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港口資源整合的“旋風”將刮向何方?
2019-03-05 11:15:27
Landbridge平臺
港口整合熱潮涌來,誰也無法按兵不動。
據今年兩會報告透漏,山東省政府正在研究制定山東省港口集團組建方案,旨在堅持港口發展一體化、裝備智能化、業態高端化和港城發展協同化。
上述意味著,山東在進行港口資源整合的道路上,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為日后發展壯大海洋經濟埋下了基石。
可以說,作為擁有得天獨厚港口優勢的山東,其長期在不太合理的資源布局下,并未發揮出自身的優勢。
“港口行業已經普遍認識到以往粗放式的發展模式不可持續,通過資源整合,能夠實現現有港口資源的優化利用。”山東省交通科學研究院資深研究員、知名交通專家許云飛曾公開表示。
正因此,山東如何進行港口布局調整,真正意義上實現“破冰而行”則顯得極為重要。
長袖善舞?
作為國內沿海第二港口大省、國內第三大經濟大省的山東其資源豐富度自不待言。
打開山東省地圖,從北至南沿海港口分布為:濱州港、東營港、濰坊港、煙臺港、威海港、青島港和日照港7個市級港口。僅“十二五”期間,前述港口的基礎設施投入就累計完成投資515億元,較“十一五”期間增長38.5%。
值得一提的是,青島港由青島大港區、黃島油港區、前灣港區和董家口港區等四大港區組成。
其中,前灣港區擁有可停靠當前世界最大2.1萬TEU集裝箱船舶的集裝箱碼頭,兩個世界最先進的集裝箱全自動化泊位已經投入商業運營。
2018年,青島港吞吐總量規模繼續擴大,總吞吐量跨越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900萬箱,集裝箱航線達到160多條,居中國北方港口之首。
于山東港口而言, “資源豐富”并非虛言。
公開資料顯示,擁有亞洲首個真正意義上的全自動化碼頭的山東可謂是全國唯一一個把3個超3億噸沿海大港攬入懷抱的省份。
目前,其沿海港口已經與世界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50多個港口實現通航,承擔了全省90%以上的外貿進出口量。
2018年,我國貨物吞吐量前十大港口中,山東港口共有青島港、煙臺港和日照港等3個港口上榜,數量位居全國各省市之首(其他省市最多一個)。其中青島港54250萬噸、煙臺港44308萬噸、日照港43762萬噸。
從三港增速上看,煙臺港以10.6%的增速,在前十大港口的貨物吞吐量增速中,排名第二,日照港增速排名第三,青島港增速排名第五;另外,從集裝箱吞吐量看,日照港和煙臺港,也是兩位數的高增速,表現亮麗。
富庶的資源,似乎并沒有帶來與此相匹配的推動力。
“長期以來,山東港口存在發展不平衡、出身多元、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等問題,因港口而釋放的紅利,并未得到充分顯現。”一長期研究海洋經濟發展的媒體人說道。
上述或許便是,山東在全國港口整合浪潮的裹挾下,加快自身改革步伐的原因所在。
七星布局
山東沿海經濟發展區域青島、煙臺、日照、威海、濰坊、濱州、東營都有屬于自己的港口,基數相對龐大。
然而,除了青島、煙臺和日照港3個億噸大港,其余的港口規模小且“身份”不一。
此外,盡管號稱“中國鐵礦石第一港”的日照港和國內第一家走出國門大型地方港口集團——煙臺港在業內也是響當當的存在,且近年來發展勢頭同樣迅猛,但其盈利能力相對于青島則遜色不少。
“去年煙臺港的集裝箱剛剛突破300萬標箱,對標青島港的1930萬標箱,我們還是個蹣跚學步的幼兒。”省人大代表、煙臺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孫付春公開表示。
也因此,業內人士曾猜測,青島也許并不想卷入山東港口整合的大浪中。當然,這一傳言如今已被打破。
實際上,煙臺與青島的差距,僅是山東港口發展不平衡的一個掠影。
濱州港、東營港、濰坊港、威海港等四大港口中,濰坊港、濱州港和東營港在2016年之前并未開展碼頭業務,盈利能力相對較弱,甚至有港口仍基本處于虧損狀態。
以東營港為例,東營是石化工業聚集地,石油需求量巨大。但目前,東營港各大碼頭功能偏小,最大的泊位也只有5萬噸,大部分現代化高噸位船舶無法進港。
相關人士算了一筆賬:目前東營接的貨一般都是在10萬噸的,只能選擇青島或者是龍口這些大碼頭,如果后期東營港能夠建設10萬噸以上噸位的,每年運輸成本會省下2000萬元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山東這7個市級港口除了存在發展不平衡的問題,還存在身份多元的情況。
資料顯示,前述港口中,目前在運營碼頭業務方面僅有青島港集團、日照港集團、煙臺港集團、威海港集團和濱州港務集團5家地方國有港口集團。
并且濰坊港吞吐量幾乎是濰坊森達美港貢獻的,而它卻是一個完全由外資控制的地方港口,其中馬來西亞森達美集團持有濰坊森達美港99%的股權,濰坊港集團僅象征性地持股有該港口1%的股份。
至于東營港務集團更是為東營港開發區功能部門,暫無運營碼頭。而濱州港務集團參股碼頭在2017年才開始運營。
四大集團
毫不夸張地說,如何破解山東港口現存的難題,是懸在山東頭上的一把劍。
早在2018年1月25日,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提出:“開拓海洋強省新途徑,將謀劃推進青島港、日照港、煙臺港、渤海灣港四大集團建設”。
上述謀劃,也為山東港口發展勾勒了一幅比較完備的藍圖,拉伸了人們對山東海洋產業發展的未來想象。
按照規劃,山東港口的整合可分為山東高速集團整合濱州港、濰坊港和東營港,組建渤海灣港口;以青島港為平臺整合威海港,形成青島港、日照港、煙臺港、渤海灣港四大集團的格局;適時組建山東港口投資控股集團公司,統籌全省港口發展。
沒過多久,這一規劃就有了“回音”。
2018年3月28日,山東渤海灣港口集團正式掛牌,將濱州港、東營港、濰坊港納入旗下,并由山東高速集團控股。
按計劃,隨后青島港將整合威海港。再之后,將適時組建山東港口投資控股集團公司,統籌全省港口發展。曾經平均65公里一個港口的狀態,或許將發生根本變化。
上述舉措打響了山東港口整合的“第一槍”,補齊了山東海洋經濟短板。
并且,在2018年10月11日,山東渤海灣港口集團整合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東營,渤海灣港口集團與萬通海欣控股集團簽署合作協議,萬通海欣控股的東營港區碼頭、倉儲、管線等涉港資產,由渤海灣港口集團控股。
這一“聯姻”,標志著山東沿海港口整合的戰略部署開始落地,支起了山東港口“混改”的標桿。
今年兩會透漏,山東省港口集團組建方案正在研究當中,是否會刮來新的“東風”,外界尚不可得知。
他山之石
面對外省港口整合的“狂風驟雨”,山東似乎并不想“操之過急”。
早已謀劃“區域港口資源一體化”的浙江在2015年之后可謂是“乘風破浪”:2015年,浙江省海港投資運營集團有限公司成立,同年,寧波舟山港并入其中;2016年,嘉興、溫州、臺州和義烏相關港口資產相繼整合注入上述集團……
面對浙江如此大動作,江蘇也按捺不住自己。
2017年5月22日,諸多鋪墊后,江蘇省港口集團有限公司在正式南京掛牌成立。新成立的這一集團公司將江蘇省屬的港航企業以及南京、連云港、蘇州等沿江沿海八市國有港口企業納入其中。
而這也意味著,繼浙江之后,江蘇也將以其港口集團為抓手,加快形成港口投資、開發、運營全省“一盤棋”格局,進而實現由港口大省向港口強省的轉變。
事實上,前述省份僅為中國港口整合的一瞥之見。
普遍的觀點認為,中國始自2009年12月的廣西防城港、欽州港、北海港實施整合,統一使用“廣西北部灣港”名稱,便開創了全國跨行政區域的港口資產整合先河。
此后,在中國漫長的海岸線、江河支線上,從南向北、從東向西,幾乎所有的省份都在進行港口資源的整合。
面對近年各地,尤其是東南沿海省份的港口整合加速,浙江、江蘇、廣東、福建等省份在港口整合上大刀闊斧,“大動作”不斷。相較于山東,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考量存在,但山東港口整合已經刻不容緩,特別是國內多個省份不約而同地在港口資源這一棋局上“合縱連橫”的當前。
至于,山東港口資源整合旋風到底怎么刮,一個港口資源整合的新篇章到底會怎么譜寫,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澎湃新聞)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