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產業鏈重構下港口業何去何從?
2020-06-02 13:51:17
Landbridge平臺
近年來,中美貿易摩擦、英國脫歐等貿易保護主義行為頻頻抬頭,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動,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圍內持續蔓延,更是讓世界各國看到了產業鏈全球化潛在的風險,逆全球化趨勢或由此進一步加劇。而港口業作為全球化的受益行業,無疑將受到重大影響。
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措施頻出
自2016年英國脫歐之路開啟,2017年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后,全球范圍內的貿易保護主義和本地主義的聲音就越來越大。據全球貿易預警機構(GTA)統計,2018年與2019年,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數量飆升,均超過1000項,給全球經貿體系造成了巨大沖擊,世界經濟持續低位運行,而全球貿易量增長同樣接連受挫。由于各國間貿易往來的減少,對海運的需求,尤其是對跨洲際長距離的海運需求也開始逐步收縮,進而導致港口貨量下降,全球港口整體邁入低速增長通道,2015至2019年間,全球港口貨物吞吐量規模年均僅增長約2.9%。
而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暴發,疫情所突顯出的全球化風險,讓世界各國更加重視本地供應商。美日兩國于今年4月先后表示要為企業回國提供資助,其中美國更是表示將提供100%報銷支持。可見,疫情過后,“本國優先”政策還將繼續增多,而在這種情形下,國際貿易量將不斷收縮,促使長距離的海運進一步縮減,從而給樞紐港口帶來更大的生產壓力。
由于海運運距的縮短,未來支線運輸將變得更加頻繁,港口尤其是沿海樞紐港以前大進大出的生產形勢將有所改變,短途運輸帶來的小批量貨物或將成為港口貨流結構的主要部分,港口吞吐量規模也許將繼續走低,悲觀情況下甚至進入負增長區間。
集裝箱貨物將成核心貨種
當前,持續升級的疫情給全球產業鏈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沖擊,也讓眾多跨國公司開始衡量生產效率與穩定性兩者對企業未來發展的重要程度,而與日俱增的本土保護主義政策更是不斷動搖跨國企業的全球化戰略。在此背景下,未來產業供應鏈或將不斷簡化,并逐步向集群化、本土化發展。
與此同時,全球供應鏈將變得更為緊湊,供應鏈上的貨物將逐漸向兩端趨近,初級產品加工向原材料產地聚集,面向消費的產成品生產則向消費地聚集,中間段的半產成品和產成品將增多,且平均附加值有所提高,而具有安全、快捷、穩定的集裝箱運輸無疑將是最適合運輸此類貨物的海運方式。故可以預見,未來港口主要貨種將不斷向集裝箱傾斜,集裝箱貨物也將由此成為越來越多港口的核心貨種。
傳統港口服務面臨挑戰
如果貿易保護主義和本地主義繼續盛行,未來以“全球采購、集中生產、全球分銷”為主要特征的傳統產銷模式將不斷向“近岸采購、就近生產、就地銷售”的新模式轉變,且企業的生產將主要以客戶需求為導向。
新的產銷模式將提高對運輸服務的要求。一方面,由于產成品更加靠近消費市場,零售直銷模式增多,為快速響應市場客戶,貨主對貨物運輸的時效要求將越來越高,對運輸的及時性、敏捷性、安全性要求將進一步增強,港口作為運輸價值鏈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無疑也將面臨同樣的考驗,因此保證港口的高效、穩定運營至關重要;另一方面,由于不同貨物具備不同的個性化特點,這就要求運輸服務變得更為柔性化,傳統單一的、標準式的港口裝卸服務將面臨較大挑戰,港口需加快向柔性化、定制化經營模式的轉變,同時不斷延伸服務功能,以滿足多樣化的服務需求。
戰略調整最重要
總而言之,全球化貿易減少的趨勢所伴隨的全球經貿形勢變化與產業鏈變遷,將給港口的生產經營帶來諸多挑戰,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這或許也將成為促進港口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一股強大動力,倒逼港口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港口在未來發展中,為保持自身的競爭實力,就需要做出相應的戰略調整,轉變傳統經營模式,以適應新的發展形勢。筆者建議:
首先,港口可加強腹地連接與縱向合作,深度挖掘貨源。如果全球貿易量減少,對沿海港口而言,貨源將變得相對有限,因此更需要主動加強與腹地的連接,在深耕既有腹地的同時,通過加大內陸無水港的布局與建設,搭建多式聯運平臺。或是攜手內陸物流服務商打造內陸區域的貿易走廊等舉措,提升對內陸地區的輻射力,從而增加自身在內陸市場的占有率。此外,加強縱向合作,從航運供需兩大源頭入手,積極探索“大型終端貨主+船公司+港口”合作模式,尋求建立長期有效的合作機制,進一步鞏固貨源。
其次,應精細化生產,完成由“量”到“質”的轉變。目前看來,傳統的運輸模式將發生改變,個性化發展趨勢逐漸明顯,由此也提高了對港口服務質量的要求,港口間的競爭也將逐步從“規模戰”轉化為“服務戰”。因此,港口在未來的經營中應更多地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對各項作業服務標準進一步細化完善,精細化生產,加強服務承諾與保障,快速響應需求,提高客戶體驗度。優質的服務不僅有助于港口企業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同時還能增加客戶的粘性,因而也是穩固和拓展貨源的一種有效方式。
第三,港口企業要拓展港口服務功能,實現多元化經營。目前,傳統的貨物裝卸服務仍是大多數港口的主要利潤來源,但在逆全球化背景下,隨著國際貿易量的縮減,再加上各港為爭取貨源或將競相壓價,傳統的裝卸經營模式無疑將面臨利潤增長瓶頸。港口要鞏固并提升盈利能力就需要開辟新的利潤增長點,可圍繞船、貨、港三大板塊,不斷拓展服務功能,如開展與貨物有關的全程物流、跨境電商等增值服務,與船舶有關的燃油供應、海員服務等增值業務,以及圍繞港口自身的臨港工業、地產、商旅等產業開發。多元的業務結構,將能在一定程度上對沖逆全球化趨勢給主營業務造成的風險,從而促進港口的可持續發展。
(來源:中國水運報)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