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歐班列運營報告:西安開行量仍高居榜首 成渝攜手發揮“1+1>2”效應
2025-01-22 07:04:52
Landbridge平臺
西安、成都、重慶、鄭州、義烏、長沙、廣州、武漢、沈陽、濟南成為2024年中歐班列開行量前十城市。
日前,中歐班列2024年運營數據公布,西安繼續保持全國開行量榜首之位,成都、重慶和鄭州開行量均超2000列,與西安共同形成中歐班列開行量的第一梯隊。廣州則通過中歐班列的運行,建立鐵路、水(海)運、空運的立體化國際物流體系,優勢突出。
21世紀研究院注意到,各個城市通過產業配套,與中歐班列建立起更為緊密的聯系。如2025年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了新提法,打造三文魚、榴蓮等特色單品全國集散中心。四川省是內陸地區,作出如此部署的背后,以中歐班列為代表的國際物流體系起到了關鍵作用。
截至2024年12月,包含中歐班列在內的成都國際班列俄羅斯方向回程凍肉達614柜,為去年同期發運量的1.6倍;東南亞水果回程發運184柜,為去年同期發運量的7倍。來自成都海關的數據顯示,2024年四川外貿進口規模首次突破4000億元人民幣,其中鮮榴蓮、冰鮮三文魚進口分別增長145.8%和507.5%。
不僅在四川,2024年國內多個省、市公布的運營數據都表明,中歐班列與城市產業發展的關聯更為緊密。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以城市為研究對象,中歐班列與城市的關系已經從開行初期的“建站”,中期的“立園”,向如今的“興城”邁進。
西安遙遙領先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的數據顯示,2024年中歐班列全年開行1.9萬列、發送207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10%、9%。此外,與中歐班列關聯度緊密的中亞班列全年開行1.2萬列、發送88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10%、12%;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全年發送96萬標箱,同比增長11%。
從運營情況看,結合過去幾年數據,各城市的梯隊劃分已趨穩定。
第一梯隊為西安、成都、重慶、鄭州,其開行量均超2000列。其中,西安以3894列高居首位,與其他城市拉開明顯距離。同時,西安成為全國首個中歐班列開行量累計超過25000列(自然列)的城市,約占全國開行總量的四分之一。
排在后面的成都、重慶和鄭州開行量都在2000列以上,相互之間差距也不大。成都和重慶開行量分別為2285列和2059列,雖然單個城市開行量不及西安,但在中歐班列(成渝)運營品牌的帶動下,兩地持續發揮“1+1>2”的效應,實現中歐班列與西部陸海新通道的緊密無縫銜接,覆蓋歐亞120余個城市節點,構建起以成渝為中心,西進歐洲、北上蒙俄、東聯日韓、南拓東盟的“四向”國際物流運輸體系。
鄭州在2023年開行量達到1881列的情況下,2024年突破2000列大關,共開行了2052列,尤其是回程開行量高達1482列,大幅超過成渝,僅落后于西安。2025年5月中歐班列(鄭州)集結中心運營后,將具備5000列班列開行保障能力,成為“功能強大、設施一流、輻射最廣、帶動最強、國內領先”的集結中心。
第二梯隊為義烏、長沙、廣州、武漢、沈陽、濟南和石家莊,開行量在500列-1000列之間。第一、第二梯隊城市的開行量差距較大,直接從2000列跌到1000列以下,存在明顯斷層。不過,排名全國第5位的義烏并非省會(直轄市)城市和萬億GDP城市,其開行量的表現凸顯了義烏本地產業與中歐班列的高度適配性。廣州亦優點突出,作為灣區城市,廣州近年來進一步拓展國際貿易運輸網絡,呈現鐵、水(海)、空運“三箭齊發”之勢。除中歐班列外,廣州還是國內機場貨郵吞吐量和港口吞吐量均排名前10的城市。
第三梯隊為合肥、青島、蘇州、金華、徐州、臨沂、大連、寶雞、哈爾濱、深圳、南京等城市,開行量在100列-500列之間,不僅成為城市國際物流體系發展中的有效補充,也是我國中歐班列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
在主要的進出境口岸方面,阿拉山口以6769列的開行量居口岸首位,滿洲里、二連浩特和霍爾果斯分列2-3位。口岸數據可反映出中歐班列的三大特點,第一是開行規模不斷擴大,以阿拉山口為例,開行量從2023年的5040列增長到2024年的6769列;第二是開行品質持續提升,如隨著95306“數字口岸”系統在鐵路口岸站投入應用,實現了鐵路國際聯運各方數據網上共享等功能;第三是通關效率顯著優化,以二連浩特鐵路口岸為例,2024年中歐班列通關時間同比壓縮5%,邊檢查驗時間壓縮至30分鐘以內。
與城市產業發展協同邁進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隨著各個城市中歐班列開行數量的不斷增加,班列運營與城市產業發展的關聯度更為緊密,與城市的關系已經從開行初期的“建站”,中期的“立園”,向如今的“興城”邁進。
2011年重慶首列中歐班列開行后,各城市圍繞場站展開初期建設,即“建站”。其目標是在城市內部建設適配于中歐班列的國際鐵路場站,并外延至境外建設合作場站,以解決中歐班列分撥時效。
“立園”則是圍繞國際鐵路場站,發展適鐵外向型產業,如多個城市建設國際物流園區,吸引適鐵企業入駐,目標是將通道經濟變為產業經濟。例如,西安浐灞國際港在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的帶動下,已引進500強總部及子公司5家,招引外向型企業67家,大宗批發業企業31家。2024年,園區預計實現進出口貿易額440億元,同比增長20%以上。
“興城”是指在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國內城市圍繞中歐班列、中亞班列等進行的一系列產業布局,目標是進一步發展外向型產業。2025年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打造三文魚、榴蓮等特色單品全國集散中心”即是其中一例。
除四川省外,多個省、市也將支持中歐班列的發展寫進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
2025年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重慶將聚力打造內陸開放國際合作引領區,在服務國家向西向南高水平開放中培育新優勢。中歐班列在其中的作用進一步凸顯,如重慶將加快構建現代化集疏運體系。提速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持續拓展中新、中老、中緬通道,常態化開行“中老泰”圖定班列,強化與中歐班列、長江黃金水道高效銜接。
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更大力度推動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高質量建設中歐班列(鄭州)集結中心,建成投用鄭州國際陸港核心功能區。
陜西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揮好中歐班列綜合帶動作用,強化西安集結中心“樞紐對樞紐”開放功能,推進港貿產城融合發展,構建“物流+貿易+金融+產業”的中歐班列經濟圈。
通過深入分析中歐班列2024年的發展態勢,21世紀經濟研究院得出幾個結論。
首先,2024年我國中歐班列更注重與其他通道的協同共建。以西安為例,目前中歐班列(西安)的運輸范圍覆蓋歐亞大陸全境,且與向南開行至越南、老撾等互聯互通班列,實現亞歐陸海貿易大通道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在西安的集結交匯,基本構成面向歐亞、通達全球的現代物流體系,并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共同構建橫跨歐亞、鏈接全球的陸路物流網絡。
其次,中歐班列成為城市群、都市圈外向型產業發展的新平臺。以中歐班列(成渝)為例,目前不僅實現價格、規模、政策“三協同”和品牌運營、協商機制、宣傳口徑、對上爭取、境外資源“五統一”,還串聯起成渝雙城經濟圈內的瀘州、綿陽等城市,成為外向型產業發展的新協作平臺。
再次,中歐班列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新機遇。以義烏為例,2024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浙江省義烏市深化國際貿易綜合改革總體方案》中提及,創新支持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其中包括支持義烏市在對接國際鐵路多式聯運規則方面先行先試等。
最后,總體來看,去程與回程班列的“雙向運輸”結構不平衡問題仍需重視,表現為去程班列多、回程班列少,這將是2025年需要通過各方共同努力解決的重要問題。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