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京港:中馬兩國合力打造,古城馬六甲迎新機遇
2018-10-17 11:45:10
Landbridge平臺
扼守海上“咽喉”的馬來西亞古城馬六甲,13至17世紀曾是最興旺的國際商港。每年12月和3月有很多商船停泊在馬六甲港口,等待季風轉向再繼續航行。馬六甲王國的興盛正是建立在港口貿易之上,彼時,馬六甲能聽到80多種語言,來自阿拉伯半島、印度和中國的香料、瓷器、茶葉等在此交易,并流向世界各地。
隨著時代變遷,馬六甲港口逐漸沒落,不再是海上貿易航線中的重要樞紐。今日的馬六甲海邊,甚至看不到一個成規模的深水碼頭,僅有一個小型貨運碼頭。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馬兩國企業計劃興建深水碼頭,為馬六甲帶來再次繁榮的希望。
皇京港項目(Melaka Gateway)位于馬六甲州西南海岸,由一個天然島和三個人造島組成,旨在打造一個涵蓋深水碼頭、生態旅游、自由貿易免稅區、商業地產及產業園區的綜合新城。該項目計劃總投資800億林吉特,預計2025年完成,由馬來西亞公司凱杰發展(KAJD)投資開發,中國電力建設集團(下稱“中國電建”)負責三個人工島的工程建設。
中國電建“填海造島”趕工期
根據規劃,皇京港第一島為生態旅游、娛樂區,將建成國際郵輪碼頭;第二島將建成中央商務區(CBD);第三島為深水補給碼頭;第四島為集裝箱碼頭和臨海工業園。凱杰發展估計,項目將為當地經濟創造1.19萬億林吉特,并在未來十年創造4.5萬個就業機會。
在距馬六甲海峽石碑不遠處,填海工程正在加緊施工。2017年,中國電建獲得了價值3.5億美元的填海造地合同,負責皇京港項目三個人工島的吹填、護岸、防波堤工程的設計、采購及施工。
中國電建皇京港項目總承包部商務經理李清橋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稱,“2014年以前,業主以直接往海里拋沙的方式做填海項目,成本巨大,效果欠佳,后來才找了我們來做。”
李清橋在馬來西亞已駐扎14年,親歷了有著“東南亞三峽”之稱的巴貢水電站、廈門大學馬來分校等大型項目,這些項目使中國電建在馬來西亞工程承包市場獲得巨大影響力。皇京港是中國電建迄今實施的最大規模的填海造地項目。“后期土地的二級開發,我們也會盡力爭取設計施工合同,因為這是我們的強項。”李清橋說。
在填海造地施工現場,平整的人工島上,吹沙船正在有序作業,裸露的土地上黑色的淤泥格外顯眼。“整個馬六甲市大部分都是填起來的,填海時很多淤泥會被擠到陸地上來。這個項目最深處有28米深的淤泥,施工難度很大。” 李清橋指著插在沙土之上的排水板告訴記者,“我們采用了‘水下排水固結’的辦法,把水排出來,保證基礎的質量。”
據了解,受業主石料供應、船只準證辦理、資金不到位等因素影響,工期相比計劃有些滯后。“我們進行了墊資,業主在項目實施中逐步還款。按照合同,填海工程應該是2020年7月23日結束,但業主推遲了還款,所以第二島還未開工。目前整個合同大約完成了14%。”李清橋說。
馬來西亞政權更迭令一些“一帶一路”項目面臨不確定性。有分析認為,目前暫停的中馬合作項目大都是公共項目,皇京港作為一個私人投資項目,面臨中止的風險不大。
據當地媒體報道,馬六甲州首席部長阿德里(Adly Zahari)9月20日確認了皇京港項目將按計劃進行,并稱現在的首要任務是確保第一島的填海和建設工程如期完成。
馬六甲未來的旅游資產
在馬來西亞經濟部長阿茲敏眼中,皇京港是一項利于國家經濟發展的項目,能夠增加工作機會、增加國內生產值、促進技術轉移,帶來工商業機會。
對于不足百萬人口的馬六甲而言,其支柱產業旅游業將從皇京港項目顯著受益。這個曾為葡萄牙、荷蘭、英國殖民地的歷史古城,在200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馬來西亞最受歡迎的旅游城市之一。數據顯示,2017年到訪馬六甲的游客超過1600萬人次,其中中國游客最多。馬六甲與中國存在著千絲萬縷的歷史聯系。600多年前,中國航海家鄭和七次遠洋航海,五次駐節馬六甲。如今,馬六甲仍留下不少鄭和的印記,三寶山、三寶廟、三寶井都在講述著當年的故事。
“我們要讓皇京港成為馬六甲州政府未來的旅游資產。”馬六甲州首席部長阿德里(Adly Zahari)說。
在第一島上,凱杰發展計劃與皇家加勒比國際郵輪有限公司聯合開發一個國際郵輪碼頭。根據規劃,這一郵輪碼頭將具有900米泊位,可在同一時間供3艘超級大型郵輪停泊,迎接上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乘客。此外,該島還將打造東南亞最大的游艇港。
“巴生港也有郵輪碼頭,但距離市區太遠了。皇京港建郵輪碼頭很有優勢,一下船就是城市,并且馬六甲有豐富的旅游資源。郵輪將帶來更多游客,從而拉動消費。郵輪碼頭也可以令皇京港的景致更有魅力,對旅游業有促進作用。”西港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Ruben Emir Gnanalingam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稱。
投資建深水碼頭
皇京港項目更引人關注的是深水補給碼頭的建設。第三島是一個天然良港,擁有水深20米至30米的航道。據測算,每年經過馬六甲海峽的5萬艘船只中有60%來往中國,深水補給碼頭建成之后能夠更好地服務中國航運。
皇京港深水碼頭是中馬“一帶一路”合作的重點項目之一,已于2016年奠基,計劃由中國電建、深圳鹽田港和山東日照港三家中國企業合作開發,投資額預計為80億林吉特。建成后的碼頭可供長350米至400米的巨型油輪以及20萬噸至32萬噸的散裝貨輪停靠,碼頭還將配備專門的存儲設施,用于包括石油、石化和植物油在內的液體貨物的存儲。
Ruben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近期市場對液體存儲設施的需求巨大,但巴生港西港的供給已達上限,已沒有更多土地來建新的液體存儲設施。因此,在西海岸建新的存儲設施,預計將有較好的市場前景。“過去17年中,我們都在不斷向客戶推銷,但鮮有問津。去年有10個公司來了,突然之間市場對液體設施的需求很大,主要來自緬甸、孟加拉、印度等地區。現在我們是全價銷售,而客戶之間還需要競價才能獲得。”Ruben說。
馬六甲港務局總經理Subramaniam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皇京港的商業碼頭,目前還沒有任何合作協議,盡管開發商與廣東省、鹽田港、日照港簽署了合作備忘錄,但仍需要一步一步來,由政府統籌考慮其可行性,并做出最終決定。
“政府要求開發商的項目必須引入可靠的合作伙伴,并提供資金來源等方面的信息。我們擔心的是,私人投資項目一旦啟動,而中途遇上問題,就需要政府介入去幫助它們。出于這個角度,政府需要確保項目所有條件都具備,并且具有可行性,才能批準。”Subramaniam說。
有多位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要在皇京港建大型集裝箱碼頭并非易事。一方面,馬六甲本地缺乏足夠的貨物量作基礎,另一方面,作為中轉港,皇京港與現有港口相比缺乏競爭優勢。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