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黑子”變身“高富帥”,這個港口如何“草根逆襲”?
2020-09-17 14:10:09
Landbridge平臺
東臨海路要道,西接廣袤腹地,黃驊港是我國西煤東運、北煤南運的主通道之一。近年來,國家能源集團黃驊港務公司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按照交通運輸部等九部委《關于建設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導意見》和國家能源集團創建世界一流示范企業的總體部署,扎實推進世界一流煤炭港口建設,在建設世界一流的綠色港口、智慧港口、高效港口和平安港口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取得了顯著成績。
目前,黃驊港已成為我國首個實現全流程遠程集控的煤炭港口、全國首個3A級工業旅游景區港口,勞動生產率、人均利潤、營業利潤率等多項指標排名居全國乃至全球港口前列。
甩掉污染的帽子,改變落后的工藝,打造世界領引的智慧港口,黃驊港這個煤炭運輸港口改變了傳統的認知,“煤黑子”變身高精端。
轉型升級生態港口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黃驊港深入踐行“兩山論”,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緊緊圍繞粉塵、含煤污水治理等環保問題持續發力,實施依靠創新解決環保問題的發展思路,以環保升級帶動新的經濟增長點,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為全國煤港轉型發展開辟了新思路,培育了未來發展新優勢。
抓住“一處”源頭。粉塵治理是長期困擾煤港發展的難題,黃驊港瞄準粉塵控制難題主動出擊,從源頭上進行系統治理、徹底治理,將環保措施注入到生產流程的各個環節,實施了“翻、堆、轉”的一整套粉塵治理工程。黃驊港探索掌握了煤炭含水率與起塵的內含機理,從翻車機實施本質長效抑塵技術、精準控制煤炭外含水率起步,到皮帶沿線加裝洗帶裝置解決煤泥、煤污水無序排放問題,再到堆場單機智能抑塵系統實現及時補水控制新起塵源,全套系統切合煤炭港口實際,有效治理了生產現場粉塵排放問題,抑塵率達到98%,較傳統苫蓋工藝,生產效率提升了10%,每年節約相關成本近4000萬元。
建設“一套”系統——充分利用寶貴的淡水資源,堅持統籌規劃、系統設計,將港區原地貌中的垃圾場、荒地創造性改建成由“兩湖”“三濕地”組成的生態水循環系統。通過對污水管網進行改造,將處理后的水源與壓艙水池、生態濕地和生態湖等水系串聯,全面打通各水體之間的鏈接,實現了壓艙水、含煤污水及雨水的收集、處理和回收利用,徹底解決了暴雨天氣污水橫流、停產清理的問題,實現了水資源循環經濟利用。“兩湖”“三濕地”內生物多樣,改善了港區微環境、微氣候。同時,建設粉塵處理車間,將煤污水沉淀后的污泥和清掃后的粉塵,直接送入車間內壓成煤餅,實現粉塵再利用,每年節約貨損15000噸。
實現“一個”目標。黃驊港通過自主創新,在全國散貨港口行業率先建立起生態環境智能管控平臺,建立了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為驅動,對港區粉塵、水源等環境要素實行全面感知、視頻監控、自動預警、環境分析、環境評價的智能化、精細化管控。
打造全新局面。黃驊港攻克鹽堿地綠化難題,通過采取更換種植土、抬高地面、控制返堿和選擇抗鹽堿植物等一系列措施,不斷擴展綠化空間。現已建成綠化面積達170余萬平方米的環境綠化工程,港區綠化覆蓋率達44.7%,可綠化面積覆蓋率達到100%,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臨海綠化景觀帶。
2019年,港區粉塵濃度僅為國標值的18%,萬噸吞吐量綜合能耗排在同類港口首位。壓艙水、雨水及污水再利用310萬方,占全港用水量的一半,節約用水成本超1500萬元,實現了循環經濟。如今港區內湖光山色、綠樹搖曳、清水潺潺,到處是茵茵綠草與淡淡花香,形成“港在海中建、人在畫中行”的美麗畫面。據新華社和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聯合發布的《2019中國港口高質量發展報告》,黃驊港的綠色安全評價在全國22個沿海主要港口中排名第一。
開創引領智慧港口
自主創新是煤炭港口企業發展的唯一出路,黃驊港將創新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堅持“以我為主、持續投入、不斷完善”的原則,分層逐步推進智慧港口建設,成為世界首個全流程智能化作業的煤炭散貨港口。
勾畫智慧藍圖。黃驊港從解決生產設備手動操作強度大、作業環境差、安全管理風險高、環境管控質量低等關鍵問題入手,打破常規,深度謀劃,探索形成了設備管控智慧化、生產管控智慧化、環境管控智慧化、安全管控智慧化、管理決策智慧化的世界一流智慧港口建設思路,分步驟、分級實施單機設備遠程操控、全線設備協同作業、生產調度控制全局、計劃管理智能調度、環境智能管控等多系統建設。
突破智慧瓶頸。黃驊港堅持以我為主的創新思路,堅持課題組的創新模式,堅持來源于生產服務于生產的創新目標,注重自主研發技術攻關,核心技術自主掌控,集中公司精干力量,先后成立19個課題組,針對單機設備智能化、協同智能設備工藝系統優化、生產管控智慧化、智能裝船等實踐性和專業性強的問題進行研究攻關。創新中樹立包容思想,工作中建立容錯機制,注重引導全員參與建設,注重正向激勵。截至目前,全港授權專利數量466項,其中,發明專利107項,智慧港口建設核心技術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培養了一批行業高層次創新人才和領軍人才。
打通智慧通道。黃驊港歷經五年的時間,先后實施了單體全自動作業改造、智能堆場協同作業、裝船機遠程作業,通過集成創新,將原流程中上下游設備進行關聯融合,系統通過一條作業指令就能實現自動選取設備,組成一條作業流程,料流追蹤、提前上料和流程在線直接切換,全面實現了全港翻、堆、取、裝環節全天候自動作業,成為世界首個實現全流程智能作業的煤炭港口。全流程智能化實施后,翻、堆、取、裝各單機效率分別提升了13%、23%、10%和4%,整體效率提升了10%。
賦能智慧建設。黃驊港注重加強前沿技術探索和前瞻布局。在遠程裝船基礎上,自主研發的智能裝船系統取得重大技術突破,2020年4月首次全流程智能裝船作業試驗成功,成為全世界首個實現智能裝船作業的煤炭散貨港口,極大地推動了煤炭散貨港口智慧發展。7月,黃驊港成為河北省首個全面建成5G專網和應用北斗定位系統轉換的企業,在提升設備精準性的同時,減少了對國外定位系統的依賴。
截至今年7月底,黃驊港堆場無人化作業量達到30125萬噸,遠程裝船作業量22557萬噸,堆場配員減少了62%,港區堆存能力提升了10%,作業量精準度提升到了99.8%,實現了科技與經濟的充分融合。員工由機上操作轉為集控作業,改變了傳統作業模式,勞動條件和環境明顯改善,較同類型的港口工作強度大幅降低。
全力打造高效港口
安全是一切發展的基石。黃驊港抓住發展的關鍵時期,堅持以最少的投資獲取最高的回報,強化管理,提質增效,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
舊貌換新顏。秉承低投資高回報的理念,黃驊港務通過提高效率,提升生產能力。公司實施設備工藝優化和提能提效改造,以少量投資使一、二期工程的老化設備狀態全面恢復,接卸效率提升20%,全港煤炭吞吐能力由設計的1.78億噸提升至2.2億噸,老舊設備使用壽命預計延長15年,每年將增效8億元。在2020年上半年煤炭港口業績持續低迷的情況下,黃驊港逆勢增長,市場占有率提升了3個百分點。建成投產的智能堆場項目,第一年產生的經濟效益就超過項目投資3倍多。打造環保生態水系統,用不到三年的時間累計創收額達到投資額的210%。
開辟新天地。依托國家能源集團大物流業務,黃驊港務積極拓展非煤業務范圍,努力爭取油品及散雜貨增量。在滿足內部需求的基礎上,公司提升資產運轉效率,落實“走出去”戰略,向周邊港口拓展拖帶業務。積極爭取外部市場,努力增收創收,成立珠海分公司提升航道疏浚市場競爭力。大物流運輸、航道疏浚、拖帶業務等多項業務每年創利近億元。
打響好算盤。黃驊港務構建精細化財務管控體系,實現業財聯動,核算到最小業務單元,實現單機單流程核算,成本連續五年下降。構建起涵蓋255項制度在內的制度體系,管理效能和工作效率不斷提升。2019年煤炭下水量較2015年提升了71%,但員工和外委勞務員工較2015年降低了16%,人均效率提升了70%。據中國港口協會統計數據,2019年黃驊港全員勞動生產率和人均利潤率均居行業首位,人均利潤率達到了澳大利亞紐卡斯爾港煤炭公司(國外先進港口)的3.43倍。
奮力建成平安港口
黃驊港堅持務實有效的管控理念,以風險辨識為抓手,全面強化安全管控,建設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風險預控管理體系,“雙控”經驗得到政府和行業廣泛認可。
守住安全底線。黃驊港務堅持將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估作為安全工作的基礎,依據生產實際情況持續對風險概述進行全面梳理和修訂,始終保持評估結果和現場實際情況一致。黃驊港評估區域風險238項,工作任務風險942項,設備故障風險1392項,實現風險全覆蓋。為使評估成果及時轉化到作業實踐中,黃驊港每個生產崗位均有標準化作業流程,把風險預控落到實處。
補齊安全短板。黃驊港務緊盯原油接卸、儲煤筒倉及設備維修等關鍵領域的安全管控,制定專項應急預案和安全管理標準,實現重點更加明確,方法更加科學,管理過程更加精細。創新提出外委管理“一家人、互利共贏、長期合作、管理一致、安全第一”的五個思想管理理念,將安全第一的管理方針落實到公司生產組織的每一個環節,與外委隊伍的管理融合融入,做到了統一管理、統一標準。
促進科技興安。近年來,黃驊港務堅持少人則安,無人則安,強化科技保安的理念,通過實施設備機上無人化改造、智能監控、設備防碰撞技術應用、本質長效抑塵技術等多種科技措施,實現現場無常駐作業人員,大大降低了人身傷害風險。建設消防管控聯動系統,通過紅外熱成像和感溫電纜雙重檢測技術,對消防撲救困難的區域進行在線監測,并設置噴淋聯動,信號和中控、消防平臺共享,提升了本質安全管理水平。
黃驊港安全形勢保持平穩,近年來未發生一般及以上安全生產責任事故,先后獲得集團本安達標二級單位、安全環保先進企業等多項榮譽,連續五年被評為全國安全生產標準化一級達標單位,全國安全文化建設示范企業。
煤炭散貨港口的轉型任重道遠,國家能源集團黃驊港將全力打造綠色、智慧、高效、平安的世界一流示范港口,充分發揮壓艙石和主力軍的作用。
(來源:港口圈)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