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頭!鹿特丹港這樣用區塊鏈技術
2018-10-30 10:38:02
Landbridge平臺
據悉,鹿特丹港近日發布消息稱,該港將與荷蘭銀行(ABN AMRO)、三星SDS聯手啟動區塊鏈試驗項目。各方最終的目標是通過建立國際分布式鏈,實現貨物流、現金流、行政手續的完全無紙化整合。“運輸、監管以及貨物/服務融資,應該向網上預訂一本書一樣簡單。”
鹿特丹港管理局首席財務官Paul Smits表示,“目前,付款、行政管理以及集裝箱的運輸仍然通過諸多不同的流程來完成,這往往帶來效率低下的問題,而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參與方非常多,并且所有的工作都需要通過紙質文件。舉個例子來說,一個集裝箱從中國運往鹿特丹,平均有28家相關方參與其中。”
據了解,試驗項目將監測集裝箱從亞洲的某一個工廠出發,經過多種運輸方式最終達到荷蘭的某一接收點。起初,試驗將由三方來完成,之后會對外開放給其他感興趣的合作伙伴。試驗預計明年1月啟動,2月將公布試驗結果。
荷蘭銀行負責業務的首席執行官Daphne de Kluis表示,“我們將整合貨物追蹤、海運單等紙質提單的數字化以及運輸/服務的融資全過程。我們希望建立開放式、獨立的全球化平臺,從貨運人的視角出發,讓物流鏈更加透明、高效,進而從長期來看,節省數百萬歐元。”
據航運界網長期監測,早在2016年,鹿特丹港就開始探索區塊鏈技術。當年11月,該港與荷蘭銀行、SmartPort、Royal FloraHolland等16家企業/院校組成聯盟,啟動TKI Dinalog project,希望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物流領域,并計劃在未來兩年內設計、開發和實施一個全新的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信息基礎設施,用以鏈接運營數據、資金流和合約。
2017年9月,在鹿特丹政府的支持下,鹿特丹港成立區塊鏈實驗室“BlockLab”,探索區塊鏈在海事、物流、能源產業的應用。此次與荷蘭銀行、三星SDS共同合作的試驗項目,正是借助于“Blocklab”實驗室的力量。
而在今年6月,鹿特丹港也宣布與區塊鏈初創企業CargoLedger合作,應用區塊鏈技術實現港口使費的支付、優化港口貨物處理等。此外,由馬士基與IBM開發的TradeLens平臺,鹿特丹港也積極參與其中。
可以看到,鹿特丹港正在不遺余力地擁抱區塊鏈技術。長期在技術創新、港口自動化、智慧港口建設等方面走在全球港口前列的鹿特丹港,也將在這一波區塊鏈浪潮中捷足先登,收獲先發優勢,為該港的“軟實力”建設再添籌碼。
(來源:航運界網)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