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港念好開放生意經
2019-01-03 10:24:29
Landbridge平臺
2018年12月27日,廣州國際航運樞紐建設傳來捷報,2018年廣州港全年貨物吞吐量首次突破6億噸,南沙汽車碼頭商品車裝卸量突破100萬輛。
近年來,廣州港功能日臻完善,港航經濟快速發展,已逐步發展成為國家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樞紐和國際集裝箱運輸干線港之一,國際大港地位進一步鞏固。
“改革開放40年來,廣州港口貨物吞吐量由1978年1686.2萬噸發展到2017年5.9億噸,增長33倍。集裝箱吞吐量由1980年7317標箱發展到2017年2037.2萬標箱,增長2783倍。”當日,在廣州市政府部門定期新聞發布會上,廣州港務局副局長袁越介紹,廣州港目前已擁有各類碼頭泊位807個,今年以來港口生產保持快速增長,南沙港區四期工程、南沙郵輪碼頭等基礎設施建設正加快推進,港口輻射能力持續增強,未來將積極推進港口資源整合、優化營商環境,推動廣州港航業高質量發展,加快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建設,打造高水平開放新格局。
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碼 提高世界航運樞紐能級
“2018年9月30日,南沙港區四期工程于開展動工儀式,4個10萬噸級集裝箱泊位按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標準建設,爭取2020年基本建成。”袁越介紹道,目前廣州港深水航道拓寬工程一期工程已將主航道珠江口內66公里中的50公里航段由243米拓寬到385米,實現了10萬噸級集裝箱船與15萬噸級集裝箱船(減載)雙向通航。深水航道拓寬工程二期工程已于2018年7月開工建設,將把剩余16公里中的8公里航道寬度由243米拓寬到385米。
同時,南沙國際郵輪碼頭工程預計2019年完工,擬新建1個22.5萬總噸和1個10萬總噸郵輪泊位。南沙國際汽車物流產業園汽車滾裝碼頭工程1個7萬總噸和1個1萬總噸汽車滾裝泊位,預計2019年完工。南沙港區近洋碼頭工程2個7萬噸級通用泊位,預計2020年基本建成。新沙港區二期擬建設4個10萬噸級通用泊位,13號泊位預計2019年完工、11號和12號泊位爭取2020年完工。南沙港區國際通用碼頭4個20萬噸級通用泊位已完成規劃選址等前期工作。南沙港區糧食及通用碼頭擴建工程、珠江口公共錨地、廣州港環大虎島公用航道工程等項目正在推進前期工作。
目前廣州港已擁有各類碼頭泊位807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76個,泊位年綜合通過能力3.74億噸,集裝箱吞吐能力1576萬標箱,旅客吞吐能力3217萬人次,滾裝船商品汽車吞吐能力63萬輛。在廣州注冊的航運企業經營船隊規模超過3000萬載重噸。港航生產能力的有效提升,為廣州建設國際航運樞紐提供了強有力的硬件支撐。
廣州港以全球發展的視野,積極開拓、布局全球集裝箱航線。截至2018年底,廣州港已開通集裝箱航線209條,其中外貿班輪航線103條,內貿航線106條。另外還開通160多條水上駁船支線。廣州港已在全國各地布局36個內陸港辦事處,開通廣州至長沙、昆明等地的海鐵聯運班列、廣州—滿洲里—俄羅斯中歐國際貨運班列,建立了廣州港—營口—歐洲、廣州港—連云港—歐洲海鐵聯運貨運通道,實現了“陸上絲路”與“海上絲路”的融合。
新業態發展迅速 推進大灣區港航協同壯大
2018年1—11月,廣州與香港兩港之間集裝箱吞吐量為270萬標箱,占廣州外貿集裝箱吞吐量的38%。在此基礎上,廣州港務局還積極推進琶洲港澳客運碼頭工程建設,開通琶洲至香港國際機場、香港市區、澳門等水上客運快線,強化粵港澳大灣區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廣州港召開粵港澳大灣區航運合作發展研討會、粵港澳大灣區合作背景下廣州國際航運樞紐建設專家咨詢會,共同探討粵港澳三地航運業的合作發展。
2018年11月22日,為促進國際航運發展、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物流樞紐建設,促進灣區航運業發展升級、降低灣區內整體物流成本,促進航運市場及資源共享整合、建立航運信息一體化整合利用,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內航運企業國際競爭力,廣州航運交易所、廣州航海學院、廣東省港口協會、廣州港口航運行業協會、中遠海運散貨運輸有限公司、中遠海運特種運輸股份有限公司等18家港航相關企業和機構,本著共享共榮基礎原則,在南沙上倡議發起成立“粵港澳大灣區港口與航運聯盟”。
另據介紹,目前擁有4000多名高級船員的中遠海船員管理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已落戶南沙;粵港澳大灣區全球優品國際分撥中心項目已在南沙注冊;廣東首艘免稅進口中資“方便旗”船舶——“海王之星”輪落戶廣州;廣州國際航運司法研究中心投入運行;最高人民法院國際海事司法廣州基地在廣州海事法院正式成立。
廣州航運交易所航運交易服務水平穩步提升,截至2018年11月底,該所累計交易船舶564艘,交易總額為30.5億元,已發展成為華南地區最大的船舶資產交易服務平臺。
“單一窗口”功能完善 口岸通關效率提升
“在今年‘雙11’活動中,南沙繼續成為阿里巴巴全球進口的重要樞紐和主力口岸,菜鳥網絡在南沙完成超過500萬單跨境零售進口訂單業務,廣州在各跨境口岸中繼續位居全國前列、華南首位。”前段時間,阿里巴巴(中國)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專程來到南沙送上感謝信和錦旗。
“廣州‘單一窗口’功能應用進一步拓展完善,已建成18個業務功能模塊,基本涵蓋國際貿易全流程,服務各類型國際貿易企業超過4.5萬家,平臺建設走在全國前列。”袁越介紹說,廣州港國際航行船舶及海運艙單申報上線率達到了100%;貨物申報上線率達到了 99%。平臺率先以服務集成模式成功對接“單一窗口”國家標準版,實現一個標準、一點接入、一次提交、一次查驗、一鍵跟蹤、一站辦理“六個一”特色功能。積極推進“單一窗口”國家標準版跨境電商、艙單申報模塊建設應用工作。至2018年11月底,廣州“單一窗口”累計完成貨物申報724萬票,跨境電商申報3.1億票清單,艙單業務(含原始艙單、預配艙單、裝載艙單,運抵、理貨報告)1941萬票。
廣州市口岸辦加強對跨部門一次性聯合檢查涉及登臨檢查部門法規建設,完善和明確海運、空運運輸工具“聯合登臨檢查”機制。廣州海關以通關便捷為目標,以南沙海關為“樣板房”,全面建設“智慧海關”,實現進口貨物即卸即放,出口貨物即放即裝,進出口貨物流轉時間由2—3天縮短為1天以內。南沙口岸海關查驗環節已全面啟用“選查智能機器人”應用。黃埔海關推行“提前申報、抵港放行”通關模式,通過海關作業前置,大幅縮短整體通關時間;與黃埔區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同船貨運巴士模式,快速實現了船舶進出口、內外貿貨物同船運輸,促進貿易便利化。
廣州邊檢全面實施國際航行船舶網上報檢。廣州海事局開展廣州船舶交通管理系統(VTS)升級改造和“智慧海事”建設,優化大型船舶進出港的交通組織服務;同時加強轄區船舶防污染應急體系建設的監督管理和海上應急搜救能力建設,完善水上應急反應機制。廣州港集團與廣州海事局共同開發的“海事—港口信息共享平臺”已在新港片區上線運行,數據共享二期項目正在開發過程中。南沙區繼續落實國際航行船舶出口岸聯網核放,國際航行船舶出口岸申報由海關、邊檢、海事逐家辦理的串聯式轉變為并聯式申報,提升船舶通關效率。
(來源:中國水運報)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