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列年度關鍵詞:地緣政治、運量飆升、 質量堪憂
2022-01-05 10:00:11
Landbridge平臺
又一年過去了,新絲綢之路不僅仍在發展,而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大。在挺過全球疫情難關、克服供應鏈危機并證明鐵路獨特價值之后,絲綢之路還告訴世人:它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實體,可以隨時改變現狀。
2021年始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余波。然而,疫情并不是主要的焦點。雖然疫情的確主導了2020年的政策和商業發展,并嚴重影響了2021年的發展,但事實證明,2021年商業發展比全球疫情更值得關注,并向世人證明新絲綢之路總能帶來驚喜。
達到百萬標箱里程碑
新絲綢之路的運輸量總是一個熱門話題,因為人們可以通過它來觀察增長率。在2021年歐洲絲綢之路峰會期間,來自荷蘭Ecorys公司的主講人Onno de Jong分享了ERAI指數的數據,該指數基于途經哈薩克斯坦和加里寧格勒的主要路線的數據,而另一家公司RZD所發布的指數則是基于途徑俄羅斯的線路的數據。
2021年前9個月,經哈薩克斯坦和加里寧格勒的主要線路的運輸量增長了30%;ERAI報告的運輸量為45.9萬標箱。RZD報告的增長率更高,達到了40%,運輸量為78.2萬標箱。Onno de Jong指出,這些數字有些是重疊的,因為經過俄羅斯的線路包括一些經過哈薩克斯坦的線路。但他同時也指出,根據這些數字,運輸量很有可能在今年年底達到100萬標箱的里程碑。
地緣政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
過去一年里,業界的熱門話題之一是地緣政治在發展新絲綢之路中的作用。商業與政治并非毫無關聯。相反,它們是交織在一起的。2021年是中國通過“一帶一路”(BRI)項目展示其實力的一年。立陶宛的境遇,以及因純粹的政治爭端而試圖阻止來自中國的火車途徑這個波羅的海國家的情況表明,新絲綢之路可能會受到政治斗爭的影響,政治斗爭也會影響到商業。事實上,中歐班列已經不再停靠立陶宛。該路線調整對于立陶宛并非是致命性打擊,主要是因為通過立陶宛的貨運數量相對較少。
然而,歐亞大陸鐵路線上并非只有中國具備這樣的影響力。在另外一個政治爭端中,白俄羅斯總統亞歷山大•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威脅要禁止歐盟的產品通過白俄羅斯領土運往俄羅斯或中國。這一反應是針對歐盟對白俄羅斯實施制裁的回應,這些制裁影響了白俄羅斯產品通過其他國家的運輸。
除了這些情況之外,當兩個國家之間的政治緊張局勢上升時,新絲綢之路似乎很脆弱。例如,許多專業人士想知道,如果波蘭因為難民危機而關閉與白俄羅斯的邊界,歐亞供應鏈會發生什么變化?或者,如果俄羅斯和烏克蘭發生沖突,又會發生什么?火車會繼續運行嗎?很可能不會。
俄羅斯崛起
2021年俄羅斯在許多方面壟斷了利益。事實上,該國正逐漸成為新絲綢之路的核心參與者之一,也開始塑造市場格局。多年來,一些最重要的歐亞鐵路貨運線路都經過俄羅斯,如西伯利亞大鐵路和整個北方路線。
2021年,俄羅斯加大投資力度,使歐亞鐵路貨運市場發生巨大變化。例如,除了西伯利亞大通道,俄羅斯也在大力投資北方海路,它涵蓋了俄羅斯的北極海港,形成了一個遠離繁忙內陸通道的迂回路線。“這項投資將達到7160億盧布(86億歐元),”RZD物流公司的Yulia Kolosopova說,“俄羅斯也在對俄羅斯東部地區的現代化進行投資:計劃對西伯利亞大鐵路和貝加爾-阿穆爾鐵路投資8500億盧布。”
補貼繼續
每年都會討論另一個話題是補貼問題。今年本來是中國政府提供補貼的最后一年,但是,正如我們在會議的第一天發現的那樣,情況并非如此。補貼將再繼續一年。
新絲綢之路多式聯運公司的Jacky Yan在視頻致辭中說,這是中國政府考慮到目前的疫情而決定的。然而,業內人士認為2022年是中國中央政府層面提供補貼的最后一年。UTLC ERA首席執行官Alexey Grom和FELB 首席執行官Uwe Leuschner都認為,新絲綢之路沒有補貼也可以正常運作。
新設備—更好的性能
隨著運輸量的快速增長,新絲綢之路在速度和容量方面都需要高效的解決方案。今年出現的平板車和集裝箱等新的解決方案,皆旨在優化歐亞大陸的運輸。例如,由Sinara Transport Machines(STM)開發的高速平板車承諾以每小時140公里的速度運輸集裝箱。與高速機車設備相結合,這種新型平板車可以使俄羅斯鐵路公司將通過俄羅斯的運輸時間縮短至7天。
RZD物流公司的Yulia Kosolopova在2021年歐洲絲綢之路峰會期間分享了更有趣的信息。她說:“到2024年,我們將投資2000億盧布(24億歐元)用于集裝箱轉運發展子項目Transsib in 7 days。”該項目旨在將集裝箱從俄羅斯東部邊境運到西部邊境的交付時間從現在的11-14天縮短到一周。此外,這將鼓勵運輸量的增加。
除了高速平板車之外,波蘭物流公司Laude Smart Intermodal S.A公司聲稱,該公司開發的一種新型集裝箱可以改變歐亞鐵路貨運的游戲規則。這種大容量集裝箱40’SBOT是專門為中歐鐵路運輸設計的,與普通的40尺高柜相比,40’SBOT集裝箱的特殊設計使其容量增加了25%-30%。
這種新的集裝箱外形也很獨特,其頂部比普通集裝箱更窄,底部卻比普通集裝箱更寬。從容量的角度來說,40’SBOT集裝箱采用上窄下寬的設計,能夠裝下35個不可堆疊的歐式托盤(普通40尺高柜是24-25個標準托盤),或者65個可堆疊的歐式托盤(普通40尺高柜是48-50個標準托盤)。集裝箱設有2440毫米的前門,可供貨物裝卸。
據該公司的多式聯運發展總監Maciej Cetnerowski介紹,這些特殊設計并不妨礙它們在貨場的堆放和儲存,“我們的主要目的是在增加集裝箱的容量的同時,使集裝箱能夠像其他40尺高柜一樣進行處理。這樣我們就不需要特殊的起重機,因為集裝箱可以用標準的伸臂式堆垛機或起重機來搬運。”
擁堵是主要特點
高流量與嚴格的邊境過境手續導致每條路線無一例外地出現擁堵。不僅僅是在主要的邊境口岸出現嚴重擁堵現象,在加里寧格勒和符拉迪沃斯托克等替代性港口也都是一樣的景象。
此種情況所導致的結果就是2021年間的過境時間大幅增長。在寬軌段,包括穿越白俄羅斯、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的路線,過境時間從2020年上半年的最低紀錄(4.96天)上升到今年同期的最高紀錄(6.84天)。這與為2024年設定的目標3.5天相差甚遠。
高質量發展是業界共識
對于新絲綢之路的未來,業界一個普遍的共識是:應該優先考慮質量,而非單純追求數量。考慮到路途中漫長的運輸時間和擁擠情況,行業參與者普遍認為現在是時候把重點放在重建交通走廊的質量上了。RTSB的Wolfgang Rupf說:”這意味著我們將減少修建新的路線,而把重點更多的放在改善我們現有的服務”。 Hupac公司的David Aloia進一步解釋說:”應該更多地關注歐洲大型樞紐,而不是不斷開通新線路,這有助于提高服務質量”,他同時強調指出,歐洲應該更好地控制歐亞列車的時間表,而不是讓中國不受控制地行事。
另一方面,西安平臺公司推出了一項令人印象深刻的措施。西安國際內陸港多式聯運的張先生透露,從明年開始,將對歐洲客戶進行KPI評估,以保證更快的運輸時間。”為了提高服務的質量,我們還需更加努力。”
然而,歐洲和歐洲企業也應該發揮自己的作用,在與中國的互動中變得更為積極主動。Aloia解釋說,歐洲擁有成功的知識、技能、背景和信息,“我們有一個本可以讓許多競爭者和基礎設施發揮更大作用的網絡。現在我們進入了良好的軌道。我們必須努力變得更加聰明,并在對抗中國時更加積極主動。這是使新絲綢之路維系下去的唯一途徑。”
(來源:最鐵運Railfreight)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