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始發中歐班列這十年
2023-10-05 18:20:28
Landbridge平臺
封面新聞記者 鄒阿江 楊峰 成都報道
9月5日,封面新聞記者來到了繁忙的成都國際鐵路港。這里,集裝箱像高樓大廈一樣堆疊起來,叉車進進出出,熒光黃色馬甲的工作人員在其中穿梭。
成都國際鐵路港是中歐班列(蓉歐快鐵)的始發地。它擁有四川省唯一的國際班列通道優勢,構建了貫通歐亞、輻射全球的國際貿易運輸大動脈。截至目前,中歐班列(成都)累計開行量超過1.2萬列,運行時間從最初的22天縮短至最快10天。
成都海關官方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四川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到4629億元,其中出口額為3000.5億元,增長5.4%。在四川外貿加速發展的背后,成都國際班列這條“鋼鐵駝隊”發揮了重要作用。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十周年,也是成都國際班列開行的十周年。在這十年里,越來越多的上下游企業陸續在四川設立。中歐班列的出現,改變了中國西部企業貿易物流的方式,使其得以通江達海,直接參與國際產業分工,進一步影響全球產業格局。
助力四川企業高速聯通世界
成都國際鐵路港。受訪者供圖
許多四川企業如康佳的電子產品、夾江的瓷磚、龍泉驛的汽車、宜賓的汽車KD件(從國外進口全部散裝件,在國內組裝生產)、青白江的白玉菇、溫江的花木等,都通過從成都國際鐵路港出發,搭乘中歐班列(成都)走向國際市場。
TCL是最早一批因中歐班列將產業轉移到成都的企業,它還在波蘭羅茲開設了加工廠。借助中歐班列,TCL擴大了對歐洲市場的出口業務,提高了企業生產力,同時相比原來的海運,運輸時間縮短,成本也有所降低。截至2022年年底,TCL出口量達896萬套,合計18個貨柜,運輸的電子套料價值高達18.69億美元。
自2016年開始,TCL就開始利用中歐班列將電子產品運輸到歐洲。成都工廠總經理趙玉民至今還記得當年6月,“中歐班列”列車首次抵達波蘭,歷時13天,列車里的貨物80%來自TCL。
位于成都青白江區的成都正業佶祥平行汽車銷售有限公司是成都國際鐵路港首批平行汽車試點企業。得益于中歐班列,這兩年公司的業務從平行車進口到二手車出口,成長速度非常快。從2017年的1600萬元到2022年的4.3億元,業務量增長約27倍。
成都正業佶祥平行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友富告訴記者,自7月以來,公司已經接待了好幾批中東汽車經銷商,他們主動上門,誠意十足,洽談的內容是超過50臺的出口訂單。陳友富介紹,上半年公司新能源汽車出口量超過500臺,同比增速60%以上,且新能源汽車首次超過燃油汽車出口數量。“下半年的出口形勢更為明朗,甚至有超過一千臺的訂單。”
十年來,中歐班列將沿線一帶國家串聯起來,實現互惠互通。除了像TCL這樣搭載中歐班列走向歐美市場的制造業外,也有許多外資企業通過搭乘中歐班列進入中國市場。俄羅斯的瑞發冷鏈運輸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成都國際鐵路港。受訪者供圖
今年7月,從俄羅斯莫斯科發運的首趟中歐班列冷鏈專列到達成都國際鐵路港。該專列全程采用冷鏈運輸模式,裝載了31柜肉類和5柜冰淇淋,約830噸,用時15天到達,這是疫情后冷鏈進口業務恢復以來的全國首趟中歐班列冷鏈專列。
俄羅斯瑞發冷鏈運輸公司駐中國區總代表徐安娜向記者介紹,以前公司運輸貨物通過海鐵聯運需要40至50天,現在只需要15天左右。她表示,中歐班列的開行計劃多、線路多,給外資企業走進中國市場提供了更多選擇。
仲俊斕是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成都機務段的指導司機,也是中歐班列(成都)的見證者。對于“蓉歐快鐵”這四個字,他有著深刻的感受。2013年4月26日,作為蓉歐快鐵的首發司機,他駕駛列車從成都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出發,開往廣元段,并與沿線各段司機接力,將四川的貨物送往波蘭羅茲。
“鋼鐵駝隊”日漸壯大
原蓉歐快鐵的首發司機 仲俊瀾 受訪者供圖
仲俊斕于2002年從貴陽運輸學校畢業后,加入了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回憶起首次駕駛中歐班列的心情,他笑著告訴記者,感到既興奮又緊張。他回憶道:“剛開行的時候班次很少,一個月下來,一個人也跑不了幾趟車。”2013年,他所在的部門負責駕駛的蓉歐快鐵(中歐班列)全年只開行了30余列。
2016年6月,蓉歐快鐵正式更名為中歐班列(成都)。仲俊斕透露:“更名后的256天,中歐班列的開行量就達到了1000列,頻次越來越高。到2018年,僅用88天就開行了1000列,一天最多發出8班。”
不僅班列數量有所變化,仲俊斕介紹說,從成都出發的中歐班列機車,將原來的韶山3型4型電力機車換成了和諧號,牽引力更強,功率也得到進一步提升,因此一趟列車的“能量”也更大,列車的速度從80公里/小時提高到最快120公里/小時。再加上作業規劃的調整,操作效率也提高了。以前中歐班列到達波蘭羅茲需要16到18天,現在只需要10到12天。
十年來,仲俊斕見證了中歐班列(成都)從無到有、快速發展的過程,也見證了成都從“內陸腹地”向“對外開放高地”的轉變。以西向中歐班列為代表,連續10年不間斷運行,累計開行量突破1.1萬列。
作為中歐班列的一名司機,仲俊斕見證了這條國際鐵路的蛻變。他用“洋氣”兩個字來形容自己在見證過程中的感受,“貨品越來越豐富了,貨物的運輸也從‘單向流動’變成了‘雙向交流’。”
他感嘆道,如今的中歐班列,已不僅僅是一條鐵路線,而是成為一個橫跨歐亞之間的龐大運輸網絡。
成都增加國際新名片
截至2023年8月,成都國際班列累計開行超過2.3萬列,連通了105個境外城市,形成了中歐(亞)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中老(越)班列等多向度班列協同運行格局。這建立了以成都為主的樞紐,向西至歐洲,向北至蒙俄,向東聯日韓,向南拓東盟的國際班列線路網絡和陸海貨運配送體系。
從蓉歐快鐵統一命名為中歐班列(成都),再到最初的時速80公里提升至最快的120公里,以及羅茲行程從22天縮短至10-12天;十年間,葉仲瀾和入駐四川的企業見證了四川從“內陸腹地”向“對外開放高地”的轉變。
新的方向仍在不斷開拓。2021年,成渝兩地實現了中歐班列品牌的統一,共同使用“中歐班列(成渝)”的名稱。這標志著兩地在中歐班列建設上的合作進入了新的階段。作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舉措,截至今年6月,中歐班列(成渝)開行2732列,同比增長29.6%;運輸貨物超過22萬標箱,同比增長24%,開行量位居全國首位。
成都國際鐵路港。受訪者供圖
再比如中歐班列(成都)和中越班列的連接。去年8月,成都國際鐵路港,首列“下諾夫哥羅德-成都-胡志明”國際班列發車,從成都駛向越南胡志明市。這趟班列是俄羅斯回程班列首次接續西部陸海新通道的跨洲際鐵海聯運班列,實現了中歐班列和中越班列的聯程運輸。
那么,兩條國際貨運通道的無縫連接有何意義呢?成都國際鐵路港的成都國際鐵路班列有限公司的李俊峰告訴記者,連接之前,以前的貨物都是從俄羅斯圣彼得堡經海運直接到達越南,需要60至90天。班列聯程運輸,全程只要30至40天,運輸時間節省一半以上,運輸成本也降低了20%至30%。
在“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之際,作為國際班列行業的一員,李俊峰的感受是,“十年前,絲路花開全球,十年后,絲路碩果累累。成都國際班列就是成都的一張國際名片,在貿易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成都,來到成都。”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