列運營,中鐵國際多式聯運公司和武漢分公司、漢歐國際物流公司均制定了比較詳細的運輸組織方案。
武漢市口岸辦積極協調武漢海關、湖北省檢驗檢疫局在人員少、時間緊、清關量大的情況下,克服困難,精簡操作流程,加班加點完成了通關施封、檢驗檢疫等工作。
武漢鐵路局積極支持漢歐國際物流公司提出的班列運輸計劃,加強了與鐵路總公司的組織協調,及時調集車板、及時編組、及時發出班列,基本做到了有求必應。
當絲綢之路遇上長江經濟帶
兩大國家戰略催生“漢新歐”新機遇
曾經駝鈴聲聲的絲綢之路,正回響著湖北、武漢走出去的鏗鏘足音。2013年,湖北省與中亞國家貿易額已接近4億美元,工程項目合同約50億美元。中建三局、葛洲壩集團、省種子集團、安琪酵母、華新水泥等一批優秀鄂企、中央在鄂企業,都已在中亞地區扎根、落戶。
而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國家提出“長江經濟帶”與“絲綢之路”兩大國家戰略,湖北、武漢正處在“兩帶”相匯處,機遇千載難逢。“漢新歐”,則成為湖北、武漢走向中亞、歐洲最重要的貨運通道與交往橋梁。
“由東向西、由沿海向內地,沿大江大河和陸路交通干線,推進梯度發展。依托黃金水道,建設長江經濟帶。”
這是李克強總理為中國區域發展勾勒的新棋局。而在這個大棋盤上,長江經濟帶是關鍵的脈絡——它將打通中國東、中、西部,形成一個巨大的核心增長極。
更令人憧憬的是,長江經濟帶橫向延伸,對接“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將如同插上一對騰飛的翅膀。
2013年9月出訪中亞、10月出訪東盟國家,習近平總書記在古絲綢之路基礎上,先后提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兩個概念,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
“新絲綢之路”構想由此逐漸成型,并于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進一步明確,上升為國家戰略,“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
湖北,是擁有長江干線最長的省份之一,承東啟西、左右逢源。在絲綢之路、長江經濟帶兩大國家戰略中,理當成為重要棋子,下出一手好棋。
我省充分認識到這一機遇。今年2月,省委、省政府召開專題座談會,研究搶抓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機遇,推進湖北向西開放。
會議認為,我省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完全有信心有所作為,實現互利雙贏甚至多贏。要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企業主體,以新的思路謀劃參與和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要充分利用援疆工作平臺,發揮武漢東湖綜合保稅區、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漢新歐鐵路大通道作用,深化對口援疆工作,促進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在此前景下,湖北、武漢發達的交通網絡,成為最大優勢:
向東,可發揮長江黃金水道作用,發展江海聯運,銜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本月,武漢新港將開通“武漢至東盟四國”試驗航線,在中部地區首開“絲綢之路”。
向西,打通至中亞、歐洲的陸上通道,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漢新歐”國際貨運專列,則將成為這一陸上通道最為重要的“主動脈”。
水陸并進、東西兼顧,重塑開放格局。搭上新絲綢之路快車的湖北,未來之路將越走越寬!
從停擺一年多到每周一班
“漢新歐”完美蝶變
從開行首次就停擺一年多,到每周一班定時定點,“漢新歐”完美蝶變,發班愈頻。
這背后,有政府重視、政策補貼、部門協力、公司化運營的原因,更體現了湖北、武漢外向型經濟日益發達、對外經貿交流日漸頻繁。
放眼全國,“漢新歐”正成長為與“渝新歐”、“鄭歐國際”齊名的中西部國際鐵路貨運大通道。
武漢市交委人士表示,與重慶、鄭州相比,武漢鐵、水、空三大交通方式發展均衡,多式聯運優勢明顯,再加上立足中部、輻射全國的區位優勢,“漢新歐”必將迎來更大的生長空間。比如,長三角、珠三角不適宜走海運的貨物,可通過長江水運或是高鐵路網,運至武漢,轉搭“漢新歐”,直通歐洲。
不過,上述人士也提出,“漢新歐”的進一步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一是要堅持“走出去”。既要加強省、市層面的對外宣傳推介,也要借助國家層面的對外宣傳;既要加強與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合作交流,擴大影響和輻射,也要適時在境外設立代表處等辦事機構,開展與境外鐵路公司、物流公司的合資合作。
二要鞏固歐洲班線,發展中亞班列。“渝新歐”主要開往的是德國杜伊斯堡,“鄭歐國際”主要開往的是德國漢堡,“漢新歐”主要開往的是波蘭、捷克,而中亞地區則是“渝新歐”和“鄭歐國際”未能觸及到區域。與此同時,中部地區與中亞地區的外貿往來日益頻繁,正處于快速上升階段,發展中亞班列將是“漢新歐”又一優勢。
三要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加快申請“安智貿”和整車進口口岸城市建設步伐,提升回程貨源的質量和數量。
撰文 呂作武 楊華俊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