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香港港口競合升級 “尋求港澳合作”寫進廣州港務局2019工作計劃
2019-01-23 11:03:03
Landbridge平臺
記者綜合采訪獲悉,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政策利好背景下,廣州港和香港港也有望加強合作,形成合力。廣州港已展現出了積極的態度。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留意到,在廣州港務局2018年底出臺的2019年工作計劃中,特地加入了“加強與港澳合作”一項,這一舉動在近年來實屬首次。
2019年伊始,廣州港積極展現出了與港澳進一步尋求合作的態度。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廣州港務局的2019年工作計劃中,在近年來首次加入了“加強與港澳合作”、“加快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建設”、“更好地服務于粵港澳”等項。業內專家在接受采訪時也對本報記者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內港口合作可探討單一市場規則,激發創新能力,探討共贏的商業模式。
此前,從粵港澳大灣區范圍內來看,廣州港被視為香港港最大的競爭對手之一。記者綜合采訪獲悉,貨代公司如果要從東南亞地區運貨至珠三角地區,在香港港中轉的成本遠遠高于直接掛靠廣州南沙港。獨立港口顧問、《香港港口總體規劃2020》的主要作者之一Jonathan Beard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廣州南沙港的崛起的確讓香港港感到緊張,公共資金的補貼也讓廣州更有優勢,“南沙港應用的環境標準本來就和香港港不同,不僅如此,南沙港還得到了來自政府的大量補貼。”
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發布《2018年全球Top 20集裝箱港口預測報告》便指出,2018年廣州港排名從第7位上升至第6位,而香港港排名從第5位下跌至第7位,廣州港將反超香港港。2018年末最新公布的吞吐量數據也對此有所印證——1至11月,廣州港集裝箱吞吐量為2001標箱,已反超香港港的1796萬標箱。近日,香港多間集裝箱碼頭運營商聯合更宣布將組建“香港海港聯合操作聯盟”,以提升效益,應對區域競爭。
珠三角港口與香港有合作歷史
以往,珠三角地區內的港口和香港港在內外貿上相互配合,取得了一定的效益。Ocean Shipping Consultants董事Jason Chiang負責亞太區域海事顧問業務,他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香港港的主要腹地市場是中國南部,一開始,廣州港、深圳港等珠三角的碼頭沒有國際直航,所以一般都在香港中轉,“這樣的合作方式還做得蠻不錯。但是大概在四五年前,船運公司逐漸把貨物移去了珠三角的港口,這些公司一旦過去就很難回來了,香港的貨量開始逐漸下降。”
轉移的原因何在?廣州市美信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余文爾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客戶會從時效和成本角度選擇合適自己的港口,“例如從泰國運貨到佛山工廠,如果選擇香港中轉,泰國到香港要五天,再用小船轉佛山最快五天,加起來是十天;但直航到南沙港只需要五天,而且海運費也更便宜。”而單從海運成本來看,選擇前種方式的海運費約為2700元人民幣,而后者的成本則為1700元人民幣左右。
除了價格以外,從心理層面上來說,船運公司對腹地市場的態度也在轉變。Ruben表示,以前,人們并不了解在中轉港背后的“神秘大陸”,就像人們一開始不了解南亞、不了解中國大陸、不了解中東地區一樣,所以他們選擇了一個“中間人”——南亞的科倫坡港、中國的香港港、中東地區的迪拜港等,來為他們提供中轉服務。“但是現在情況在轉變,人們越來越了解中國,以至于他們會選擇價格較低的內地港口,對香港港的中轉需求在下降。”他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道。
粵港澳大灣區內港口競爭的局面由此展開,從廣州港的角度來說,一組數據可以體現出其迅猛的上升態勢。統計數據顯示,2003年時廣州的集裝箱吞吐量只有香港的13.54%,到了2018年,廣州港1至11月集裝箱吞吐量為2001萬標箱,同比增長7.46%,其中南沙港區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419萬標箱,增長11.7%。至此,廣州港集裝箱吞吐量已反超香港港——同期,香港貨柜碼頭的吞吐量萎縮至1796萬標箱,同比減少5.4%。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曲建認為,香港港和廣州港之間的競爭的確比較激烈。雖然香港港和深圳港地理位置更近,但考慮到深圳港東部港區碼頭的大股東就是香港港碼頭的股東,它們之間的競爭關系其實不明顯。“深圳和香港的合作已經邁出很好的步伐,更像是一家人。”他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從以往的分工來看,廣州港以其發達的珠江水系作為依托,內貿優勢十分明顯,而深圳港和香港港則主攻外貿,尤其是香港港更是早早確立了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但目前,廣州港正逐漸擺脫其內貿為重的形象,在保證內貿吞吐量穩定增長的同時,其也正在打造國際航運樞紐的功能定位。
數據顯示,廣州港2015年時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850萬標箱,其中內貿箱占據半壁江山,其航線構成也仍主要以國內航線為主。而到了2018年,從航線分布來看,廣州港新增12條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共開通集裝箱航線209條,其中外貿班輪航線103條,內貿航線106條,至此,廣州港外貿能力大有提升,內外貿航線相當。
此外,廣州港也在港口整合工作上先行一步,彰顯其加強區域樞紐地位的雄心。2018年,廣州港集團收購了中山港航集團52.51%的股權,爭取了佛山高明港區??诖a頭40%的股權;2018年9月開工建設的南沙港四期碼頭也已明確將建為中轉港,旨在以水水轉運的方式發揮佛山、中山內河碼頭的優勢。
對于來自內地港口的沖擊,香港也正在采取行動,建立前述聯盟就是舉措之一。“聯盟是可以的,但必須要遵守反壟斷法。如果組建的聯盟不涉及壟斷問題,那市場應該歡迎。”曲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可探討粵港澳大灣區港口單一市場
雖然從數據和各項不斷出臺的措施來看,大灣區內各港口間競爭激烈,但合作應該仍然是主要思路。實際上,廣州港和香港港之間業務往來十分緊密。廣州港務局數據顯示,2018年1-11月,廣州與香港兩港之間集裝箱吞吐量為270萬標箱,占廣州外貿集裝箱吞吐量的38%。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綜合采訪獲悉,尤其是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政策利好背景下,廣州港和香港港也有望加強合作,形成合力。
廣州港已展現出了積極的態度。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留意到,在廣州港務局2018年底出臺的2019年工作計劃中,特地加入了“加強與港澳合作”一項,這一舉動在近年來實屬首次。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閱發現,2017年與2018年,廣州港務局的工作計劃中均沒有提及與港澳合作的內容。但在2018年工作總結中,其列舉了該年和港澳相關航運機構的溝通合作情況,以及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港口協同發展的舉措,包括在該年拜訪了香港運輸及房屋局等有關部門,組織企業赴香港參加會議并舉辦廣州港推介活動等。
廣州港務局副局長袁越在2018年12月底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廣州港務局還舉辦了粵港澳大灣區航運合作發展研討會,發起成立粵港澳大灣區港口與航運聯盟倡議。2018年11月,廣州航運交易所、香港船東協會、廣州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航運集團有限公司等18家港航相關單位已聯合簽署倡議書,發起設立粵港澳大灣區港口與航運聯盟,以促進灣區港航資源共享、行業協同、國際接軌及智能發展,促進航運市場及資源共享整合,提升大灣區內航運企業國際競爭力。
從合作模式上來看,廣州港務局認為,可以繼續加強大灣區內基礎設施的連通性。袁越表示,2019年,廣州港務局將立足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通過加強規劃對接、產業協同,更好地服務于粵港澳。“此外,我們也將繼續推進琶洲港澳客運碼頭建設,開通琶洲至香港國際機場、香港市區、澳門等水上客運快線。”
不過,實現合作也需要更統一和公平的競爭環境。獨立港口顧問、《香港港口總體規劃2020》的主要作者之一Jonathan Beard建議,粵港澳大灣區港口集群可以作為一個單一的港口服務市場來發展。“但這需要有一個公平的環境——在限制公共補貼和制定共同的環境標準基礎上,各港口可以自由競爭。這將為承運人、托運人和貨主提供更多選擇,并將推動港口服務創新。”
曲建也認為,世界上其他大灣區都有多個港口,它們之間的竟合問題其實不難解決。“從廣州港和香港港之間的合作來說,最好可以在同業之中形成聯席會議,大家在聯席會議之上,把相應資金的來源、補貼方式都溝通好,相互之間取得理解。只要能尋找出共贏的商業模式,完全有可能推進業務合作。”他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