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主要港口大氣污染防治還需補“內功”
2020-09-22 14:34:49
Landbridge平臺
當前,我國的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已進入關鍵階段。一方面是城市空氣質量有了顯著改善,另一方面卻是臭氧污染等新難點不斷涌現。進一步提升藍天行動力,在鞏固當前空氣質量改善成績的基礎上,提高我國城市空氣質量達標比例,是藍天保衛戰決勝之年也是“十四五”大氣污染治理的關鍵。
其中,港口污染的治理也非常重要。
港口大氣污染影響不容小覷
近年來,我國水運行業發展迅猛,港口吞吐量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世界十大港口中7個都在我國。與此同時,港口船舶造成的大氣污染及其帶來的健康影響不容小覷。
根據《中國移動源環境管理年報2020》數據顯示,我國船舶排放的NOx(氮氧化物)、PM(顆粒物)和HC(碳氫化合物)占非道路移動源排放的比例分別為28.2%、24.2%和19.8%。
“港口大氣污染治理會取得改善空氣質量和人群健康的雙重效應。”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特別研究員劉歡在上述沙龍上介紹道,“我們的研究發現,船舶排放對我國PM2.5年平均貢獻最高值可達5.2微克/立方米,在海岸線附近對人類的健康危害尤為明顯,同時相當大的內陸區域會被影響。”
在劉歡看來,港口大氣污染治理,還能增加港口城市的魅力,提升港口管理的水平,增強外資吸引力。
治污還需培育內動力
事實上,為減少港口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我國已陸續出臺多項政策。《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中明確了港口減排措施。《船舶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區實施方案》全面擴大了中國沿海和內河水域船舶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區范圍。
“在過去幾年出臺的各項政策中可以看出,政府對于港口大氣污染的治理是很重視的。”亞洲清潔空氣中心高級環境研究員成慧慧在沙龍上介紹道,“我們希望通過科學的評價體系對港口治污的現狀作出客觀的判斷,為港口大氣污染治理提供建設性的建議,助力中國城市空氣質量全面達標。”
報告共評價了中國船舶排放控制區內的19個典型港口,其中沿海港口全部為2019年貨物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評價體系主要由“減排力”措施和“管理力”措施兩大類別構成,前者評估的是該港口對國家已有政策的響應和實施進展,后者則評價了港口在優化減排效率和精準度方面的自主管理措施。
“從評估結果看到,我國港口普遍管理力不如減排力,這凸顯出國內港口更多是出于政策壓力而采取行動,但自身的內動力依然不足。”成慧慧認為,“這一缺口一方面造成了部分政策要求的措施落實不到位。同時出現了一個現象,即使硬件設施已到位,配套的激勵措施和管理水平卻跟不上,嚴重制約了減排效果。”
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彭傳圣在沙龍上指出,美國洛杉磯港、長灘港等國際先進港口主動提升綠色管理能力,除了考慮環境效益,也是為了適應經濟發展對港口通過能力的要求,同時也產生了社會效益,增加了就業機會。“國內許多港口在這些方面需要轉變認知,通過提升綠色管理力來提升港口競爭力。”
報告還發現,2019年絕大多數港口的干散貨碼頭和集裝箱碼頭已經達到了《港口岸電布局方案》提出的2020年底岸電泊位建設要求,但是使用率依然很低,其中提出岸電使用鼓勵措施的港口寥寥無幾。此外,干散貨碼頭的揚塵問題非常突出,從進出港的運輸車輛未做好封閉措施,到沒有固定或移動的灑水裝置等問題頻現。
加強考核管理,釋放港口減排潛力
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主任工程師、博士李悅表示,“港口大氣污染防治進程中,精準化控制是關鍵。”近年來,我國在港口大氣污染防治方面開展了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包括推動港口集疏運鐵路建設、加快港口大宗貨物“公轉鐵”“公轉水”、開展港口岸電建設及使用、推廣抑塵降塵措施應用、推進原油成品油碼頭油氣治理、提升新清能源裝卸裝備與運輸車輛比例等,港口綠色化程度顯著提升。
今后,隨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逐步推進,港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將從“部分控制措施的探索性實踐”階段進入到“系統化設計和精準化控制”階段,污染控制對象從以“粉塵、硫氧化物”控制為主,逐步拓展為“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二氧化碳”等多種污染物和溫室氣體的綜合性協同控制,岸電等一部分控制措施的重點將從“推廣建設”轉變為“有效應用”,逐步通過結構調整、科學決策、技術突破來進一步提升我國港口大氣污染防治水平。
與此同時,針對我國港口未來如何加強綠色競爭力,報告也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內外兼施,提升港口藍天行動力。針對目前港口藍天行動內動力不足的問題,建議強化考核和管理,鼓勵公眾參與和監督,以提供外在動力;加大藍天行動領先港口的經驗傳播,提升港口公司對綠色競爭力的認識,以提高內在動力。提高港口內在動力,最重要的是讓港口公司認識到,更好的藍天行動力有助于幫助港口構建更強的綠色競爭力,這是先進港口的經驗,也是行業發展的方向。
二是夯實薄弱環節和科學基礎,優化減排效果。當前港口較為薄弱的措施在于推動船舶使用岸電和干散貨碼頭的揚塵治理。建議由交通運輸部牽頭,推廣鼓勵岸電使用的優秀經驗。針對揚塵問題,建議港口公司應強化對運輸環節的揚塵控制措施,有條件的可以建設揚塵在線監控設備,并將實時監控結果向公眾開放,請公眾監督。與此同時,港口管理者向國際先進港口看齊,盡早開展港口排放清單的研究工作,為科學治理港口大氣污染打好科學基礎。
三是完善信息公開,推動公眾參與和監督。針對信息公開不足的問題,建議交通運輸部門牽頭規范相關信息的統計和上報工作。在此基礎上,交通運輸部及地方交通部門應主動將相關政策實施進展進行公開。同時建議交通運輸部和生態環境部共同編制信息公開指引,引導港口公司主動披露相關環保信息。
此外,報告還建議國內港口公司向國際先進港口學習,建立公眾溝通和參與渠道。這一方面有助于公眾參與和監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港口企業形象,提升綠色競爭力。
(來源:中國經濟導報)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