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港口快趕上中國港口了嗎?還差130億美元!
2020-06-28 14:33:38
Landbridge平臺
據The Loadstar報道東南亞的集裝箱碼頭可能需要投資近130億美元才能跟上疫情之下預期中供應鏈多元化的步伐。
德路里港口和碼頭高級分析師埃莉諾·哈德蘭德Eleanor Hadland表示除了中國用工成本上漲和中美貿易戰之外新冠疫情成為減少以中國為中心的采購模式的又一個“推動因素”。
她表示中國和國際上的主要制造商越來越多地在東南亞尋找替代地點以尋求節省20%至80%的勞動力成本。但進入東南亞的機會受到現有勞動力的限制因為中國的勞動力幾乎是所有主要東南亞經濟體總和的兩倍半這種現狀短期內不會改變。
就港口吞吐量而言德路里Drewry估計中國有約2.67億標準箱而東南亞地區僅為1.59億標準箱。
但如果考慮到港口容量、運力等因素按比例分配計算中國與東南亞的勞動力差距并不大。越南、泰國、菲律賓與中國相同大約每1000名工人完成334TEU。而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每千人勞動運力則遠高于中國在馬來西亞即便不包括最大的轉運中心Tanjung Pelepas每千人的勞動運力是中國的五倍以上。
哈德蘭德表示與中國相比東南亞的港口與海運貿易較弱這是由于它們的地理位置碼頭分布以及缺乏處理干線船舶的能力所致。例如在中國有18個不同港口的40個碼頭能夠處理容量超過14000標準箱的船只。但是在東南亞只有13個碼頭而且還集中在6個港口才有這種能力。
德路里預計東南亞港口要達到中國港口目前的水平現有的2400萬標準箱的港口容量需要升級目前已有部分港口升級規劃正在進行之中。德路里估計需要近130億美元的投資才能將東南亞港口容量增加超過3000萬標準箱。
哈德蘭德指出在冠狀病毒大流行之前大量的外國直接投資就已經開始流入越南和印度尼西亞其中很大一部分實際上來自中國。她表示“我們看到中國在世界的影響力在增加。如果關注珠江三角洲會發現該地區正在發展更多的服務業和高科技經濟低成本制造已不再具有競爭力這些中國公司同樣有削減成本的壓力。”
(來源:港口圈)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