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港以綠增效激活發展動能
2024-06-13 13:06:49
Landbridge平臺
6月5日,廈門港務控股集團發布數據稱,近五年,廈門港清潔能源占比提升6個百分點,單箱綜合能耗下降20.5%,廈門港綠色生態港口建設成效顯著。
廈門市港口管理黨組成員、一級調研員林德清介紹,作為我國首批十個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試點城市之一,廈門不斷加快低碳港口建設,通過制定《廈門港低碳發展行動方案》、岸電建設與使用、碼頭RTG“油改電”、集卡“油改電”、船舶新能源化、船舶污染物接收處置與監管等項目,建設綠色生態港口。
“油改電”減負增效
6月5日,記者在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下屬的海潤碼頭現場看到,岸橋、場橋在有序作業,無人駕駛的IGV(自動駕駛集卡)和有人駕駛集卡來回穿梭,各司其職、互不干擾。
“以往,岸橋、場橋等港口裝卸設備,以及往來運送貨物的水平運輸車輛等都是耗油大戶。”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的工作人員郭環益說,為實現港口生產深度降碳,該集團旗下的6個碼頭均啟動“集裝箱碼頭電能替代行動”,打造“全電碼頭”。
從2008年起,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各碼頭全面實施龍門吊“油改電”,截至目前累計投入超2億元,實現龍門吊100%用電作業。此外,目前該集團電動堆高機用電占比達63.4%,電動拖車用電占比31.4%,電動叉車用電占比63.5%……電動化設備總占比已超過55%。
“不僅‘油改電’,88%的龍門吊還實施了能量回饋改造,即將起升機下降產生的電能,由能量回饋系統反饋到電網,進一步提高降耗效果。”郭環益說,現在龍門吊作業單耗比傳統作業模式下降了59%。
同時,廈門港積極響應“綠動廈門灣”三年行動部署,在加強船舶污染防治、推動新能源動力技術應用、減少污染物排放、推進港口綠色智能轉型等方面重點發力。
2023年11月,全國首艘“綠色應急拖輪”——“廈港拖30”正式在廈門海天碼頭交船授牌。“廈港拖30”是全國首艘“串聯式”直流組網油電混合動力拖輪,可實現港區自由航行工況下零排放、無污染、低噪音運行,單船每年可節油200余噸,減排二氧化碳600余噸,可有效減少船舶能耗及大氣污染物排放量。
目前,廈門港又“下單”了2艘5000馬力、2艘4400馬力的電動拖輪,一支綠色拖輪船隊正在成形。
拓寬清潔能源應用
近日,一艘靠港郵輪在廈門國際郵輪母港成功完成岸電到船電轉移解列,進入備航狀態。據介紹,廈門國際郵輪母港所有郵輪泊位及兼靠滾裝船泊位已實現岸電全覆蓋。
廈門國際郵輪母港工作人員介紹,若以一艘郵輪一天在泊時長為13小時計算,岸電供電時長將超過8小時(無作業干擾時),預計可供電約2.8萬度,按船舶靠泊使用0.5%低硫油對比,一日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9噸,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及PM1.0、PM2.5顆粒懸等污染物排放量約0.5噸。
此外,廈門港積極挖掘清潔能源潛力,進一步延伸新能源應用場景。近日,記者在東渡物流園區和海潤碼頭看到,3組500kW/1000kWh的分布式儲能柜,它們不僅能儲存未消納的光伏電,還能起到削峰填谷套利、平抑電網波動、滿足電網需求側響應和充當應急電源等作用。
今年4月,該儲能柜所屬“廈門港務港區柔性組件應用及光儲充放一體化”項目,入選第四批國家級智能光伏試點示范名單。
“項目創新的輕質柔性光伏組件,已在港區的車棚、閘口拱形屋頂、消防水池等試點應用,設計年發電量超120萬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40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300噸;配套的儲能系統已累計充電106萬千瓦時、放電93萬千瓦時,累計節省電費約28萬元。”該項目負責人介紹說,它們與常規的分布式光伏電站、港區汽車公共充電場站、港區電動生產車輛充電樁等,共同構成了廈門港的“光儲充放一體化”新能源體系,為港口增添綠色動能。
智慧技術助減排
據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實施綠色港口建設過程中,廈門港依靠信息技術手段,結合智慧港口建設,通過提升社會物流效率,實現綠色港口生態圈。
5月15日,在廈門港嵩嶼作業區,3艘20萬噸級超大型集裝箱船舶同時靠泊。岸上,14臺橋吊、50臺龍門吊和76輛集卡全速作業。
如此繁忙的作業想做到井然有序且高效,離不開智慧大腦——i-TOS(TOS指碼頭操作系統)。通過“iTOS”,碼頭的作業指令發布、集裝箱裝卸、平面運輸、堆場作業等多環節,都可用智能化統領、串聯,并與集裝箱智慧物流平臺對接,將碼頭操作管理智能延伸至集裝箱全物流鏈。
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一個出口集裝箱在代理公司定下船期后,辦理清關手續的同時,即可在集裝箱智慧物流平臺上預約進場。集裝箱卡車司機在碼頭進閘,自動識別和預約信息比對后,數秒即可自動放行,效率大幅提升。
“通過時間的減少降低了拖車出行的碳排放,有效減緩拖車對于港口和廈門市交通的擁堵,促進了港口以及城市節能減排。”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相關負責人說。
此外,廈門灣是中華白海豚重要的棲息地之一,近年來,廈門港堅持航道工程建設和海洋生態保護“雙輪驅動”,著力打造“綠色”航道。今年3月,廈門港海滄航道擴建四期工程運營期廈門灣中華白海豚跟蹤監測及重點水域定點監測項目通過專家驗收。
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雙碳”背景下,綠色轉型成為港口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們將推動以清潔低碳能源體系為核心的港口減污降碳協同發展,以港口數字化、無人化、智慧化、清潔化等為重點,引領港口高質量發展。”廈門港務控股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
(來源:中國水運報)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