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一帶一路”大事記,發生了這些重大變化
2019-01-09 09:40:28
Landbridge平臺
201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國改革開放迎來40周年,共建“一帶一路”也走過了五年時光。在今年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5周年座談會上,習近平主席為共建“一帶一路”下一步工作定下了總基調: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高質量發展轉變。
“大寫意”走向“工筆畫”,作為承前啟后的一年,2018發生了哪些重要變化?
主席4次出訪,足跡遍布13個國家
作為“一帶一路”的總設計師,習近平主席今年4次踏出國門,出訪行程超過了11萬公里,足跡遍布亞非歐拉美13個國家,參加了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以及G20峰會等多場國際會議,參加了近200場外交活動,幾乎場場都將共建“一帶一路”作為主題之一。
2018年首訪,習近平主席選擇了阿聯酋、塞內加爾、盧旺達、南非和毛里求斯這五個亞非國家,這也是習近平連任國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訪。“一帶一路”建設植根于絲綢之路的歷史土壤,亞非大陸是“一帶一路”合作的重點區域。
其中,身處“一帶一路”交匯地帶的阿聯酋是最早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國家之一,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創始成員國。中國國家元首29年來首次來到阿聯酋,兩國正式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進一步推動海灣地區“一帶一路”建設。
塞內加爾位于非洲大陸的最西端,地理位置獨特,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延伸。在訪問塞內加爾期間,雙方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塞內加爾成為西非首個簽署這一文件的國家。
葡萄牙是習近平主席4次出訪活動的最后一站。在這里,葡萄牙與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成為第一個簽署該協議的西歐國家。葡萄牙地處歐洲最西端,是大航海時代的開啟者,這樣一個國家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充分說明這個倡議并非零和博弈,能讓各方互利共贏。
習近平主席在海外發表的11篇署名文章列表
在每次訪問前夕,習近平主席均在到訪國重要媒體發表署名文章。在這11篇總計2萬多字的署名文章中,“一帶一路”成為高頻詞,一共出現30次,為各區域、各國“一帶一路”合作指明了方向,同時也擲地有聲的表明,中國正在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我們的改革不會停止、開放不會止步:“我們將同各國一道,堅定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推動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4大主場外交活動,1條主線貫穿始終
今年,中國連續舉辦4場規模宏大的主場外交活動,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理念在今年的四大主場外交中貫穿始終,與會各方發出“同呼吸、共命運”時代強音。
在4月舉行的博鰲論壇2018年年會上的主旨演講中,習近平呼吁,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攜手前行,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創和平、安寧、繁榮、開放、美麗的亞洲和世界。
6月,在青島舉辦的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八次會議可謂是歷屆上合峰會中規模最大、級別最高,成果最多的,也是上合擴員后首次召開的峰會。習近平主席在講話里指出,我們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不斷改革完善全球治理體系,推動各國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重要倡議在青島宣言中得到了確認,成為上合組織8國最重要的政治共識和未來發展的奮斗目標。
“我們愿同非洲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筑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金秋九月,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習近平主席指出,中非早已結成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并就“共筑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提出新主張:攜手打造責任共擔、合作共贏、幸福共享、文化共興、安全共筑、和諧共生的中非命運共同體,把“一帶一路”建設成為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綠色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
11月,中國如期舉辦首屆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向世界提供的又一國際公共產品“上線”。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加,3600多家企業參展,創造多項國際博覽會紀錄。這不是一般性的展會,是中國推進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大決策,是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在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重申,中國推動更高水平開放的腳步不會停滯!中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腳步不會停滯!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腳步不會停滯!
60多個國家加入“一帶一路”朋友圈
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平臺,“一帶一路”建設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鋪墊穩定之基。共建“一帶一路”的能量在中阿、中拉、中歐、中國-中東歐之間不斷蓄積。
今年,與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的國家超過60個,遍布亞洲、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已累計同122個國家、29個國際組織簽署了170份政府間合作文件。
4月,奧地利出動了“史無前例"的豪華團隊訪華,成為第一個與中國簽訂“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的歐盟發達成員國。緊接著,希臘、馬耳他、葡萄牙等歐洲國家也陸續加入“一帶一路”朋友圈,《歐洲時報》稱,歐洲多國從最初的“旁觀者”已變為“參與者”。這些歐洲國家在拉美、中東歐、非洲、阿拉伯國家市場上,不僅有著大量的資本投入,還有深度的貿易往來,同中方共同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不僅開辟了共建“一帶一路”的新途徑、創造了新模式,還使得雙方在合作中實現優勢互補、并將各自的優勢發揮的淋漓盡致。
2018年也是“一帶一路”朋友圈中“新面孔”最多的一年。今年1月,中拉雙方共同發表《“一帶一路”特別聲明》,標志著“一帶一路”倡議正式延伸至拉美。智利、烏拉圭、委內瑞拉、玻利維亞、厄瓜多爾等十多個拉美國家與中國簽訂了“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半數拉美國家“入群”;特立尼達和多巴哥與中國簽署的《共同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是中國同加勒比地區國家首份“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已經成為“一帶一路”建設重要參與方。
道雖遼遠,無不到者。非洲是“一帶一路”歷史和自然延伸,中非傳統友誼深厚,過去是并肩戰斗的好兄弟,現在是共同發展的好伙伴,共建“一帶一路”正在中國與非洲之間搭建起新的合作橋梁。特別是今年9月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期間,28個國家和非盟委員會同中方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入群的非洲伙伴已達37個,掀起了又一波支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熱潮。中國的發展將給非洲帶來更多機遇,非洲的發展也將為中國發展增添動力。
今年,進入朋友圈的“新面孔”還有太平洋島國的小伙伴。巴布亞新幾內亞、薩摩亞、斐濟、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庫克群島、世界上最小國家之一紐埃等9個太平洋島國與中國簽訂了相關的合作文件。共建“一帶一路”將為中國同島國、各個島國之間以及島國同世界其他國家加強經貿聯系和互聯互通、更好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提供新的路徑。
此外,今年10月,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與中國達成“一帶一路”協議,成為該國第一個正式支持“一帶一路”倡議的州政府,而“一帶一路”朋友圈中除了國際組織、來自各大洲的國家,還出現了州級政府,充分體現了“一帶一路”開放、包容的特征,我們不搞小圈子,更不設高門檻。
周邊共建“一帶一路"6大新動向
習近平主席指出,“一帶一路”倡議的首要合作伙伴是周邊國家,首要受益對象也是周邊國家。而共建“一帶一路”,則讓周邊外交有了抓手。
向北看,俄羅斯和蒙古國是中蒙俄經濟走廊重要參與方,蒙古國政府去年年底出臺的支持“一帶一路"3項措施在今年已全部啟動,為“一帶一路”提供便利通道;蒙古國“一帶一路”中資大型企業俱樂部也在今年揭牌。今年,中俄經貿合作實現強勁增長,全年將突破1000億美元;5月,中國與包括俄羅斯在內的歐亞經濟聯盟各成員國共同簽署了《中國與歐亞經濟聯盟經貿合作協定》,推動中俄雙方在“一帶一路”建設與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上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此外,中俄等國合作的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第三條生產線提前近一年正式投產,中俄原油管道二線于年初全線貫通,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按計劃推進,中俄大項目合作如火如荼。
向西南看,中緬經濟走廊已邁出堅實一步,中緬雙方簽署合作備忘錄,并搭建了中緬經濟走廊聯合委員會,就12個重點合作領域成立專項工作組。“人字型”中緬經濟走廊將中國基礎設施建設的經驗同緬甸發展基建項目的需求緊密結合,把緬甸最貧窮的地區和最發達的地區連接起來,有望重新整合緬甸的經濟發展格局,推動緬甸經濟發展。
向西看,伊姆蘭·汗領導的巴基斯坦新政府上臺,在外界的種種猜疑之下,新政府確認將中巴經濟走廊作為“國家優先事項”,服務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的中巴跨境大巴客運服務也在今年11月正式啟用,備受邊境民眾的歡迎。目前,中巴經濟走廊四大合作領域中已有10個項目完工,12個項目在建,給巴基斯坦創造了7萬個就業機會,帶動巴每年經濟增長1至2個百分點。
向南看,由中國與新加坡兩國政府合作的“中新(重慶)互聯互通南向通道”提出一年九個月后,正式更名為“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New International Land-Sea Trade Corridor,簡稱陸海新通道)。新名稱意味互聯互通建設的地域范圍與方向更廣泛,項目也更緊密與“一帶一路”倡議銜接,有望進一步推動中新(重慶)項目的擴大與輻射。
向東看,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完成了日本首相時隔7年來的首次訪華。日方表達了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意愿,愿同中方積極開拓第三方市場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成為新形勢下中日經貿關系發展新的增長點,為兩國務實合作開辟了新的路徑。
向海上看,海上鄰國柬埔寨、印尼分別與中國簽訂了“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印尼“全球海洋支點”計劃和菲律賓“大建特建”計劃與“一帶一路”倡議形成對接。中國的周邊鄰國中,簽訂“一帶一路”合作協議的國家已有16個,“一帶一路”建設連點成線,織線成網,增進了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利益共融。
4次自主下調關稅,達成17個自貿協定
與“一帶一路”參與國開展區域經濟合作,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關鍵環節。今年,中國簽署了中國-新加坡自貿協定升級議定書,結束了中國-毛里求斯自貿協定談判,啟動了中國-巴拿馬、中國-巴勒斯坦自貿協定談判和中國-秘魯自貿協定升級談判,中國已與25個國家和地區達成了17個自貿協定,涵蓋了38%的對外貿易額。目前正與28個國家商談13個新的自貿協定,《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談判舉行了第二次領導人會議,80%內容已經完成了談判,中韓自貿協定第二階段談判、中國-挪威、中國-以色列等自貿協定談判也在進一步推進。
與此同時,中國與沿線國家的貿易往來也在不斷加強,一直高于中國對外貿易的整體增長速度。今年前11個月,我國與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1.2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8.3%,高出全國整體增速3.5個百分點,有望達到歷史新高。
這一方面有賴于中國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進一步提升。今年,商務部落實世貿組織《貿易便利化協定》,推動4次自主下調關稅,降低了包括醫藥品、日用消費品、汽車和工業品的關稅,關稅總水平已由9.8%降至7.5%。與中東歐國家達成服務貿易合作倡議,與多個國家簽署服務貿易合作文件,多雙邊服務貿易促進平臺更加完善。
另一方面,也有賴于中國不斷放寬外資準入條件,打造優良營商環境。商務部、發改委、財政部等有關部門推動出臺23項積極有效利用外資政策舉措,放寬外資準入領域,簡化外商投資企業設立程序,我國營商環境國際排名比去年提升32位。今年前11個月,沿線國家對華直接投資59.3億美元,同比增長18.4%;我國對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29.6億美元,同比增長4.8%。
國家層面的開放政策仍在持續加碼。今年8月,跨境電商綜試區擴展到22個,南昌、武漢等中西部地區城市占據9個席位,沈陽、長春、哈爾濱等東北地區城市占據3個席位,向內陸延伸態勢明顯。至此,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數量增加至35個。除跨境電商綜試區擴圍外,今年8月1日起,海關進出口貨物將實行整合申報,報關單、報檢單合并為一張報關單,對于重速度、效率、體驗的跨境電商業來說,此舉措意味著諸多紅利。
境外經貿合作區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的重要載體,是中國企業“抱團出海”的新型平臺。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國務院批復設立境外經貿合作區10周年,我國企業已在24個沿線國家在建合作區82家,累計投資約290億美元,為當地創造稅收超過20億美元。
亞投行3次擴容,新增9位成員
今年,亞投行迎來三次擴容,新納入9名成員,其中7個都是域外成員,累計成員總數達到93個,成員分布全世界各大洲。今年新批準了10個國家的11個項目,項目貸款額33億多美元,如果按5倍撬動資本金來計算,就撬動了165億美元的投資,覆蓋了交通、能源、電信、城市發展等多個領域。
11個項目中有4個“花落”印度,印度獲批的亞投行貸款項目累計達到9個,貸款額總計超過20億美元,是目前獲得亞投行投資最多的國家,能幫助印度解決電力、交通、飲水等方面的發展困境。此外,今年6月,亞投行批準發放6億美元貸款用于土耳其圖茲湖天然氣地下儲庫擴建項目,這是土耳其首次拿到亞投行的貸款,該項目有助于土耳其保障能源安全,降低碳排放強度,符合亞投行的綠色理念。
外界對亞投行的發展也給予了充分支持。今年7月,亞投行接受了來自中國香港1000萬美元專項基金,將用于亞投行的低收入成員中可融資的基礎設施項目。12月20日,第73屆聯大全會協商一致,邀請亞投行以觀察員身份參加聯大的屆會和活動,有利于亞投行同聯合國進行更密切的交流溝通,開展更廣泛、深入的合作。
數十個重大項目取得重大進展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第五年,又有一大批項目陸續簽約或開工,一批綜合效益好、帶動作用大的項目完成建設,用實力回應了國際社會上的一些疑慮和誤解。而新開工的項目中,民生、文化領域項目占據越來越大的比例,為當地民眾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
交通方面,阿聯酋阿布扎比碼頭、馬來西亞關丹深水港碼頭正式開港,尼日利亞萊基深水港開工,瓜達爾港具備完全作業能力,漢班托塔港二期工程主體完工;亞吉鐵路開通運營,馬爾代夫中馬友誼大橋竣工,巴拿馬運河四橋開建,沙特麥麥高鐵運行,蒙古國首座互通立交橋主橋通車……交通基礎設施“多點開花”,為多個國家互聯互通提供了客觀基礎,也為人民生活贏得了巨大改善。
電信基礎設施方面,中國成功完成北斗三號基本系統星座部署,今年底正式開通運行,19顆組網衛星將向“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提供基本導航服務;風云衛星國際用戶防災減災應急保障機制今年4月建立,已有老撾、緬甸等10個“一帶一路”國家正式申請成為應急機制用戶。歷經三年半施工的中尼跨境互聯網光纜今年正式開通,尼泊爾通過中國的線路接入互聯網,喜馬拉雅山南麓國家搭起了“數字絲路”。
能源合作方面,今年年初,越南永新一期項目1號機組投入商運,這是中國企業在越南首個采用BOT(建設-運營-移交)模式投資的電力項目,每年可提供約80億千瓦時發電量,滿足當地125萬居民的用電需求。巴基斯坦最大的水電站項目尼魯姆-杰盧姆首臺機組4月實現并網發電,被贊為巴基斯坦“三峽工程”。中俄合作的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三條生產線全部竣工,比計劃提前了一年,“冰上絲路”穿越北極,彰顯了中國高端制造的能力。
城市發展方面,斯里蘭卡庫魯內格勒供水和污水處理項目今年8月竣工,這是斯里蘭卡首個供水和污水處理合建項目;斯里蘭卡最大規模的水利樞紐工程莫勒格哈坎達水庫竣工移交,從南到北貫穿斯里蘭卡,旱澇不再令人發愁。越南吉靈-河東線輕軌年底將正式投入運營,“摩托車王國”的交通壓力可明顯減輕;巴基斯坦拉合爾橙線軌道項目試運行,兩地交通從2.5小時縮短到了45分鐘。
新增1個全域自貿試驗區,12個自貿區形成新雁陣
今年,上海自貿試驗區走過五年征程,繼2013年率先出臺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之后,服務貿易首張“負面清單”再度在上海問世。今年10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跨境服務貿易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年)》發布,這份清單將進一步消除服務貿易壁壘,形成更加開放和自由的服務貿易市場,推動我國接軌高水平協定、參與國際規則制定,進一步融入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提升在全球經濟貿易體系中的話語權。
今年,第二批3家自貿試驗區迎來三年窗口期,國務院5月統一印發《進一步深化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進一步深化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進一步深化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各個自貿試驗區的定位更加清晰,成為未來兩到三年進一步深化這3家自貿試驗區改革的綱領性文件,也標志著它們的改革開放進入2.0階段。
今年,第三批7家自貿試驗區度過周年考,河南自貿試驗區累計入駐企業4.44萬家名列榜首,“一帶一路”物流綜合服務平臺上線運行,為區內企業提供“門到門”服務;同樣是中部樞紐的湖北自貿試驗區瞄準新能源、高科技,開啟與“一帶一路”沿線產業對接、升級合作新通道。四川、陜西、重慶共同承擔起了“向西開放"的重要任務,多式聯運互聯互通的同時,“一帶一路”人文交流也在這里展開。今年,國際海事博覽會在浙江自貿區舉行,朝著不產一滴油的“國際油港”狂奔而去;7月,“中俄糧食走廊”項目正式落戶遼寧自貿區營口片區,每年在俄羅斯合作生產2000萬噸糧食,是近年來中俄雙邊農業合作中最重要的項目之一。
今年,海南自貿試驗區獲批,成為中國第12個自貿試驗區,也是我國迄今面積最大、第一個全域性的自貿試驗區,作為最大的經濟特區,海南一直被稱為中國對外開放高地,自貿試驗區獲批設立,對海南的意義不言而喻。
今年,兩張“負面清單”再瘦身。6月,中國發布“2018年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和自貿試驗區版的“負面清單”,從2013年的190條減少到45條,軌道交通設備制造、醫藥制造、道路運輸、保險、會計審計等領域都開始向外資開放。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的背景下,中國繼續放寬市場準入,顯示了中國對外開放的決心和行動。
今年,《關于支持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化改革創新若干措施的通知》出爐,這份“改革創新53條”在現有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基礎上,提出有關開放舉措,其中39項適用于全部所有自貿試驗區,14項適用某個自貿試驗區。內容包括支持自貿區內個人按照規定開展境外證券投資、支持在有條件的自貿試驗區開展知識產權證券化試點、支持自貿試驗區內銀行業金融機構向境外機構和境外項目發放人民幣貸款等,獲贊打破準入后的“玻璃門”。
中歐班列:提前2年實現目標
提到“一帶一路”旗艦項目,中歐班列占據著重要一筆。今年3月份,中歐班列年累計開行數量達到1000列——2016年破千用了256天,2017年破千用了133天,2018年破千僅用88天。
2018年,中歐班列共開行6300列,同比增長72%。其中返程班列2690列,同比增長111%。累計開行超過12000列,提前兩年實現了《中歐班列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確定的“年開行5000列”目標。
今年,中歐班列的朋友圈繼續擴展,國內開行城市增加了13個,目的地新增2個歐洲國家的8個城市,目前中國境內開行中歐班列的城市達到56個,可到達歐洲15個國家的49個城市,回程班列數量與去程班列的占比已達到71%,基本實現“去4回3”,重箱率、計劃兌現率等質量指標也均達到了歷史最好水平。
56個國內開行城市中,成都、重慶、西安、鄭州、武漢2018年分別開行1587列、1442列、1235列、752列、423列,名列前五。這五城開行班列數量占總開行數量的8成以上,大幅“領跑”。
31省區市“百花齊放"
目光轉回國內,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優化調整對接策略,圍繞“一帶一路”建設形成百花齊放、各具特色的局面。
山西、北京出臺了2018年-2020年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北京將著力優化提升對外交往平臺、科技支撐平臺、人文交流平臺和服務支持平臺的功能作用,山西計劃利用區位優勢,加快對外開放,將全省打造成對外開放的新高地。
江蘇、江西、陜西、廣西、天津等省市印發了2018年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工作要點,河北發布《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推進國際產能合作的實施方案》,根據自身優勢和發展方向對全年工作作出規劃,設立了推進工作的近期目標。
其中,江西將加快全省鐵路、航空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構建通江達海、聯通內外的對外開放通道;廣西提出九個方面的重點工作任務,特別是海洋經濟合作和邊境貿易將重點推進;四川成都發布《關于加快構建國際門戶樞紐全面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意見》,38條政策舉措構建聯通全球通江達海的戰略大通道。今年12月,江蘇重點推進的國家目前唯一明確的“一帶一路”產能合作園區——中阿(聯酋)產能合作示范園管理服務中心主體封頂,首家入園企業開工。
此外,遼寧發布“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建設方案,是國內首個在省級層面全域建設"一帶一路”的路徑拓展和實踐創新,提出推動遼寧與俄羅斯、日本、韓國、朝鮮、蒙古共建“東北亞經濟走廊”,攜手打造東北亞命運共同體。
浙江發布《浙江省打造“一帶一路”樞紐行動計劃》,支持杭州申辦“數字絲綢之路”國際峰會,打造“數字絲綢之路”門戶樞紐。上海發布2018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項目指南,這是該指南的第二年連續發布,為推動與“一帶一路”沿線開展持續性的聯合研究及重大科研項目提供支持。
去年年底,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了《標準聯通共建“一帶一路”行動計劃(2018-2020年)》;緊接著,今年河南、浙江、陜西等省市陸續發布了各自的2018-2020年標準聯通共建“一帶一路”行動計劃,推動中國標準海外應用,引領沿線國家標準化共同發展。
各省市自治區加碼互聯互通基礎設施方面也是動作不斷。
今年,新疆中歐班列烏魯木齊集結中心開出第1000列中歐班列,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中歐班列集結中心擴建工程也在8月正式開工,年底將完成改擴建五條線,預計2020年通過新疆出境的中歐班列將達到3500列。
圍繞海絲核心區建設,福建12月開行的“絲路海運”是國內首個以航運為主題的“一帶一路”國際綜合物流服務品牌。目前,16條外貿集裝箱班輪航線被納入為首批“絲路海運”航線,未來還將與“中歐班列”無縫銜接、構建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新通道。
結語
2019年,經濟全球化仍然面臨挑戰,世界期待“一帶一路”之光穿破籠罩全球的迷霧。事實會表明,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沒有出路,唯有開放合作,方能共享機遇。
與“一帶一路”一起,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來源:中國一帶一路網)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