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港口運行情況及2024年發展趨勢
2024-01-19 13:01:37
Landbridge平臺
2023年,我國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切實增強經濟活力,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在此背景下,宏觀經濟對港口需求的支撐有所增強,加之2022年吞吐量基數偏低,2023年全國港口吞吐量實現快速增長。2023年1—11月,全國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外貿貨物吞吐量分別為155.1億噸、46.2億噸,同比分別增長8.4%、9.6%。
展望2024年,在各項穩經濟、穩外貿政策“組合拳”支持下,預計我國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速約4%,外貿貨物吞吐量增速約3%。
回顧2023
港口吞吐量增勢顯著 石油天然氣及制品貢獻大
2022年受疫情等因素影響,全國港口吞吐量及外貿吞吐量基數偏低。2023年以來,國民經濟整體上延續了回升向好的態勢,支撐了港口吞吐量的增長。2023年1—11月,我國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外貿貨物吞吐量155.1億噸、46.2億噸,同比分別增長8.4%、9.6%,增速明顯快于2020—2022年3.8%、1.2%的平均增速。其中,沿海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99.3億噸,同比增長7.1%,增速較上年同期加快5.6個百分點;內河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55.8億噸,同比增長10.7%,較上年同期加快11.2個百分點。
從各貨類對沿海港口吞吐量增長的貢獻來看,石油天然氣及制品、集裝箱、金屬礦石和煤炭是沿海港口吞吐量增長的主要動力,分別完成11.73億噸、2.49億標箱、15.91億噸和17.64億噸,同比分別增長11.8%、4.3%、6.6%、5.5%,對貨物吞吐量增量的貢獻率分別達到18.8%、17.8%、14.8%和14.1%。其中,在國內石化行業需求恢復、原油加工量快速增長、外貿原油進口量高速增長等因素共同影響下,我國沿海原油吞吐量和外貿原油進口量同比均實現大幅增長,增幅超過近3年水平;國民經濟運行企穩回升,推動沿海港口內、外貿集裝箱吞吐量穩定增長;國內鋼鐵產量持續增長、外貿進口鐵礦石增長帶動金屬礦石吞吐量的增長;國內經濟好轉對能源需求的增加是煤炭吞吐量增長的重要原因。
2023年1—11月,從各貨類速看,除木材和水泥吞吐量同比分別下降10.5%和8.4%外,其他貨類吞吐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長。其中,非金屬礦石、滾裝汽車、化工原料、化肥及農藥和石油天然氣及制品吞吐量同比增速均在10%以上,分別增長15.9%、14.2%、13.8%、13.0%和11.8%。集裝箱、金屬礦石、煤炭、石油天然氣及制品和礦建材料依然是我國沿海港口的五大主要貨類,2023年1—11月,共完成吞吐量約88億噸,占總量的88.2%。今年以來,國內天然氣消費規模止跌回升,供應總量保持增長,供需形勢趨于寬松,我國沿海港口外貿進口LNG規模明顯回升,同比增長約12.0%。
西南沿海、長三角沿海港口增量領跑全國
2023年1—11月,從分區域吞吐量完成情況看,整體發展格局保持相對穩定。其中,長江三角洲占比26.9%,穩居各區域之首,山東、津冀和珠三角位列第二梯隊,分別占18.4%、17.7%和14.7%,山東連續第三年超過津冀位列第二位;西南、遼寧和東南作為第三梯隊分別占8.5%、6.9%和6.9%。2023年1—11月,沿海各區域吞吐量增速介于1.5%—15%。
遼寧沿海港口完成吞吐量6.83億噸,同比增長1.8%,凈增1200萬噸。其中,礦建材料、金屬礦石、石油天然氣及制品、鋼鐵、煤炭和糧食均呈下降態勢。非金屬礦石、集裝箱(箱量)吞吐量同比增長85.8%、11.0%。
津冀沿海港口在金屬礦石、非金屬礦石、礦建材料、石油天然氣及制品和鋼鐵等貨類增長的帶動下,完成17.59億噸,吞吐量同比增長5.3%,凈增8900萬噸。集裝箱(箱量)吞吐量同比下降1.2%。
山東沿海港口完成吞吐量18.30億噸,同比增長4.9%,凈增8500萬噸,明顯高于遼寧沿海港口,但慢于津冀沿海港口。石油天然氣及制品、煤炭、滾裝汽車和集裝箱是增長貢獻率較高的貨類。從增速看,滾裝汽車、石油天然氣及制品和集裝箱(箱量)吞吐量同比分別增長18.2%、11.7%和10.1%。
長三角沿海港口完成吞吐量26.70億噸,同比增長10.2%,凈增2.47億噸,在沿海各區域中,吞吐量增量最大。其中,石油天然氣及制品、集裝箱、礦建材料和金屬礦石對吞吐量增長貢獻較高。從主要貨類增速看,鋼鐵、石油天然氣及制品和糧食吞吐量增長較快,同比分別增長23.4%、20.5%和12.8%;煤炭、礦建材料、金屬礦石和集裝箱(箱量)增速分別為8.7%、8.3%、7.0%和5.0%。
珠三角沿海港口完成吞吐量14.61億噸,同比增長6.7%,凈增9200萬噸。非金屬礦石、金屬礦石和石油天然氣及制品是推動吞吐量增長的主要貨類,集裝箱(箱量)吞吐量同比增長1.3%。
東南沿海港口完成吞吐量6.82億噸,同比增長4.0%,凈增2600萬噸。其中,煤炭、金屬礦石和石油天然氣及制品對區域吞吐量增長貢獻較大。煤炭和金屬礦石吞吐量同比分別增長17.1%和14.3%,集裝箱(箱量)吞吐量同比增長2.1%,礦建材料同比下降10.8%。
西南沿海港口完成吞吐量8.46億噸,同比增長14.6%,凈增1.08億噸,是沿海增長最快的區域,增長較快的原因主要是區域經濟產業發展的推動以及去年基數偏低。其中,煤炭、滾裝汽車、金屬礦石、非金屬礦石、礦建材料和石油天然氣及制品是對吞吐量增長貢獻較大的貨類,非金屬礦石、礦建材料和煤炭吞吐量同比增長35.3%、31.3%和20.9%,集裝箱(箱量)吞吐量同比增長4.2%。
三峽船閘、長洲船閘過閘貨運量創歷史新高
2023年1—11月,我國內河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約55.8億噸,同比增長10.7%。主要貨物品類中,煤炭、金屬礦石、礦建材料、水泥、非金屬礦石和糧食共完成吞吐量44.3億噸,占內河港口貨物吞吐量的79%。從增速看,滾裝商品汽車吞吐量仍然延續2022年的增長勢頭,同比增長23.9%,增速位居第一,承擔滾裝汽車運輸較多的港口包括重慶港、宜昌港和武漢港等;除此以外,糧食、礦建材料、非金屬礦石和石油天然氣及制品增長較快,同比分別增長22.1%、16.8%、15.5%和11.9%。
三峽船閘過閘貨運量于2011年突破1億噸,提前達到設計通過能力,并于2019年達到近1.46億噸規模,多年超負荷運營,壓力不斷加劇。2023年完成過閘貨運量1.69億噸,創歷史新高。2023年,西江航運干線長洲樞紐船閘過閘貨運量達到1.84億噸,同比增加18.2%,刷新了長洲船閘運行以來的歷史紀錄。
展望2024
全國港口總吞吐量增速預計為4%左右
展望2024年,貿易摩擦、俄烏和中東的沖突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仍將持續,我國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2024年也是我國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預計2024年在各項穩經濟、穩外貿政策“組合拳”支持下,結合相關機構研究結論,預計2024年我國經濟增速將達約5%。
基于上述宏觀經濟形勢的判斷,我國港口貨物吞吐量也呈現穩定增長的態勢。預計2024年全國港口總吞吐量、外貿貨物吞吐量分別在176億噸和52億噸左右,同比增速在4%和3%左右。其中,沿海港口吞吐量預計達112億噸,同比增速在3%左右,內河港口吞吐量達64億噸,同比增速5%左右。沿海港口重點貨類方面,煤炭、原油、鐵礦石和集裝箱吞吐量將保持平穩增長,預計同比增速分別在2%、4%、1%和3%左右,LNG和滾裝汽車吞吐量將繼續快速增長。
(來源:中國交通報)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