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筑巢引鳳譜新篇 打造向西開放絲路黃金段
2014-07-11 09:55:58
Landbridge平臺
甘肅,地處黃河中上游,東西蜿蜒1660多公里,南北寬530公里,縱橫42.58萬平方公里,面積居全國第七位。東接陜西,南鄰四川,西連青海、新疆,北靠內蒙古、寧夏并與蒙古人民共和國接壤。甘肅如同狹長的“鏈條”,把六省一國串聯起來,是西部地區唯一具有承東啟西、南拓北展區位優勢的省份。
提到絲綢之路,不得不講甘肅;提到生態屏障,不得不講甘肅;提到華夏文明,不得不講甘肅;提到扶貧攻堅,還是不得不講甘肅。甘肅,就在這諸多不得不講的話題中奮勇前進、一路收獲。蘭州新區、循環經濟示范區、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全部上升為國家戰略,構成了甘肅經濟、文化、生態三大戰略平臺。
在甘肅省委、省政府造血扶貧和開放扶貧的思路下,2013年,全省生產總值達到6300億元,糧食生產實現“十連豐”,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139億元,進出口總額躍上100億美元大關,省外、境外招商引資項目實際到位資金達到4500億元。這一切事關國民經濟發展大局的一組組數據均躍上了一個歷史新臺階,也為全省扶貧攻堅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1993年開始舉辦的蘭洽會,由最初的“馬路市場”上升到國家級經貿盛會。20余年風雨歷程,蘭洽會簽約項目從首屆的46個增長到如今的1000多個,簽約總額從6.61億元增長到第十九屆的6129億元,翻了近1000倍。數據鼓舞人心,蘭洽會已成為甘肅跨越發展、向西開放的重要平臺。
地處咽喉要道
打造向西開放絲路黃金段
去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亞出訪時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兩大倡議,被合稱為“一帶一路”,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要求,加快同周邊國家和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形成全方位向西開放新格局。
甘肅地處絲綢之路咽喉要道,是華夏文明與域外文明交流融合之地,也是中國與歐亞各國經貿往來、文化交流、交通運輸的必經之道,是連接歐亞大陸橋的戰略通道和溝通西南西北的交通樞紐,是名符其實的“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
甘肅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視“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甘肅省委書記王三運明確要求,按照“點線面結合、近中遠結合、經濟貿易文化結合”的原則,努力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黃金段。
在甘肅省下發的《“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建設總體方案》中,提出圍繞蘭州新區、敦煌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和“中國絲綢之路博覽會”三大戰略平臺,重點推進道路互聯互通、經貿技術交流、產業對接合作、經濟新增長極、人文交流合作、戰略平臺建設六大工程,進一步提升蘭州、酒泉、平涼等重要節點城市的支撐能力,加快蘭州—白銀核心經濟區擴大開放,建設河西走廊開放性經濟交融帶,推進隴東南區域經濟創新發展。甘肅,將成為絲綢之路的黃金通道、向西開放的戰略平臺、經貿物流的區域中心、產業合作的示范基地、人才交流的橋梁紐帶。
去年以來,甘肅加快向西開放步伐。2013年,甘肅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的27個國家實現進出口20.67億美元,同比增長23.6%。與亞洲國家貿易額44.82億美元,所占比重達到44%。2014年1—4月,甘肅與亞洲國家實現貿易23.05億美元,所占比重進一步提高。同時,有11個中西亞及中東歐國家在甘肅設立了23家外商投資企業。
國家政策疊加
建設向西開放重要戰略平臺
甘肅雖貧瘠,但資源豐富,全省已發現各類礦產約118種,有11種礦產儲量名列全國第一,29種居全國前5位;境內黃河、白龍江等水系水量充沛,落差集中,水力資源總蘊藏量達1309萬千瓦;天然草場可利用面積為6413萬畝。
隨著蘭州新區、循環經濟示范區、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生態安全綜合屏障綜合試驗區全部上升為國家戰略,甘肅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期。
正在全面實施的經濟、文化、生態三大戰略平臺建設;交通提升、信息暢通和城鎮化建設三大基礎建設;瞄準戰略新興、特色優勢、富民多元、區域首位等四大產業方向,確保到2016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超過1萬億元的“3341”工程,以強勁的投資建設支撐著甘肅的轉型跨越發展。
“絲綢之路三千里,華夏文明八千年”。古絲綢之路橫貫甘肅全境,大地灣遺址距今最久的有8200年,將有記載的人類文明史提前了3000多年。“一步千年,一眼萬里”。一位“驢友”這樣描述在甘肅的旅行感受。
中國旅游標志——銅奔馬出自甘肅,敦煌莫高窟、嘉峪關長城、麥積山石窟等7處世界文化遺產引人注目。131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61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遍布隴原大地。舞劇《絲路花雨》《大夢敦煌》更是多次走出國門,將絲路文明傳向世界。
厚重的文化底蘊、不可復制的文化資源使得全國唯一以文化為主題的發展戰略平臺——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落戶甘肅。甘肅緊抓機遇,以文化建設為主題,圍繞“絲綢之路文化發展帶”,建設以始祖文化為核心的隴東南文化歷史區、以黃河文化為核心的蘭州都市圈文化產業區和以敦煌為核心的河西走廊文化生態區,打造文物保護、大遺址保護、古籍整理出版等13板塊重點工作,將華夏文明的保護、傳承、展示、創新、發展緊密結合。
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項目各項工作已全面啟動,預計到2015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3%以上;到2020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5%以上,文化產業將成為甘肅省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近日,又從多哈傳來讓所有中國人都興奮、更使甘肅老百姓驕傲的好消息:中吉哈三國絲綢之路整體申遺獲得成功,甘肅就有玉門關遺址等五處名列其中!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黃金段的建設增添了新的動力。
甘肅將文化和旅游等經濟要素深度融合,“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已成為知名品牌旅游節會。正在進行中的2014年“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目標是吸引1400萬以上游客,實現旅游收入100億元。
在蘭州新區,裝備制造、石油化工、生物醫藥等產業集群漸成規模。目前,核心區80平方公里的基礎設施配套工程已基本建成,水、電、路、氣完全可以支撐社會經濟的發展。圍繞石油化工、裝備制造、高新技術、現代物流等七大產業,蘭州新區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截至4月底,累計引進各類產業項目119個,總投資965.8億元,累計完成投資近150億元。預計到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超過500億元,工業總產值達1450億元,工業增加值達300億元,其中高新技術產業工業增加值占全部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20%,可支配財政收入達到50億元。
甘肅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交匯處,縱跨長江、黃河、內陸河三大流域,是黃河、長江上游的重要水源補給區,也是騰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南移和庫姆塔格沙漠東進的阻擋區,更是西北乃至全國的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去年年底,《甘肅省加快轉型發展建設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總體方案》獲得國務院批復。全省上下堅持山水林田一體治理,堅持經濟、行政、法律多措并舉,綜合運用退耕退牧、植樹種草、移民搬遷、調整產業等多種手段來恢復和保護生態;因地制宜推進河西內陸河地區、甘南高原地區、隴東隴中黃土高原、南部秦巴山區、中部沿黃河地區五大區域生態建設,形成整體推進的大格局,走上了恢復和優化生態環境的良性發展之路。
預計到2015年,全省森林覆蓋率將達到11.86%,重點流域水質按功能區標準達標,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顯著增加,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到2020年,全省各類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保護,生態保護建設和補償機制基本建立,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森林覆蓋率達到12.58%以上。
造血開放扶貧
筑就向西開放投資熱土
58個貧困縣,8790個貧困村,這是甘肅發展經濟面臨的現實考驗,是制約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瓶頸。
2013年初,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時特別指出:甘肅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在全國都是典型的。
立足現實,甘肅深入推進實施“1236”扶貧攻堅行動和“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努力實現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這是省里推進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重要戰略決策。
“甘肅省貧困片區縣雖然開發不足,但豐富的礦產、中藥材、旅游等資源又是后發優勢,對資金、技術、人才等市場要素具有強大的吸附效應。我們要堅持以開放促開發,注重營造良好的招商環境,注重宣傳推介資源的獨特優勢,吸引更多的戰略投資者參與扶貧開發,力爭把貧困地區打造成新一輪招商引資的熱土。”甘肅省委書記王三運在甘肅省扶貧攻堅推進大會上的講話擲地有聲。
在向貧困宣戰的進程中,甘肅省工商聯按照“一會一企帶一縣”或“多會多企帶一縣”的幫扶形式,組織18個貧困縣領導赴京逐一登門拜訪了全聯30個直屬商會,達成了以“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產業開發、項目帶動”為主要內容的“造血式”合作共贏扶貧方法,簽訂了產業開發戰略合作協議,并開展實地考察對接活動,開創了社會力量扶貧攻堅的新模式。
2013年,全國工商聯商會及甘肅省商會、執委企業家對口幫扶18個貧困縣完成簽約項目364個,合同金額876.66億元,到位資金156.79億元;其中全聯直屬商會與18個縣市區簽約項目20個,簽約資金21.09億元。
蘭洽會、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項目投資推介會、民企隴上行等系列重大招商活動接連舉行,已成為甘肅向西開放,擴大招商引資的重要平臺。其中,民企隴上行活動是蘭洽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去年6月,在“第十九屆蘭洽會暨民企隴上行”活動期間,甘肅與省外、境外共簽約合同項目1093個,簽約總額6129億元,其中民營企業簽約項目968個,簽約金額4495億元,占簽約總額的72.75%。今年甘肅省商務發展目標實現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增長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外貿進出口增長10%,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突破1億美元。
以“聚合作發展正能量,譜絲路經濟新華章”為主題的第二十屆中國蘭州投資貿易洽談會將于7月6日在蘭州舉行;推進與中亞五國和絲綢之路經濟帶各國友城的交流合作的“中國—中亞合作對話會”將作為蘭洽會的啟動活動,點燃招商洽談的沸點。
本屆蘭洽會將由商務部等9個國家部委和天津等10個省市區政府聯合主辦,由25個境內外商協會協辦,79個境內外代表團參加。在絲綢之路國際展區,有來自中亞五國等20個國家的120多家企業參展。
這將是甘肅進一步開放發展的又一次盛會。
思想在這里碰撞,文化在這里交流,經貿活動頻繁往來,新時期絲綢之路經濟發展的大幕再次拉開……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