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港以數字化轉型重塑港口基因
2025-03-03 14:18:01
Landbridge平臺
當DeepSeek與港口實踐對話,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記者從廣州港集團獲悉,近日,南沙三期與數據公司開啟了廣州港人工智能落地新實踐,率先打造出港口設備智能管家系統——港口AI“小智”。
該系統將行業多年設備管理經驗與DeepSeek—R1大模型深度融合,通過采集學習龍門吊、岸橋等核心設備的運行數據,能夠在故障發生時秒級匹配歷史維修案例庫,智能推薦最優處置方案。這個實踐展現了AI技術與港口場景深度融合的無限可能,廣州港正用創新實踐講述著屬于中國港口的智慧新故事。
數字化基礎設施穩步推進 筑牢智慧發展根基
在數字化與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廣州港正加速推動新技術與業務的深度融合,錨定關鍵要素提升樞紐港能級,智慧港口的建設與發展成果顯著。
2月21日,記者從廣州港集團獲悉,廣州港糧通公司裝卸系統全過程自動化升級改造項目通過驗收并投產使用。該項目取得全國首個規模最大的專業化散糧全流程全自動化智慧化作業碼頭、全國首次在散糧卸船作業實現多機同艙全自動協同作業、全國港口行業首個實施無人帶電智慧化操作配電房等多項首創成果。
“這個項目實現了散糧作業全過程全自動化,作業效率提升15%,整體生產效率提高20%,節約人力成本約74%,高溫、粉塵等職業病以及機械故障發生風險降低至零。我們堅持自主研發,實現100%國產化,為國內干散貨碼頭轉型升級提供了示范案例。”廣州港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糧通公司積極推進科技革新、標準制定,研發了巡檢操作機器人,建立無人巡檢系統,擁有3項發明專利、8項實用新型專利和1項軟件著作權,形成多項創新成果并進行推廣。
在新沙公司,智慧散糧汽車疏運系統綜合運用“北斗衛星+高頻識讀技術+電子地圖”對港內作業點、作業車輛進行精準定位、路線引導及任務核驗,實現糧食裝卸全流程監控,提高糧食裝卸效率,獲得港口協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在南沙港區四期工程,人工智能算法正在重新定義港口效率——通過全面應用集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北斗等現代信息通信技術,為自動化碼頭建設和傳統碼頭改造貢獻廣州方案。持續深化南沙三期智能調度、智能堆場、智能配載等智慧港口的多場景融合應用建設,全方位提升港口綜合服務品質。
一項項成果的落地,見證了廣州港集團向“新”轉變、向“高”攀升的堅定決心,港口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以數字化轉型為廣州國際航運樞紐建設提供支撐。
此外,廣州港集團高質量打造廣州港云計算數據中心,以“智慧大腦”賦能港區數字化轉型,實現資源集約化,提高資源利用率,促進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憑借高度可靠、靈活敏捷的專有云架構,廣州港實現核心業務系統全面上云,為業務高效穩定運行提供強有力技術支撐。萬兆光纖環網在港區間織就信息高速公路,搭建雙星型冗余架構,實現核心節點與雙數據中心高可靠網絡互聯,以堅實的網絡基礎架構,為應用系統運行提供堅實網絡保障。
數字化管理作業不斷創新 打造轉型升級引擎
廣州港集團始終以創新驅動發展為核心戰略,深耕智慧港口建設,通過自主研發能力的持續提升,不斷夯實行業領先地位。
在集裝箱碼頭智能化領域,廣州港集團打造的GZTOS操作系統依托云平臺實現多碼頭、多場站協同運作,歷經多次迭代已形成集智能策劃、控制與操作于一體的綜合解決方案。該系統不僅為大灣區港口運營注入高效動能,更通過深化廣州港與粵西、粵東沿海經濟帶港口及珠江水系港口的協同聯動,為構建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港口群和數字航運生態圈提供關鍵技術支撐。
在韶關白土港區,廣州港數據公司成功部署自主研發的GZBOS散雜貨碼頭操作系統。
工作人員介紹,GZBOS操作系統依托廣州港數據中心強大的算力支持,創新開發適配多類業務的模塊化系統,實現從計劃辦理、裝卸作業到庫場管理、單證流轉的全流程數字化覆蓋。特別是在韶關北江港區這一同時承載散(件)雜貨與集裝箱業務的復合型碼頭,GZBOS系統通過個性化功能配置,有力支撐了港口上下游物流鏈、信息鏈與價值鏈的整合重構,彰顯了廣州港以信息化賦能區域港口發展的輻射效應。
在業務系統革新方面,廣州港集團構建了多維度的數字化轉型矩陣:商品車業務系統通過南汽、海嘉、近洋三大專業碼頭的運營協同,以數字化革命取代傳統管理模式,推動南沙港區汽車滾裝業務從“穗車”向“粵車”乃至全球市場延伸;擔保業務管理系統創新打造全流程數字化風控體系,通過數據流貫通與控貨模式升級,重塑港口金融服務生態;紀檢“云監督”系統與物流業務管理系統等技術平臺的應用推廣,持續提升港口服務能級。
此外,廣州港集團率先在南沙三期成立了全國港口首個AI數字團隊,將AI技術廣泛應用于堆場檢測、岸邊裝卸安全監管以及港區全局監管等多個領域。
糧通公司全新升級的能源環保管控智慧中心整合了供配電、供水、加油站、光伏發電、環境氣象、污水處理、設備能耗和無線測溫等多方面的數據,借助數據孿生技術構建港區的數字模型,實現對設備運行、生產調度、能源消耗等環節進行可視化、精細化管理。
數字化協同服務持續突破 搶抓數字產業機遇
2024年6月,隨著滿載集裝箱的貨輪從江門市高沙港起航至廣州南沙港,“江門高沙—廣州南沙”一港通通關模式正式啟用。記者了解到,自2020年11月“灣區一港通”計劃啟動以來,該通關模式目前已覆蓋18個內河支線碼頭。以廣州港南沙港區為樞紐港,珠江內河港口為支線港,出口貨物在支線港海關實施“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后,通過駁船運抵樞紐港后直接裝運國際船舶離境,口岸通關效率顯著提升,企業物流成本較原模式降低約20%。
“灣區一港通”為大灣區聯通世界提供了更為高效便捷的物流通道,這也是廣州港集團以數字化轉型全面賦能智慧港口綜合服務提質增效的有力注腳。
廣州港集團通過打造灣區南沙一體化新業態,有效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措施的落地。海鐵聯運平臺支撐南沙港南站集裝箱線上訂單近萬筆,已擴展到40多個內陸站點,物流樞紐功能顯著;鐵路云堆場系統支撐雒容站、易家灣站、永州北站、荊門東站、茂名東站等16個內陸場站的云堆場開展業務;鐵路一港通系統全面上線,為百余車次提供出口業務支撐……
在科技創新領域,廣州港集團同樣展現強勁動能。廣州港數據公司作為智慧港口建設的主力軍,自2018年以來,連續三屆獲評高新企業稱號,創新活力愈發凸顯;在2023年度國務院國資委地方科改企業考核中獲評優秀,位居市屬科改企業優秀首位。
第二十屆交通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評選中,廣州港集團的“港站協同一體化集裝箱鐵路場站系統管理實踐”“智慧港口可視化數字中心平臺研發與應用”等多個項目分獲一二三等獎,推動交通行業整體向智能化、協同化方向發展。
產學研深度融合結出碩果,《數智賦能散雜貨港口生產關鍵技術與應用》榮膺中國產學研界最高榮譽獎——“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與促進獎一等獎”。科技成果轉化質效逐步提升,知識產權進一步加速累積。廣州港集團及下屬單位累計申請專利120余項,獲得授權82項。
從江海聯運的動脈暢通到智慧港口領域持續探索,廣州港集團正以數字化轉型重塑港口基因。通過打通物流鏈、創新鏈、價值鏈的“任督”二脈,這個千年古港在數字浪潮中煥發新生,持續為廣州國際航運樞紐建設注入創新動能。
(來源:中國水運報)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