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起家“義烏傳奇”
2016-08-31 09:10:28
Landbridge平臺
不依江傍海、無自然稟賦,這個30多年前在《辭海》中僅有40字介紹的偏僻小縣,借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喚醒“雞毛換糖”的古老經商基因,弘揚起堅韌不拔的地域文化,成就了世界小商品集散中心的奇跡。這就是在義烏上演的一部開放發展、勤勞致富的壯闊現代劇。而這一翻天覆地的滄桑巨變,發源于一個馬路市場的開放。
1982年9月5日,當時的義烏縣委作出了一個決定——開放位于義烏湖清門的小商品市場。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從馬路市場到萬商云集;從走出國門,到建功“一帶一路”,義烏登上了經濟全球化的世界舞臺,成了引人矚目的“角兒”。
“對外開放,是義烏不斷取得發展新成就的重要法寶。”金華市委常委、義烏市委書記盛秋平這樣說。這句今天看來平淡無奇的思考總結,被千千萬萬思變、能變、努力想活得越來越好的新老義烏人,演繹成無數精彩傳奇故事。金小民和艾伊塞,就是其中的兩位——
白手起家“義烏傳奇”
人物名片:金小民(Kim),義烏商人,金斯頓國際董事長
在義烏港10樓的辦公室里,金小民正與哈薩克斯坦“阿絲道”公司在義烏的代表郭建清,商談首批哈薩克斯坦綠色農產品的進口細節。辦公室的白墻上,掛著一幅“馬到成功”的字畫,三匹駿馬奔騰而來。
他們兩人在義烏進口商品博覽會上相識。“一帶一路”帶來的戰略機遇,“義新歐”開辟的物流通道,加上義烏市場在全國的輻射能力,“阿絲道”想在義烏設立中國區的運營總部,要把哈薩克斯坦的葵花籽油、蜂蜜、意大利面等農產品打進中國市場,搭上中國消費轉型升級的快車。第一批農產品,已經搭乘著“義新歐”的回程班列來到義烏海關。接下來的事,就是金小民最擅長的了。
金小民出生在義烏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1998年,從浙江稅務學校畢業后,他成為一名協稅員。工作雖然輕松體面,但每天朝九晚五、按部就班,沒有發展空間,身邊又從來不乏白手起家的“義烏傳奇”,2002年金小民終于按捺不住辭職的沖動,進了一家貨運代理公司做起了業務員。為了節省開支,自行車是他拜訪客戶的重要交通工具,“白天坐在自行車上,晚上睡在倉庫里”,業余時間都“泡”在了各種培訓班中,學英語、學國際物流規則、學企業管理。
2004年,金小民看準了國際貨代領域的業務呈幾何級數增長,便從同學那里借來3萬元本錢,正式注冊了金斯頓進出口公司,走上了創業之路。結果,金斯頓公司趕上了外貿發展的黃金機遇期,“每天接電話都來不及,忙得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
隨著義烏國際貿易的快速發展,金小民又敏銳地察覺到,原有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市場需求,他萌發了打造外貿服務鏈的想法,先后將業務從貨代延伸到海運、空運、倉儲、國際鐵路聯運、報關、退稅代理、進口代理、外貿保險金融等領域,最終形成了比較健全的國際供應鏈服務。
商機不斷出現。2011年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全面啟動;2013年“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契合沿線國家的共同需求,為沿線國家優勢互補、開放發展開啟了新的機遇之窗;2014年義烏實施市場采購的新型貿易方式……政策紅利持續釋放,金小民再次站上“風口”,企業規模越做越大。
數年前,金小民了解到來義烏的哈薩克斯坦采購商很少,斷定中亞將是一片新的市場,于是2012年,他在阿拉木圖設立了辦事處。“阿絲道”公司要將當地優質農產品引進中國的想法,其實與他不謀而合。此外,“金斯頓”在巴西、巴拿馬設有辦事處,為做大新興市場“蛋糕”打下基礎。金小民還組建了商貿公司,將西班牙的橄欖油、烏克蘭的葵花籽油、泰國的大米等進口到國內市場,分享進口市場快速發展的商機。
目前,金斯頓公司在義烏港的倉庫面積有一萬平方米,每天能出近百個貨柜;在上海、廣州、寧波等地設有分公司,員工200人,其中來自加拿大、烏克蘭、哥倫比亞等國的外籍員工近10名,可提供哈薩克語、葡萄牙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俄語等多語種服務。
2014年12月14日這一天,金小民終身難忘。在哈薩克斯坦舉辦的中國—哈薩克斯坦企業家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他作為我國中小企業代表之一在會上發表了演講,將“義烏聲音”從“歐亞大陸心臟”——阿斯塔納傳遍中亞。
義烏“淘金”風生水起
人物名片:艾伊塞(Aysar),伊朗商人,金小民合作伙伴
“我們2000年就來到義烏做生意了。”艾伊塞咧開嘴笑了,中英文夾雜地說,“當年,我22歲,弟弟艾曼(Aiman)19歲,我們是一半伊拉克人,一半伊朗人。北京來義烏采訪的記者給我們拍過照片,報道說我們是‘最年輕的外國商人’。”
他們是不是外商中最年輕,現在已無從考證,但當時中國離加入WTO還有一年,義烏街頭的“老外”也不像現在這般隨處可見。初來乍到的兩兄弟,一句中文不會,義烏能說英語的人同樣不多,要想“淘金”先學漢語。
2001年,中國成為WTO成員,經濟融入全球的進程加速。“更多外國人來到了義烏,他們跟我們剛來時一樣,語言不通,什么都做不了。”此時,艾伊塞兄弟已經交了一批中國朋友,苦學漢語也有回報,中國加入WTO為義烏帶來了龐大的外國客商。“天時地利人和”,兩兄弟決定開家外貿公司,生意果然有聲有色,除了給來采購的外國人做翻譯,各種來自中東的訂單也紛至沓來:今天是汽車零配件、電線,明天是塑料花、相框,艾伊塞兄弟接待完客戶就去逛篁園市場,整天忙個不停。到2004年,公司也從小到大,從兄弟兩人發展成為擁有24名被艾伊塞稱為“翻譯”的員工,艾伊塞兄弟在義烏賺到了第一桶金。
也就在這個時候,朋友向艾伊塞介紹一個做物流的小伙子Kim——金小民。在創業初期的金小民看來,爭取阿拉伯客商是發展的“戰略重點”,他還為此特地請了一個阿拉伯語翻譯。于是,艾伊塞成了金小民最早的客戶之一——艾伊塞負責在義烏采購小商品,金小民負責將它們運往世界各地。
“我家里的那幅波斯掛毯,就是艾伊塞送的。”合作10多年,兩人早已從生意伙伴變成了朋友,金小民去伊朗拜訪艾伊塞的家人,一張跟艾伊塞的父母席地而坐吃飯的照片,是他們友誼的真情流露,更是義烏主動融入國家對外開放大格局,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參與國際交流合作的細節展現。
艾伊塞的家族經營彩妝生意,“我的父親做了40多年化妝品”。在德黑蘭最大的批發市場“德黑蘭大巴扎”里,艾伊塞的家族擁有5間商鋪,最大一間位于大巴扎核心地段,“是最貴的地方,面積有90多平方米。”說起自家的店,艾伊塞語氣自豪。
艾伊塞兄弟,并不滿足于只在義烏“淘寶”式地為家族生意進貨,他們要在中國謀求更大的空間。2007年,艾伊塞兄弟在義烏蘇溪鎮有了屬于他們的第一家化妝品工廠;2013年,兄弟倆又找了一名“中國合伙人”,第二家彩妝工廠開工。他們還在中國注冊了自己的彩妝品牌“VIO”,產品不僅銷往伊朗,還出口到美國、巴西、西班牙、俄羅斯、迪拜、北非、印度等地。
“下一步,我們要在中國做渠道,除了賣自己的VIO品牌,還要將國外的化妝品進口到中國來賣。” 艾伊塞說,義烏正大力培育進口市場,引進進口商品經營主體,這可能是他的新“風口”。
目前,有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3萬名境外客商常住義烏,年均吸引近50萬人次境外客商來義烏采購,艾伊塞只是其中一員。是什么吸引著他來到義烏?艾伊塞的回答很個人,卻也頗具代表性:“10年多下來,我的生意好了100倍;還有,這里能喝到家鄉餐桌上最受歡迎的、母親用阿代絲(一種植物)做的湯。”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