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港口建設熱潮奔涌
2021-10-25 13:55:40
Landbridge平臺
正值轉型發展關鍵期的港口業,又迎來新的熱點——智慧港口。交通運輸部9月23日印發的《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1—2025年)》將智慧港口建設列為主要任務之一,天津港北疆港區C段智能化集裝箱碼頭10月17日正式投產運營,“2021智慧港口大會”將于11月在深圳市召開……持續火熱的背后,預示著智慧港口建設熱潮正在興起。
轉型發展是未來趨勢
港口作為全球交通運輸的重要樞紐,是促進國際貿易和區域發展的關鍵。然而,全球現有的許多集裝箱港口面臨著設施陳舊、容量有限、成本增加等現實問題,同時,新冠肺炎疫情導致港口運營效率降低,港口擁堵導致全球供應鏈受到嚴重沖擊……傳統港口的生存和發展壓力與日俱增,亟待轉型升級。
“從港口的發展趨勢來看,智慧港口是全球所有港口企業面臨轉型升級與創新的必然之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港口智慧化覆蓋港口運營的各個板塊,不僅觸發港口的技術革命,同時也提升了物流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是實現轉型發展的重要抓手。
近年來,隨著港口的吞吐量逐年增長,我國開始建設世界一流智慧港口,并不斷釋放“政策紅利”。2019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交通強國建設綱要》。2019年11月,交通運輸部等九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建設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導意見》。在2020—2021年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內,國家密集出臺《關于大力推進海運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推動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等十余項智慧港口相關政策。
“一系列宏觀政策出臺,將引導我國港口發展模式從規模速度發展導向轉入質量效益發展導向。”業內專家表示,現在我們更需要港口業智能、安全、高效的可持續發展,智慧港口代表了這一發展方向,未來空間巨大。
“數智化”打造“智慧高地”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高新技術蓬勃發展,以科技元素賦予傳統航運樞紐新的智慧力量,讓港口效能得到飛躍式提升。
“數智化”打造“智慧高地”。據了解,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廈門遠海集裝箱碼頭、青島港前灣港區率先建成自主研發的全自動集裝箱碼頭,與傳統的集裝箱碼頭相比,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在智能化、可靠性、穩定性、效率和環保等方面具備明顯優勢。經測算,勞動生產率是傳統碼頭的213%,比傳統碼頭節省能源25%,碳排量減少16%。如今,在這一智慧港口的創新示范引領下,國內自動化碼頭升級正在持續推進。
5G數字賦能,傳統港口運營模式迎來全新發展。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政企事業部交通行業拓展部總經理嚴茂勝表示,5G技術所具備的低時延、高帶寬、大容量特性,為港口解決好自動化設備的通訊問題提供了全新方案。中國移動與幾個大港開展全面合作,實現了港機遠控、智能集卡、自動駕駛等場景的應用。例如,上海港在全球港口首次將F5G技術應用在港口超遠程控制作業場景,這是新一代智慧港口運營模式的重大突破;天津港的碼頭云控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實現全球最大無人駕駛集卡,建設成本降低了30%,運營成本降低了25%。
利用高新技術實現港口運營立體監管,可極大提升港口的安全生產保障能力。秦皇島港利用無人機對庫存散貨進行掃描成像,實現了堆場存量的快速盤點;寧波舟山港建立危險貨物管理系統,通過遙感、3D可視化、全空間可視化等手段對危險貨物運輸、裝卸、儲存等進行全過程、全鏈條的處理,實現動態可查、可控。
“以新技術應對新需求,港口應用數量不斷增加,功能不斷優化,智慧港口迎來更多新的發展業態。”有行業人士表示,不斷成熟的技術和增加的需求,給智慧港口建設按下了發展的“加速鍵”。
補齊短板實現穩健前行
智慧港口正邁向高質量的發展態勢,但與此同時,仍存在不少問題和短板。
據了解,智慧港口發展的困難主要在于我國碼頭平面布局受到歷史原因限制、自動化改造成本比較高,一次性的巨額投資令不少企業望而卻步,加之建設回報周期較長,讓中小港口企業對智慧化建設十分謹慎,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港口的建設進程。
“智慧化港口因為建設難度大、成本高、收益慢,因此,不追求一步到位,逐步改造升級成為許多港口智慧化的最佳選擇。”有業內人士指出,盡可能減少現場基礎設施的改造,在滿足現有作業需求的基礎上,逐步實現智能化、無人化升級,從“半自動”到“全自動”再到智慧化。
“智能而不智慧,是現階段智慧港口的最大困境。”一位港口研究人士表示,智慧碼頭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十分重要,無論是操作系統還是自動化設備都不允許“試錯”,因為一旦發生故障,很有可能導致整個碼頭生產癱瘓,這對于一個集裝箱吞吐量巨大的碼頭而言,是不可想象的。
“集疏運信息共享不夠,港口服務模式靈活性比較低,整個港口—物流鏈多重業務之間的協同銜接能力存在局限性。”武漢理工大學物流學院副教授李詩杰指出,具體的技術建議有四個方面:一是全面感知互聯互通港口上下游信息,消除各部門業務數據孤島化、片段化等問題,實現數據互通共享;二是大型港口設備的自動化升級,能夠自動識別自主裝卸;三是港口作業計劃的智慧決策自動排產,提高碼頭生產效率;四是綠色節能安全生產,開發新技術、新工藝,節約資源,優化配置,減少資源消耗,實現節能減排。
(來源:中國水運報)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