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碼頭”的強勁動能
2019-03-26 10:23:13
Landbridge平臺
敢于在自己的領域中大膽突破,即便是一直被視為傳統行業代表的港口碼頭,也可以與新動能、新技術、新業態“深度融合”.
40多米的高空、60多度的傾角、十幾個小時的連續吊裝作業……對年輕的青島港橋吊司機王陽來說,這是幾年前他剛入職時再平凡不過的日常工作。不到3平方米的操控室里,低著頭揮灑汗水、苦練技術,耐著心忍受枯燥、排解寂寞。“什么時候才能抬起頭來干活兒?”老橋吊工人的心愿,終于在王陽和同事們身上得以實現。在如今的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橋吊司機不見了,取而代之的崗位叫做遠程監控員。
走進青島港前灣港區南岸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巨大的碼頭上沒有一名工人。記者跟隨維修師傅爬到60多米高的橋吊上縱覽整個港口,無人駕駛的電動運輸車行進有序,沒有操控室的吊裝設備在集裝箱堆碼區快速作業。在遠離作業區的辦公樓里,我們見到了穿著干凈工裝的王陽。他的工作內容已經從橋吊上風吹日曬,變成了辦公室里面對屏幕的“水平觀察”,9個人就能干傳統碼頭60多人的工作,高強度的體力勞動者搖身一變,成了控制碼頭“大腦”的指揮員。
從俯視到平視,工作姿勢的變化,反映的正是生產方式的變革?;仡櫞a頭的發展歷程就會發現,無論是憑借碼頭工人肩挑手提的“汗水經濟”,還是依靠熟練技工手動操控的機械抓斗,人力始終都要承擔最吃力最辛苦的工種。而如今,從岸邊裝卸到水平運輸,從堆碼提箱到閘口查驗,“無人碼頭”的業務流程全自動化,平均作業效率達到每小時33.1自然箱,全面超越傳統人工碼頭。計算機系統自動生成作業指令,機器人自動完成相關作業任務,“無人碼頭”依托的,是物聯網、智能控制、信息管理、通信導航、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青島港的探索讓人看到,即便是一直被視為傳統行業代表的港口碼頭,也可以與新動能、新技術、新業態“深度融合”。
在天津港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經濟要發展,國家要強大,交通特別是海運首先要強起來。要志在萬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綠色港口”。如果說體力的解放是“無人碼頭”帶來的直觀效能,那么技術的變革、生產模式的改善對港口而言還具有特殊的意義。從體力到智力,從技巧到機巧,這條自動化、無人化道路,這種智能化科技化方向,解答的是新舊動能轉換這道必答題。加快培育新動能、改造升級舊動能,實現自我革命式發展,才能打造出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為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實干為本,創新為要。從自主構建全新一代智能生產控制系統,到首創自動引導車自動循環充電技術;從首創機器人自動拆裝集裝箱扭鎖系統,到首創軌道吊“一鍵錨定”裝置……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建設過程中,青島港共申請了40多項發明專利。這表明,要掌握發展的主動權,就必須敢于創新、善于創新,不能被傳統的認知、定位所禁錮,而需要在自己的領域中大膽突破,爭取在某些領域、某些方面實現“彎道超車”“換道超車”。不久前,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的2019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青島港應邀出席“全球首個5G智慧港口發布會”,分享技術應用情況,推廣智慧港口建設經驗,贏得全球與會代表的廣泛肯定和贊賞。
采訪過程中,遇到來自德國的人工智能專家到訪,這樣的對外技術交流已成為青島港的常態。而在碼頭辦公樓的操作層,走出電梯映入眼簾的就是“創新定義未來”的標語,讓人仿佛置身于科技公司。的確,不斷迭代的技術優勢,持續發力的創新理念,是從勞動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轉型嘗試,更是發現未來、定位未來的不懈探索。以創新架橋,用智慧鋪路,未來就在眼前,就在腳下。
(來源:光明網)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