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全球航運中心香港集裝箱吞吐量連跌22個月 同期新加坡創新高
2019-12-25 11:04:01
Landbridge平臺
2018年中美貿易爭端以來,香港作為中美貿易的中轉地,航運業運營持續艱難。12月16日,香港海運港口局公布,11月香港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同比下跌7.4%,跌幅較10月的4.1%再次擴大。自2018年2月以來,香港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已連續下跌22個月。11月,香港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為151.8萬個標準箱(TEU),環比下跌3.8%;今年前11個月,累計集裝箱吞吐量亦同比下跌6.2%至1680.9萬個標準箱。
盡管中美貿易談判有明朗化跡象,仍難以挽救香港航運業頹勢。東亞銀行首席經濟師鄧世安告訴財新記者,貿易談判需時較長,中美之間可能難以在短期內達成協議全面解決問題,香港出口貿易還將受到較長時間的影響。同時,已加征的關稅對航運業的負面影響已經產生,加上物流程序復雜,從廠商下單到出貨需時較長,中美首期經貿協定達成對香港航運業的影響還有待觀察。同期,新加坡集裝箱吞吐量創下新高。新加坡海事及港務管理局近日公布,新加坡11月集裝箱吞吐量達327萬個TEU,同比大增8.4%。鄧世安認為,低端制造業的生產基地正在向東南亞地區轉移,中美貿易摩擦加速了這一趨勢,新加坡作為東南亞重要的轉口貿易港,從中受惠。
中國內地經濟的飛速發展產生龐大的貿易需求曾為香港的航運業提供了巨大的機遇,從1987年至2004年,香港一直是全球最大的集裝箱港口之一。隨著內地航運業的快速發展,香港港口的排名不斷下跌。2019年上半年,香港在全球集裝箱港口的排名遭越南超越,由第八位跌至第九位。長期來看,香港傳統航運業衰落不可避免。鄧世安表示,一方面,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和中美貿易爭端,導致貿易訂單減少,亞太地區產業鏈轉移完成后,經香港轉口的物流需求將大幅減少;另一方面,廣州、深圳等香港周邊港口因低成本優勢,對香港港口中轉業務形成明顯沖擊。
(來源:財新網)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