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記者眼中的中國印象——“為中國式現代化的美好圖景點贊!”
2023-07-27 13:31:23
Landbridge平臺
“中國的發展經驗值得我們學習,我們要向蒙古國的民眾介紹這些成就。”在江蘇省蘇州市,蒙古國記者協會副主席、秘書長B·烏干巴雅爾對本報記者說。
7月2日,由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和蒙古國記者協會共同主辦,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承辦,上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江蘇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內蒙古日報社協辦的“遇見中國·遇見新時代”中蒙媒體上海江蘇行聯合采訪活動圓滿落幕。為期8天的活動中,來自蒙古國國家公眾廣播電視臺、《今日報》等23家蒙古國主流媒體近30余名記者走進上海市、江蘇省,圍繞科技創新、文化傳承與保護、生態環保等內容進行采訪,切身感受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成就。
在采訪活動中,蒙古國記者以全媒體報道形式向蒙古國民眾介紹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生動圖景。“無論是科學技術、傳統文化,還是環境保護,中國取得的成就著實令人驚嘆。”在江蘇省南京市,蒙古國TV5首席執行官E·恩赫其其格在出鏡報道時對著鏡頭說,“讓我們一起為中國式現代化的美好圖景點贊!”
“來到這里就像走進未來世界”
采訪期間,中國的科創實力,給蒙古國記者們留下深刻印象。
在上海市浦東新區張江鎮的微創醫療器械集團,蒙古國記者觀看了多種類型智能手術設備。其中,一款完全由中國自主研發的腔鏡手術機器人,通過5G超遠程智能操控,于5月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主刀醫師跨越4600多公里對患者實施的肝臟切除“云手術”,這項手術的成功對提高一線城市優質醫療資源在全國范圍的可及性,助力優質醫療資源向全國輻射有積極作用。
這款手術機器人立刻引起了在場蒙古國記者的極大興趣,紛紛向公司負責人詢問其投入市場后的表現及價格,以及引進蒙古國所需手續及相關程序。
蒙古國達日達斯網記者烏尼日陶格套對本報記者說:“在蒙古國,癌癥、心血管疾病始終困擾著人們。因此,遠程控制先進醫學技術和新型機器人引起了我的關注。”
烏蘭巴托新聞網記者T·阿拉坦扎嘎蘇說:“蒙古國國土面積廣闊,許多人生活在牧區。由于路途遙遠,加上當地醫療條件落后,生活在牧區的牧民無法立即獲得醫療援助和服務。微創集團開發的醫療器械能夠提供遠程遙控手術和緊急救護服務,因此我非常感興趣。如果有這種技術,蒙古國公民將能夠及時獲得醫療服務。”
“第一高樓建設用了多少年?”“遇到地震,高樓會搖晃嗎?”“這里有哪些新業態?”帶著許多問題,在上海市浦東陸家嘴金融貿易區,蒙古國記者登上了上海中心大廈。該大廈建筑總高度632米,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三高樓,也是欣賞上海美景的絕佳去處。看著現代氣息濃厚、雄偉壯觀的高樓,蒙古國媒體記者直呼“太震撼”。
蒙古國《今日報》記者D·米格瑪爾吉日嘎拉對本報記者說:“非常榮幸能夠受邀來到刷新吉尼斯紀錄的世界最高餐廳,坐在這里,看著黃浦江兩岸的繁榮美景就餐,真的非常美妙。”
走在蘇州市相城區的馬路上,高鐵穿城而過,輕軌縱橫交織,除此之外還能看見許多“自動駕駛體驗站”。難道這里的公交車已經可以自動駕駛了?帶著這樣的疑問,蒙古國記者們走進蘇州市長三角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示范區智控中心。
據了解,長三角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示范區智控中心圍繞基礎研發、測試驗證、人才培育、技術創新方向建設,構建集智能網聯云控平臺、高性能計算平臺、AI 數據服務平臺、海量仿真SaaS(軟件運營服務)平臺、示范應用平臺為一體的完備公共服務平臺體系,助推產業集聚和發展。
展廳外,兩輛綠色的公交車吸引了采訪團的目光。這就是輕舟智航公司的無人駕駛公交車。該公交車運營的線路是國內首條常態化運營的5G自動駕駛公交線路。采訪團迫不及待地登上車,紛紛舉起手機和相機,以第一視角記錄下乘坐的時刻。今日網記者O·阿倫高娃對本報記者說,自己以前只在電視上看到過全自動駕駛的汽車,這是首次在線下體驗,感覺很奇妙。“中國的科技發展令人驚嘆,來到這里就像走進未來世界!回去后,我將把自己拍攝的內容通過視頻形式發布在網站上,希望我的20萬粉絲都能看到和感受到。”
像這樣的智能化設施只是蘇州人工智能產業中的一個縮影,這樣的科技成果在蘇州工業園區的人工智能產業園內數不勝數。人工智能產業園是蘇州市發展以人工智能為引領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重要載體,集聚了科大訊飛、樹根互聯、云從科技等行業頭部企業,賦能本地企業加速推進人工智能創新應用落地。
蒙古國索寧網記者朝亦扎勒說:“我曾在2019年到過中國。但這次來中國參觀采訪,我的感受更加深刻。在這4年里,中國取得了更大的發展。”他說,他親身體驗到中國全社會向人工智能、未來科技領域的發展,這也體現出中國的發展速度和目標。
“我要把‘中國風’帶回蒙古國”
古色古香的園林、典雅別致的漢服、小巧精致的美食、古今結合的巧思……中國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保護和創新讓蒙古國記者眼前一亮。
在上海豫園歷史風貌保護區,蒙古國記者暢游這座古典園林,觸摸中國傳統文化。“豫園歷史風貌保護區注重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修繕,讓我們觸摸到中國傳統文化的脈搏。”D·米格瑪吉日嘎拉說。E·恩赫其其格則認為,豫園歷史風貌保護區風景優美、設計精巧、空氣清新,令人心曠神怡,“中國人民如此珍惜自己的傳統文化遺產,很了不起”。
在蘇州山塘街頭,蒙古國寶勒德網記者N·敖特根圖雅穿上了自己新買的漢服,紅色衣裙隨風飛舞,珠花、發簪典雅精致,整個人就如同從國畫里走出的古代美女,成為街上的一道靚麗風景。
“這是我到蘇州后特意購買的。”N·敖特根圖雅告訴本報記者,自己非常喜歡中國文化,“我要把‘中國風’帶回蒙古國。”
在南京小西湖街區,粉墻黛瓦的明清建筑映入眼簾,一路可見“人氣”小館爭奇斗艷,小巷中,有前來“打卡”的游客,也有在這里遛彎的居民,還有售賣各種玩意兒的攤鋪……現代的時尚感與市井的煙火氣在這里交織。老城改造后的煥然一新讓蒙古國記者贊嘆不已。
南京小西湖街區地處南京老城南東部,是南京市22處歷史風貌區之一。由于歷史沿襲問題,該片區產權關系復雜,居住人口眾多,以前消防安全問題突出。2015年,當地啟動街區微更新項目,項目組探索“小尺度、漸進式”的歷史地段保護與再生新模式。以“院落或幢”為單元進行搬遷和修繕,拆除了占據街巷空間的違建,消防給水和市政管廊以“迷你”規模進行了重建。2022年11月,202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公布,南京小西湖街區項目獲得了創新設計項目獎。
采訪中,來自蒙古國扎日格網的記者E·蘇嘎日蘇榮不時舉起手中的攝像設備,記錄煥然一新的小西湖街區。他表示,城市微更新的理念非常好,不僅給城市治理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同時還引來了發展商機。回去后,要報道介紹中國這一好做法。
讓E·蘇嘎日蘇榮感嘆的還有南京中華門甕城和南京城墻博物館對文化古跡的保護。“中國對歷史文化古跡的保護力度很大,同時,將保護起來的文化古跡向公眾開放,這一點做得非常好。”E·蘇嘎日蘇榮說,自己看到許多孩子到城墻博物館參觀,“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讓孩子們從小就有保護文化古跡的意識”。
“中國為全球環境治理作出很大貢獻”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上海江蘇采訪期間,沿途城市和鄉村與青山綠水相得益彰的景象令蒙古國記者印象深刻。
蒙古國記者們先后走訪了南通五山濱江片區和南京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通過觀看展板、聆聽講解以及親身體驗,感受到中國在環境保護與生態修復方面的決心,見證了當地生態環境的煥然一新。
南通五山濱江片區擁有沿江岸線約14公里。在這里,憑欄遠眺,煙雨迷蒙,江岸蔥郁,江水浩蕩。煙波浩渺的景色令蒙古國記者們流連忘返,他們紛紛掏出相機和攝像機拍攝,記錄下眼前的美景。
經過采訪,記者們得知,歷史上的南通五山濱江片區,老港區、破廠區、舊小區、小景區相互交織,多頭分割管理,污染問題突出。自2016年以來,當地相繼拆除、搬遷203家散亂污企業,騰出沿江岸線12公里,新增森林面積6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
烏蘭巴托新聞網記者阿拉坦吉嘎蘇說:“我能夠深刻感受到中國在生態環保、建設綠色城市領域取得的成就。希望我們能夠學到更多生態環保、建設綠色城市方面的經驗,運用到我們自己國家的發展中。”
通過一杯長江水就能摸清長江的“生物家底”,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的先進技術讓蒙古國記者們大開眼界。
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的相關負責人介紹,該中心攻克了生物檢測關鍵技術,并在國內建立了首個本土物種條形碼數據庫。通過檢測生物向環境中釋放的脫氧核糖核酸,能快速、準確地識別生物多樣性,克服了傳統生物調查方法通量低、程序繁瑣、辨識度差的技術瓶頸,實現生物監測與生態健康評價數字化、標準化和自動化。較傳統生物監測技術,準確性提高50%,工作量下降90%,效率提高3倍。
聽完介紹后,蒙古記協肯特分會記者鋼其木格為這項前沿技術豎起大拇指。她表示,在目前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中,這一創新做法十分前沿。她將在報道中向蒙古國人民分享這一技術,希望這項技術有機會在更多國家和地區落地。
“從‘長江十年禁漁計劃’可以看出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視環境保護的國家。此行我也了解到了中國生態修復的成果。‘從捕魚人到護魚人’的轉變可以看出來中國不僅重視生態修復、環境治理,也關注民生,為長江漁民創造了更多的工作條件。總之,在可持續發展的同時,注重環境保護,中國為全球環境治理作出很大貢獻,這個應該值得肯定,也值得我們去學習借鑒。”烏干巴雅爾說。
在行程即將結束時,蒙古國網絡發展聯盟主席孟赫都拉表示:“這次聯合采訪活動的采訪地點選擇得很好,十分貼近百姓生活,也很好地展現了中國科技發展的成果。特別是對于一些網絡媒體記者而言,通過走進中國,了解真正的中國,他們開闊了眼界,豐富了認知。他們有的已經通過報道向蒙古國民眾介紹了中國的精彩發展成就,讀者對這些新聞報道非常感興趣。”
“上海市和江蘇省的發展成果是觀察中國新時代發展的一個很好的窗口。通過本次采訪活動,蒙古國記者開闊了眼界,親眼看到、親身體驗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美好圖景,我們將把中國發展成果展示給蒙古國受眾。”烏干巴雅爾說。
(來源:環球網)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