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達爾,將是商機大港,你能夠另眼相看嗎?
2017-01-11 09:29:53
Landbridge平臺
據媒體報道,2016年11月份,巴基斯坦隆重舉行由中國投資的瓜達爾港開航揭幕典禮。隨著中巴經濟走廊聯合貿易車隊從中國新疆喀什出發,成功穿越巴基斯坦西部地區抵達走廊最南端的瓜達爾港,中巴經濟走廊“一走廊,多通道”的理念正逐步成為現實。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孫衛東在慶祝活動上說,目前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并取得了顯著進展。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主持了開航儀式。
這則新聞看起來不太起眼,完全被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和女英雄余旭的犧牲的消息給埋沒了。然而,這則新聞對中國來說卻是里程碑式的,其意義非常深遠和重大。它至少有五重重大戰略意義:
一、“一帶一路”戰略出現了點的突破,這會對接下來“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實施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相關國家會因此積極效仿跟進。
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正在成為引導世界發展的大國戰略,正在形成世界性的動能,但這一切都還是需要點的突破以帶來突破效應。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中,既是“一帶”戰略節點又可以扮演“一路”戰略節點的國家非常少,但中國卻需要這樣一個國家作為支點形成突破。
從地緣上看,能夠扮演這個角色的國家有兩個:巴基斯坦和緬甸。相比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鐵”,緬甸過去幾年則政治動蕩,和中國關系有所反復,因此中國最終選擇巴基斯坦是必然的,而在巴基斯坦快速取得突破性成果也順理成章。有了巴基斯坦的突破,更多國家會看到“一帶一路”的好處,會更加積極落實中國的戰略性倡議。
二、中國進入印度洋的南亞入口打通,地緣戰略意義非凡。
就地緣戰略而言,中國要想實現大國復興,必須做到如下四點:北和、東拓、西進、南下。
所謂北和,就是要和俄羅斯背靠背、肩并肩地合作;東拓,就是面對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向西太平洋拓展發展生存空間;西進就是要積極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過中亞、中東、東歐一直聯通到西歐,整合歐亞大陸,甚至進一步延伸到非洲;至于南下,則是向南掌控南海,籠絡東盟,還要通過南亞(巴基斯坦或緬甸)進入印度洋。只要我們把這些都做到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即可實現。
現如今,我們在巴基斯坦擁有了非常大的瓜達爾港,我們有公路通往瓜達爾港,未來還會有鐵路同鄉瓜達爾港,或許還會修建油氣管道······這一切的一切,不僅僅是經濟意義,更是戰略意義。有了瓜達爾港,我們不僅僅可以縮短與中東國家、歐洲國家、非洲國家的貿易運輸距離,這里更將成為中國海軍的重要補給基地,我國進入藍水海軍后,在印度洋的影響力將會因此大大提升。
三、中國進入中東的“捷徑”打通,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將會出現質的飛躍。
過去,我國對中東的影響力主要集中在經濟領域,政治和軍事上相對都是短板。之所以如此,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美國以反恐的名義在阿富汗打入的那個楔子。有美軍在,巴基斯坦都得配合美軍,中國又如何能順暢對中東發揮政治和軍事影響力呢?
現在不同了,美軍已經撤離了阿富汗,中國與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和巴基斯坦已經建立了四國反恐機制,這里已經開始進入了中國的勢力范圍。如今,有了巴基斯坦這個二通道和瓜達爾港,中國就可以通過巴基斯坦以陸路和水路連接伊朗,并大大拉近與中東其它國家的物理距離。更為重要的是,當中國的海軍時常在瓜達爾港停留的時候,中國將可以向印度洋和中東地區派遣更多軍艦。毫無疑問,中國對中東的政治和軍事影響力將會因此大幅躍升。
四、這將會對南亞格局產生有利于中國的積極影響。
有了巴基斯坦,有了中巴經濟走廊的落地實施,首先印度就會感受到壓力,雖然印度剛開始會因此不爽,但時間長了就還是得與中國合作。直白說,就是巴基斯坦的發展必然會幫助中國平衡印度的力量提升,這有助于中國在南亞推動“一帶一路”戰略的落實,中印緬孟經濟走廊在接下來也有望取得實質性突破。
而且,當瓜達爾港開通,當中巴經濟走廊越來越好,那么緬甸就會有失落感,那么未來緬甸也可能對中國開放其海港。如果中國的海外基地遍布印度航,中國對該地區的控制能力會大幅提升,這戰略上對中國有利。
五、這將對南海博弈起到更加積極的作用,有個國家的領導人或許因此再次暈倒在演講臺上。
中國擁有了瓜達爾港對中國之于南海來說有三重積極意義:一是中國的運輸航線因此被大大縮短;二是中國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會進一步降低;三是當中國在印度洋的影響力提升,就能與中國在南海的影響力形成呼應,連起來就是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影響力的大幅提升。
當然,說到這里,就不得不提一個國家,那就是新加坡。新加坡為何能發展得這么好?根本原因就是它扼守馬六甲海峽,通過港口做轉口貿易實現快速發展。過去,新加坡就是通過親美來實現這一點的。然而,在21世紀的今天,當新加坡在中美之間站錯了隊,當中國在南海和印度洋的實力不斷提升,當中國開始在同樣扼守在馬六甲海峽的馬來西亞建設大型港口,新加坡的未來將越發暗淡。
事實上,中國之所以晚這么多年得到瓜達爾港,與新加坡的橫插一杠子是分不開的。之前,瓜達爾港差點被美國拿走,是中國通過多方努力,然后因條件不成熟半路被新加坡截胡,再后來時機成熟才到中國手里。
2002年3月,在中國的主持下,瓜達爾港開工興建,投資2.48億美元,其中中方提供資金1.98億美元。2007年3月建成后,次貸危機還未爆發,由于當時美國依然掌控著阿富汗,所以在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由新加坡港務局通過國際招標中標負責運營,租賃期為40年。很顯然,新加坡是借機半路截胡。
新加坡之所以這么干,就是因為他們不想中國擁有該港口從而削弱馬六甲的國家戰略利益。瓜達爾港投入運營來,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事實上,瓜達爾港是和新加坡港口有經濟利益關系的,最終當時機成熟,中國可以接收后,瓜達爾港也就重新回到了中國手中。
瓜達爾港到了中國手中,新加坡還有好果子吃?更何況,中國還巨資投資了馬來西亞的馬六甲海峽港口。由于中國船只是馬六甲海峽通航最多的船只,當中國船只因種種狀況減少在新加坡的的停留后,新加坡的可持續發展將會迎來重大挑戰。所以,當瓜達爾港開通過后,相信新加坡會非常難受。但沒辦法,誰讓你站錯隊了呢?
二、在南海問題上,對中國傷害最大的其實是新加坡
在所有事關中國的重大國際問題上,新加坡從來都是站在美國一邊對付中國的,從來沒有替中國說過一句話,更沒有力挺過中國。譬如當年中國發生非典的時候,反應最過度的、唯一對中國落井下石的就是新加坡。
中國與美國在南海的角力中,對中國傷害最大的不是菲律賓,不是越南,而是新加坡。因為,只有新加坡與美國是真正的盟友關系,只有新加坡,才有美國正式的軍事基地。美國的瀕海戰斗艦、P3-C反潛機都是駐扎在新加坡,美國的航母及其他戰斗艦也都是停靠在新加坡進行補給。
美國利用新加坡扼守馬六甲海峽的出口,占據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有利地形,對中國的國家安全形成了巨大的威脅。新加坡就是美國扎在中國眼皮底下的一根釘子。中國要穩住南海,維護在南海的海洋權益,保住中國最重要的能源通道,就必須要拔掉這顆釘子,讓美國在南海無立足之地。
中國其實早就注意到新加坡的這些伎倆。我們擴建洋山港、在上海建設金融中心,就是要搶新加坡轉口貿易的生意。但上海的地利優勢畢竟不如新加坡,雖然洋山港的吞吐量超過新加坡變成亞洲第一,新加坡的港口生意也因此有相當大的滑落,但難以使其傷筋動骨。中國建設洋山港和上海金融中心的舉動,反而使新加坡更加緊密地投向美國的懷抱。
怎樣化解新加坡對中國國家安全的威脅?網上有人提出了在泰國開挖克拉地峽的設想,試圖以此另辟蹊徑,避開馬六甲海峽和新加坡的控制。此方案投資巨大,見效慢,受泰國國內政治變化的影響大,也不是上策。所以中國政府對開挖克拉地峽的建議,一直很不熱心。
在東南亞國家中,馬來西亞與中國關系一向很好。馬來西亞有點像是個聯邦制的國家,有1個代表整個馬來西亞的大國王,還有6個小國王。大國王基本上是由這6個小國王輪流做的。據在馬來西亞的朋友講,緊鄰新加坡的柔佛州的蘇丹(國王)是死心塌地跟著中國的,他曾經表示如果馬來西亞政府敢改變對中國友好的政策,他就要鬧獨立。碧桂園投資2800億元的“緊靠新加坡”的項目,就是在離新加坡只有1.5公里的柔佛州。相對于泰國來講,馬來西亞的政治局勢相對穩定,受政局變化的影響比較小。
前段時間,中國和馬來西亞達成了一個很神奇的決策:中國將和馬來西亞合作建設馬六甲港口。
馬六甲是馬來西亞中部沿海的一個城市,在新加坡西面,離新加坡約3、400公里的距離,有80多公里的岸線可以建設深水港。現在通過馬六甲海峽的船舶,有80%是屬于中國的。如果中國在馬六甲建設港口,投資將遠小于開挖克拉地峽,而且不怕沒生意。屆時,現在在新加坡港口停留的船舶,至少有80%會改在馬六甲港口停靠,完成補給或轉口貿易。
新加坡主要靠港口、轉口貿易(包括貨物中轉和相應的金融服務)和石化工業(船舶油料補給)賺錢。如果80%以上的船舶不再停靠新加坡,新加坡的港口勢必門可羅雀,新加坡的經濟也會遭到毀滅性打擊。
因此,中國和馬來西亞合作建設馬六甲港口,對于新加坡來說是致命的。
對于中國來說,新加坡如果不趴下,中國寢食難安!
過去中國的軍事實力夠不著新加坡那里,加上新加坡與美國是軍事同盟關系,所以新加坡國家雖小,但在重大國際問題上從來不把中國放在眼里,做出了許多損害中國利益的出格事情。中國為了保住最重要的能源通道,只能對新加坡的惡行忍氣吞聲。現在中國在南海建了3座機場,整個馬六甲海峽已經在中國軍機軍艦的保護范圍之內,中國對新加坡已經可以“忍無可忍,則無須再忍”。建設馬六甲港口,就是中國制服新加坡、拔掉美國在東南亞最重要的一顆釘子的殺手锏。
新加坡向來在軍事方面與美國保持高度一致。中國搶在南海仲裁案宣判以前,公布了在馬六甲海峽建設港口的決定,并高調宣傳,現在通行在馬六甲海峽的船舶有80%以上是屬于中國的,就等于是向新加坡發出了死刑判決。
南海仲裁案結果公布后,作為美國最優秀跟屁蟲的新加坡,一反常態對此案一聲不吭。
到底是繼續抱美國的大腿,還是改換門庭,投靠到中國門下,是新加坡政府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
像新加坡這樣在大國博弈時試圖以小博大的小國,萬一博得不準,就會死得很慘。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