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洽會催熱新絲綢之路經濟帶
2014-06-08 15:28:02
Landbridge平臺
西洽會搭建“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平臺
5月26日,第十八屆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暨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在陜西西安閉幕。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和西部身份打造“絲綢之路新起點”的大背景下,本屆西洽會成為我國與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和地區洽談商貿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
2013年9月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作重要演講,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陜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白阿瑩5月24日在本屆西洽會上表示,為了抓住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這一重要機遇,陜西愿與各兄弟省區攜手并進,提升內外合作層次,拓展合作領域,實現互利共贏和共同發展。
突出投資洽談和展覽展示
5月23日,以“擴大開放合作,促進共同發展”為主題的本屆西洽會在陜西西安開幕。本屆西洽會暨絲博會由國家發改委、商務部、中國貿促會等11個部委31個省區市政府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同主辦,共有77個國家和地區、674個團組、1799名外賓參會。
據了解,絲綢之路沿線43個國家和地區的政要、部長級官員、地方領導人、駐華使節及工商界領袖等也前來參加本次西洽會。大量國際化元素的加入特別是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間的交流與合作成為本次大會的重要亮點。
本屆西洽會暨絲博會執委會副主任、陜西省政府副秘書長張小寧表示,今年的西洽會更加突出投資洽談和展覽展示,促進投資貿易合作,特色鮮明,成果顯著。
據本屆西洽會的主辦方之一陜西省發改委對外發布的數字顯示,本屆西洽會暨絲博會上各省區市代表團共簽訂利用外資項目合同總投資額50多億美元,簽訂國內聯合項目合同總投資額9000億元人民幣。
統計數據還顯示,在本屆西洽會上全國各省區市推介交流項目12350個,其中民生相關項目占到總項目數的26.32%,投資額占到38.19%;新興產業項目數占16.51%,總投資占23.35%;現代服務業項目數32.54%,總投資占35.67%;環保節能項目數占10.35%,總投資占9.12%。
本屆西洽會突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促進區域合作與發展”主題,為各省區市搭建了一個擴大與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交流與合作的平臺,吸納了絲路沿線國家和企業廣泛參與。與以往相比,本屆西洽會的展會項目結構作出調整,其中戰略新興產業、文化旅游產業、環保產業等項目比重較往屆西洽會有所增加。
據參會的浙江省經合辦有關負責人表示,西安是絲綢之路的起點,“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向來是浙江商品的重要市場,浙江企業這次帶來的既有絲綢等傳統產品,也有新能源汽車、LED等新產品。浙商參與“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積極性很高,中亞能源合作、浙江工業園區等項目已在規劃或建設中。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西部的省會城市,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市在本屆西洽會也取得顯著的“成績”。據銀川市經濟技術合作局5月26日對外發布消息,西洽會上,為了確保參會取得實效,銀川市經合局針對大會期間前來參展、參會的企業,認真篩選出5個重點產業和10個重點招商項目在銀川(西安)經濟技術合作懇談會上進行推介和對接洽談,共吸引了80余位企業家代表參會。
主打“絲綢之路”特色
據新華社報道,本屆西洽會除了舉辦第十八屆西洽會暨絲博會主題論壇和7個分論壇外,此次西洽會還舉辦重點投資貿易促進活動29項,其中20項都是圍繞“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這一主題設置的。
自2013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亞四國進行訪問期間首次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之后,中國絲綢之路戰略不斷升溫。從陸上到海上,從構想到國家戰略,從中央到地方,作為改革落實年的2014,絲綢之路戰略正在落地。
為了更好地體現大會“擴大開放合作、促進共同發展”的主題,此次西洽會重點設置了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國際館、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和地區旅游文化站、絲綢之路經濟沿線國家和地區特色產業精品展等圍繞共建絲路經濟帶的主題展館。
“此次絲博會國際館有35個國家參展,我們根據他們的展位面積設計了16個國家館。”本次西洽會主辦方的中國貿促會培訓中心的閆軍表示,與往年不同的是,此次設立國際館的都是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主要展現這些國家的國家形象、投資環境、特色產品和文化旅游項目,對以往來說是個很好的提升。”
5月24日,“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產品體驗館”西安華南城開館。來自古老絲綢之路上的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土耳其、越南、柬埔寨、泰國等20多個國家的大量商品參展,展出面積約7500平方米。西洽會結束后,展館將作為永久性的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繼續保留。
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在古絲綢之路概念基礎上形成的一個新的經濟發展區域。它成為陸上通道重新成為連接中國與歐洲的重要通道,這意味著內陸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會上升,全球經濟格局將隨之改變,開創內陸和沿海共同發展的新局面。據了解,我國正在研究和規劃“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線路,其中一條就是隴海蘭新線通過中亞地區到達歐洲。
首次參加絲博會的中亞國家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等國家還針對與中國關系發展的不同特點推出了一批合作項目,希望借助西洽會平臺積極尋求合作。
哈薩克斯坦第一副總理巴赫特江·薩金塔耶夫在5月23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談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中表示,哈薩克斯坦需要絲綢之路,將不僅僅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參與方,更是中國的合作伙伴,因為哈薩克斯坦不僅可以當門戶,也可以做終端。
參加本次西洽會的哈桑是來自伊朗伊斯法罕的一位地毯制造商。他向記者表示,中國的經濟一直保持高速發展,“絲綢之路經濟帶”概念的提出給包括他在內的眾多絲路沿線國家的商人帶來了無限商機。
“絲綢之路不僅分布在中國,還通過我們國家。土庫曼斯坦也很支持這個項目,所以我們很快就來參加這個展覽。”來自土庫曼斯坦商會的阿仆表示,土庫曼斯坦的特色是地毯、服裝等很傳統且有特色的東西,還有汗血寶馬[微博],這些在大部分中國人都會對這些感興趣,而且在中國的市場上銷量非常可觀。
能源與農業將成絲綢之路沿線合作重頭戲
5月23日~26日,在古都西安舉行的第十八屆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西洽會)暨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上,“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備受關注。
西洽會催熱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投資商機,在多位專家看來,能源和農業領域的合作是將是未來絲綢之路沿線合作的重頭戲。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工業布局與區域經濟研究室主任陳耀此前告訴《中國聯合商報》記者,構建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出發點并不是單純的國內政策,而是為了促進中國與中亞、歐洲等地區開放合作的總體戰略布局。“絲綢之路”在空間上形成了串聯中外的軸線,成為促進中國與周邊國家和地區互惠互利、交流合作的紐帶。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規劃出爐,項目陸續落地,國內企業在這兩大領域的“引進來”和“走出去”都大有可為。
能源合作將成重點
絲綢之路經濟帶概念提出后,負責戰略前期研究的中國科學院地理所提出三條路線劃分,即在空間走向上初步形成以歐亞大陸橋為主的北線、以石油天然氣管道為主的中線、以跨國公路為主的南線三條線。其中,連接中亞油氣管道的中線可謂舉足輕重。
“加強絲綢之路能源建設是保障能源安全、支撐經濟可持續發展,以及實現能源供應多元化的需要。”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張玉清出席在西洽會能源合作發展分會時表示。
另據張玉清介紹,國家能源局將加強與各國政策溝通協調,打造良好的政策平臺,引導能源絲綢之路建設;同時利用陜西等西部城市的區位優勢,加強中、東、西合作,打造能源向西開放的新起點。
陜西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西安石油大學教授曾昭寧認為,中亞的優勢產業是油氣、礦產資源等初級產品,產業鏈相對低端,以陜西為代表的西北省份擁有高端油氣裝備制造、基礎設施和航空航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能力,彼此有很強的互補性。
受陜西省政府和發改委委托,目前曾昭寧正在做陜西省與中亞五國工業合作的課題。該課題研究發現,受地緣政治和資源互補等因素影響,油氣裝備是向西開放產業合作潛力最大的領域之一。
陜西新疆等我國西北資源大省與中亞等國地理位置接近,石油、天然氣等領域的合作早已有之。加之,中亞局勢相對穩定,陸路交通正在建設,是優良的油氣進口多元化目的地。分析人士認為,在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下,中國與中亞地區的能源合作有望邁上新臺階。
農產品(9.50, -0.09, -0.94%)市場潛力巨大
絲綢之路貫穿陜西、新疆、甘肅、寧夏等我國農業特色大省,而中亞各國自然條件受限、飲食習慣與我國西部相近,農業資源豐富。中國向西開放也為沿線農業發展與合作帶來新機遇。
去年9月27日據國家發改委官網的“區域要報”,絲綢之路沿線歐亞9國城市代表簽署《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安宣言》,各個城市之間在商貿、旅游、農業等領域要深化合作,以實現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愿望。
5月23日,農業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唐盛堯在本屆西洽會農業合作專題論壇上表示,農業部將為各省提供多方面幫助,繼續推進支持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陜西、寧夏等省市與中亞各國的農業、畜業合作;利用重點省份的地緣優勢,積極構建境外農產品生產基地;同時搭建農業雙邊合作機制,到2025~2030年建設大宗棉糧油生產基地,帶動區域農業經濟帶發展。
“來,嘗嘗我們藍莓果干、藍莓果汁果醬,不加任何添加劑。”來自浙江省諸暨的浙江藍美種業科技有限公司葛拓夫副總經理吆喝著,在西恰會上推銷他們的藍莓食品。
葛拓夫告訴記者:他們是藍莓種苗的種植企業,年產2千萬株藍莓種苗,在家鄉諸暨有3580畝苗木基地,年產值幾千萬元。此行主要目的是推銷藍莓種苗,打開西北市場。
“因為藍莓種植在陜西很適合種植,市場有待開發。如果有當地企業有合作意向的話,我們打算在西部也搞一個集藍莓苗木生產、食品加工、休閑度假一體的莊園式藍莓基地。”葛拓夫說道。
陜西省果業局局長高武斌在西洽會期間的多個場合表示,陜西是水果大省,尤其是蘋果的生產大省,中亞地區則是蘋果發源地,果業有望成為未來雙方農業合作的重要領域。陜西省將積極支持果業企業走出去,為獨資或合資在哈薩克斯坦等國開展蘋果種植合作提供政策優惠。
在王建康看來,政府層面制定規劃、搭建平臺至關重要,而產業合作的基礎則在市場主體,需要企業層面落實。他建議,保障糧食安全要“走出去”、“引進來”雙向合作,鼓勵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與國外進行科技合作,在國外尋找穩定的供應基地,同時以價格和成本優勢出口高端農產品,競爭國際市場。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