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聯重科白俄羅斯子公司總經理袁勛:讓“極光綠”閃耀世界
2023-10-30 07:52:28
Landbridge平臺
編者按: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兩千多年前,古絲綢之路打開了從中國通往中亞和歐洲的通道,如今,中歐班列這支“鋼鐵駝隊”跨越山海,再次實現中歐跨越大陸的“握手”。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之際,紅網時刻新聞特別推出《絲路上的班列》大型融媒體報道,記者跟隨湖南中歐班列,記錄下絲路上的動人故事,展現湖南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大步“走出去”的自信風采。
位于中白工業園的中聯重科白俄羅斯生產基地。
走進中白工業園,在園區中心位置,我們可以看到一抹熟悉的“極光綠”,這里正是工程機械湘軍——中聯重科白俄羅斯生產基地。
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要節點,白俄羅斯是最早響應并積極參與中方“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之一,雙方共建的中白工業園已走過十年發展歷程,如今已成為中白合作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標志性工程。
2015年5月,中聯重科成為首批入駐中白工業園的中資企業之一。經過8年的沉淀與發展,中聯重科白俄羅斯子公司已成為園區最大的制造企業、旗艦企業。
8年馳騁海外之路,有坎坷艱辛,也有榮光時刻。2022年,中聯重科白俄羅斯公司被授予白俄羅斯明斯克州斯莫列維奇區“年度地區最佳企業榮譽獎”、中白工業園“先進制造企業”。
中聯重科白俄羅斯子公司總經理袁勛。
如何更好地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助力民心相通?如何在白俄羅斯留下好口碑,擴大湘企歐亞“朋友圈”,展現中國大國形象,成為了這些年中聯重科一直在深思的問題。在中聯重科白俄羅斯子公司總經理袁勛看來,始終踐行“至誠無息 博厚悠遠”的企業文化核心理念,將“誠”做到極致,正是和中白員工攜手共進,揚帆海外的筑夢之路。
礪煉:做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排頭兵”
抓住時代脈搏就是抓住了發展機遇,敢于做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排頭兵”,需要勇氣,也需要毅力。
2013年金秋時節,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時隔不久,歐亞產業發展新走廊——中白工業園,這顆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明珠誕生。
為了積極響應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工程機械湘軍中聯重科把目光投向了地處歐洲中心、境內有兩條跨越歐洲交通走廊的國度——白俄羅斯。2015年,中聯重科白俄羅斯子公司應運而生。當年,中聯重科成為了中白工業園首批入園企業之一。
如今的中聯重科,是中白工業園內最大的制造企業、旗艦企業。
由中聯重科生產的汽車起重機。
彼時,袁勛作為中聯重科的一名技術人員來到海外洽談合作,兩年后,仿佛一種宿命的緣分,2017年,袁勛再次來到了明斯克,輾轉成為了中聯重科白俄羅斯子公司的總經理。
語言不通,人員缺乏,思維方式的巨大差異……讓身處異國他鄉工作的袁勛,內心充斥著強烈的孤獨感。袁勛坦言,“那時,感覺肩上的壓力很大”。
這些年,中聯重科白俄羅斯子公司始終把人才放在了企業發展首位。“2017年,剛到公司時,員工加起來只有15人,中國員工僅3人。”白俄羅斯從事工程機械行業的人才稀缺。后期,為了吸引更多本地專業人才加入隊伍,中聯重科白俄羅斯子公司不僅在網絡上刊登了招聘信息,還定時精準搜索網絡簡歷資料,并在地鐵里刊登了廣告。為了迅速融入當地,袁勛和團隊成員們每天還積極地學習白俄羅斯法律與禮儀。
把控產品質量、招聘人才、積極研發、尋找市場……那段時間,為了盡快讓公司邁上正軌,員工都很拼。不管是冬天夏天,還是假期,都始終堅守在自己崗位上。
敢闖敢干,才能“快人一步”。
2017年4月,中聯重科白俄羅斯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奠基;2018年5月,基地正式開工建設,也就在此時,一道新的難題出現了。
創業:從一片荒地到工廠矗立
從一片荒地,到工廠矗立,袁勛參與了整個建廠過程。“這個過程就像陪伴一個小孩成長,有付出、辛勞,也有成就感。”來白俄羅斯工作的6年多時間里,至今讓袁勛難以忘懷的,依舊是那段建設白俄羅斯生產基地的記憶。
那時中聯重科白俄羅斯子公司不僅面臨生產困難,還有建廠困難。因為工廠設計在中國,而落地實施卻要符合白俄羅斯標準,所以設計過程中碰到了兩國環保生態要求等差別。令境況雪上加霜的是,當時,在基地建設過程中還碰到了疫情,再加上白俄羅斯建設物資欠缺,項目面臨重重困難。
遇山開路,逢水搭橋,直面困難,迎難而上,是中聯人的擔當。
“面對這樣的境遇,當時想的是公司都派我過來了,我就要盡力做到最好。”為了滿足白俄羅斯法律要求,袁勛和團隊成員不斷學習了解當地法律法規,反復和國內的設計溝通,并派出多批次人員積極尋找建設物資。功夫不負有心人,2021年,中聯重科白俄羅斯生產基地終于如期完工,竣工投產。
中聯重科白俄羅斯生產基地裝配車間。
如今,走進中聯重科白俄羅斯生產基地,人物分流,干凈整潔,占地200畝的園區恢弘大氣,辦公樓、聯合廠房、調試坪、能源中心等功能分區明確。從長沙發車,通過湖南中歐班列運送來的零件,歷經多道工序后從這里出廠,投入到當地的項目建設中去。
采訪現場,袁勛自豪地介紹,當下由中聯重科生產的25噸、60噸汽車起重機在獨聯體多個國家或地區都很受歡迎,今年銷售額預計再創新高。
成長:加速奔向世界一流
目前中聯重科不僅有多款世界級產品,還在智能、物聯互聯等方面的技術應用中走在前列。
站在中聯重科白俄羅斯生產基地裝配車間里,環顧四周,一個在地面自主移動的綠色物流機器人吸引了記者的注意。
袁勛介紹,整個車間運用了MES管理系統、AGV物流運輸設備、智能化立體倉庫等多個智能化設備,基本實現了物資輸送和倉庫儲存的智能化。眼前自主移動的機器人,正是AGV物流運輸設備。
“AGV物流運輸設備的作用就是在裝配工位缺少物資時,工人通過工廠內的按鈕,去通知倉庫,倉庫管理員接到按鈕信息后,把物資準備好,再通過AGV運送物資,把物資自動送到現場。”
“思想構筑未來”是中聯重科的品牌核心理念,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技術是根,產品是本,中聯重科深耕歐亞市場,同樣如此。
智能化立體倉庫。
裝配車間內,正在運行的AGV物流運輸設備。
這些年,中聯重科白俄羅斯子公司的生產能力,有了質的飛躍。中聯重科的起重機運用到了白俄羅斯國家游泳館、白俄羅斯國家體育館等多個當地大型項目中,“湘”字號大國重器得到了越來越多海外客戶的認可。
袁勛感慨地說,“很榮幸能夠在中白工業園扎根,園區給予了我們這些居民企業很大支持,并對相關流程進行了優化。而作為中國與白俄羅斯共建‘一帶一路’合作項目——中白工業園內的旗艦企業,從投身白俄羅斯市場,再到建廠,成為園區最大的制造企業,這段經歷也深入體現了我們湖南人敢為人先的精神”。
近年來,一大批中聯重科明星產品在世界各地驚艷亮相,掀起青睞“極光綠”的風潮。中聯重科正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按照“做主、做深、做透”的國際化原則,加速國際化發展和產業布局,實現“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的跨越。
除了中聯重科白俄羅斯生產基地外,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指引下,中聯重科歐洲新工廠等有序運營、投產,海外生產基地布局升級;在印度等地推出拖泵SKD散件新組裝模式等,本地化制造體系進一步完善……截至2022年,中聯重科在全球40多個國家擁有分子公司及營銷、科研機構,100多個銷售網點,30多個境外航空港,產品和服務已覆蓋至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形成了“兩橫兩縱”的海外格局。
袁勛說:“故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久則征,征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中庸》中描述的將‘誠’做到極致的狀態,是我不變的追求。”
未來中聯重科將充分發揮研發、產品、制造及管理優勢,以本地化制造中心為依托,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實現國內成熟產能轉移,用“地球村”思維和“本地化”理念加速海外業務的模式變革,加快實現重點產品與市場的快速突破。
(來源:紅網)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