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運能質量的中歐班列
2017-09-28 15:39:17
Landbridge平臺
編者按
2014年中歐班列(武漢)常態化開行以來,武漢成績斐然。由2014年的42列到2015年的164列,再到2016年的234列,實現了中歐班列大踏步發展。
本文要點:
1、中歐班列(武漢)不僅開行數量高速增長,質量也上乘,班列滿載率均達到95%左右;
2、中歐班列(武漢)之所以實現快速常態化運行,并且名列前茅,與鐵路、海關等部門的服務保障分不開,但運營主體漢歐國際物流公司的成立起到了更為關鍵的作用;
3、補貼是中歐班列發展中繞不開的問題,在武漢也同樣存在。如何能離開補貼,形成自身“造血”功能,中歐班列(武漢)正在探索嘗試。
絲路觀察員簡析:
8月份WAE開通了全國首條紙漿專列,標志著“俄滿漢”專列產品由粗加工向精加工覆蓋,同時助力湖北成為優質精細化俄羅斯原材料在中國中東部地區的集散中心。除了打通道外WAE還積極探索跨國際冷鏈運輸,目前冷鏈運輸已實現雙向常態化運營,未來會有越來越多品類的特色食品通過漢歐班列往返于歐亞大陸。
正文鏈接:
江城武漢,古有“九省通衢”之說,是中國首個綜合交通樞紐,區位優勢明顯,選擇從這里開行中歐班列順理成章。
2014年中歐班列(武漢)常態化開行以來,武漢成績斐然。由2014年的42列到2015年的164列,再到2016年的234列,實現了中歐班列大踏步發展。
更值得關注的是,不僅開行數量高速增長,質量也上乘,班列滿載率均達到95%左右。就連一直困擾中歐班列的回程空載問題都得到了解決,甚至返程比去程的班列還多。
這是怎樣做到的呢?《經濟日報》采訪組一行,來到武漢走企業、訪政府、看鐵路、問海關,探尋武漢如何破解中歐班列開行難題。
往返滿載 貨從哪來
采訪中,武漢海關提供的一組數據吸引了記者注意。2017年前7個月,進出口班列開行共計187列,其中出口90列,進口97列,進口比出口的班列還多,并且基本滿載。
“從區位看,武漢非常有優勢,不愁貨源。”武漢鐵路局貨運營銷處副處長鄭力說,武漢已成為水陸空大樞紐。憑借“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借力“漢新歐”通道和“江海直達”航線的有效對接,武漢市已初步打造出一條新的國際集裝箱鐵水運輸閉合環線,強化了其他城市無法比擬的多式聯運優勢。
去程的貨運有保障,返程的貨物呢?
“這個帶你們去鐵路集裝箱中心站看看就知道了。”中鐵集裝箱武漢分公司總經理陳坤斌說。
在武漢市東西湖區惠安大道的武漢中心站,記者看到有幾個貨柜正在等待海關的查驗,打開集裝箱,濃重的樟楠木味道撲鼻而來。
“這是我們從俄羅斯進口的木材。”武漢海關監管通關處處長劉漢鳴介紹說,現在返程的貨物中木材占據了大多數。
表面上看,是這木材解決了中歐班列的回程問題,但真正受益的是這木材的“主人”湖北福漢木業(集團)公司。“是中歐班列給我們帶來發展的機遇,如今我們在俄羅斯托木斯克州阿諾市已建立了中俄—托木斯克木材工貿合作區。”湖北福漢木業(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李文定介紹說。
除了木材,能讓老百姓零距離接觸到中歐班列的還有食品,白俄羅斯牛奶、法國紅酒、德國啤酒等,如今已經在武漢的各大超市里就能直接買到了。
如今,中歐班列(武漢)開行以來,承運貨運60%來自省內,40%來自華南、東南地區,徹底改變了過去內陸地區外貿出口依靠沿海地區走向世界的“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格局。
日常運營誰是關鍵
中歐班列(武漢)之所以實現快速常態化運行,并且名列前茅,與鐵路、海關等部門的服務保障分不開,但運營主體漢歐國際物流公司的成立起到了更為關鍵的作用。
“當初,為了能讓中歐班列快速實現常態化運營,武漢市的2家國有物流企業合并成立漢歐國際物流公司,成為中歐班列(武漢)的運營主體。”武漢市交委的石必晶介紹說。
2012年10月中歐班列(武漢)開通試運行,2013年恢復重建鐵路口岸,2014年成立漢歐國際物流公司,開始常態化運營,2015年實行雙向常態化運營,2016年增設境外機構,進一步輻射延伸線路。
漢歐公司是如何操作的呢?
在中歐班列的發展壯大過程中,漢歐也在不斷地轉變角色。“開始是單純的運輸企業,讓中歐班列先開起來,后來為了能讓中歐班列常態化運營,漢歐就變身為國際物流公司。”漢歐國際物流公司副總經理謝琪說。
為了提升市場化運能,漢歐開始建設境內外物流園區及海外倉,覆蓋烏克蘭等東歐國家,并正積極推進東西湖漢歐國際物流園、白俄羅斯布列斯特國際分撥中心項目。
僅建物流園區不行,還要增強平臺的自主發展和自我造血能力,漢歐進入了國際貿易領域。利用境外營銷網絡機構等方面的優勢,漢歐加大“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優質產品的引進力度,把歐亞大陸優質安全的食品平價送上市民餐桌。同時,積極組織中部農產品出口,讓歐洲的華人群體可以嘗到國內的食品。
離開補貼能否開行
補貼是中歐班列發展中繞不開的問題,在武漢也同樣存在。如何能離開補貼,形成自身“造血”功能,中歐班列(武漢)正在探索嘗試。
中歐班列(武漢)的補貼是由武漢市政府直接將補貼發放給運營主體,也就是漢歐公司,由漢歐公司來安排補貼的去處。
之所以前期給予補貼,是培育市場之需,也是合理的。“以武漢為例,目前中歐班列每年對漢歐公司都有考核的指標,達到標準每年可有1億至2億元補貼。”石必晶說,這確實是全國中歐班列快速發展的原因之一。
但中歐班列仍是市場行為,企業終歸要回歸市場。因此,各地政府一方面給予補貼、引導市場,另一方面也希望企業盡快自力更生,形成自身的造血功能。石必晶說,這需要給企業一些時間,然后再退出補貼,目前,武漢在補貼基本未增長的情況下,班列還保持了快速增長,也說明企業的造血能力在不斷增強。
“國外對我國的中歐班列是非常感興趣的,市交委每個月都要接待有關外國負責人來考察,都希望中歐班列可以在他們的城市設站。”石必晶說。
再看國內亦是如此,玖通達物流聯盟董事長王其耿最近兩年貼錢做的一件事就是引導物流公司往鐵路發展。王其耿說,目前武漢已經成“大米字形”和“小米字形”的交通網絡,正是物流行業發展多式聯運、降本增效的好時機。
“等到時機成熟,離開補貼中歐班列也可以運營得更好,這點我們有信心。”石必晶說。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