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宕起伏40年:勇立潮頭浪尖的中國港口!
2018-09-21 15:15:53
Landbridge平臺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重大戰略部署——自此全國吹響了改革開放的集結號,從沿海到內地,從城市到農村,從工業到農業,號角聲傳遍全國每個角落。而沿海城市作為我國通向世界的窗口,更是成為了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區——于是,我國港口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外貿增長 需求倒逼:全國掀起港口建設熱潮!
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我國對外貿易需求快速增長,港口陷入了進出口需求猛增和運力落后的矛盾中,港口積貨壓貨、船舶堵塞,嚴重制約了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國家開始大力支持港口建設和發展,也就是從80年代初開始,港口進入快速發展期。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港口交通瓶頸的問題,敬愛的鄧小平提出了一個十年計劃,即以大港、秦皇島、天津、青島、石臼所、連云港、上海、黃埔、湛江為重點,建設一批新的碼頭泊位,力爭沿海港口的泊位數和通過能力都能翻番,并要求到1990年,沿海港口的吞吐能力要達到4.5億噸以上。
1981年-1985年,沿海開工建設深水泊位132個,建成投產54個,新增能力1億噸,使沿海港的吞吐能力達到3.17億噸,建成了一批5萬、10萬噸級的石油、煤炭、礦石專用碼頭和3萬噸級的集裝箱碼頭。并且這期間,我國在利用外資建設港口方面也有所突破,先后利用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和外國政府貸款建設碼頭——在黨中央領導下,全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港口建設熱潮,為今后我國港口事業的騰飛和港航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成效初顯 矛盾緩解:深水泊位10年間每年新增11個!
改革開放10年后,1989年時,中國先后新開辟了5個深水港,10年沿海港口總計新增深水泊位118個,平均每年新增11個以上。其中建成了20萬噸級的原油專用泊位、10萬噸級的煤炭裝船專用泊位和10萬噸級的礦石專用泊位。尤其是上海港,從1984年起就已經躋身于億噸大港的行列!
到1990年底時,沿海主要港口已擁有大中小泊位1167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284個,比1980年增加了三倍多。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1986-1989年年均遞增6.95%。
至此,港口能力不足與外貿需求增長的矛盾初步得到緩解,我國港口發展與外貿增長開始相輔相成。
經濟發展 時機具備:我國港口發展尋求二次發力!
1992年初,鄧小平同志振聾發聵的南巡談話,進一步破除了改革開放的阻力,完全打開了改革開放的大門,改革開放進入前所未有的新階段。沿海、沿江、沿邊和省會城市全方位開放,沿海城市再次被推倒改革開放的風口浪尖。
也就是在這個時期,黨中央決定開發上海浦東新區,鼓勵中外合資建設井經營公用碼頭泊泣,允許由外合資租賃碼頭,允許中外臺作經營碼頭裝翻業務——浦東新區成為我國沿海地區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和標桿兒,此后催生了我國沿海保稅經濟的蓬勃成長,把港口吞吐、運輸物流、出口加工、進口貿易、轉口及離岸貿易等原本不同的業務整合成一條產業鏈,對我國大規模、高效率參與國際航運和國際貿易的競爭及合作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至1992年底,國務院批準了10個保稅區。
現代化加快:集裝箱運輸再上新臺階!
集裝箱運輸,是國際貿易貨物運輸高度發展的必然產物,其最大的成功在于其產品的標準化及由此建立的一整套運輸體系,極大提高了現代物流運輸效率。可以說,集裝箱的出現是全球航運業向更高階段發展的里程碑。
標準化集裝箱在上世紀60年代開始出現,于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傳入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港口設施不斷完善以及運力的不斷增加,給集裝箱運輸事業的發展創造了優越的條件。90年代初,在上海口岸開展了“國際集裝箱運輸系統(多式聯運)工業性試驗”,初步建立起以上海港為樞紐的多式聯運系統,多式聯運逐步推廣,有力促進了集裝箱樞紐港地建設。其間,建成集裝箱泊位14個,新增能力100多萬TEU,全國港口國際集裝箱吞吐量平均以30%的速度遞增,1995年達到610多萬TEU。
到2006年,我國進出口貨運量僅海運貨物的吞吐量達16.14億噸,其他運輸方式約2億噸,而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達9361萬TEU。2007年,我國集裝箱總吞吐量突破1億TEU大關,繼續保持集裝箱運輸大國的地位。
集裝箱運輸一路走來,發展到2017年,全國港口已經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38億TEU的喜人成績,比上年增長8.3%。
智能化加快:“無人”港口引領世界!
經過現代化發展的積淀,在信息化技術突飛猛進的大潮中,我國港口發展開始逐步向智能化、無人化邁進。已于2017年12月開港試運行的洋山港,就代表了當前我國港口全智能、自動化的最高水平,也是目前全球最大規模、自動化程度最高的集裝箱碼頭。
從高空俯瞰,洋山港猶如一艘乘風破浪的巨輪。而走近上海洋山港,可以看到大型集裝箱船緩緩靠泊,集裝箱隨著龍門吊有序裝船,一輛輛集卡來去有序。如此規模巨大的深水碼頭,每天貨運吞吐量驚人,港口操作區卻幾乎是“空無一人”?!人都在哪兒?原來都在遠處的碼頭中控室!控制員通過攝像頭和電腦對集裝箱裝運進行實時監控。
洋山深水港區四期不僅設備自動化技術最先進、自主研發且智能化程度最高,還實現了零排放。所使用的橋吊、軌道吊、AGV(自動導引運輸車)三大裝卸機種均采用電力驅動,使碼頭裝卸、水平運輸等環節完全消除了尾氣排放。
下一步,洋山深水港區四期目前掛靠的航線以中東波斯灣航線為主,未來將有更多的航線掛靠。今后3年,生產模式將進一步優化,實現集裝箱年吞吐量400萬標箱,并在遠期逐步形成630萬標箱的設計通過能力,加速建成智慧港口、綠色港口、科技港口、效率港口的典范。
厚積薄發:國際航運中心參與國際競爭!
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各個領域都在世界領域嶄露頭角——我國港口發展也有了新的目標,即建設國際航運中心,參與國際競爭!
上海首先確立了建立國際航運中心的構想,并接連做出了大的動作:成立了中國第一家交易所一上海航運交易所;上海外高橋集裝箱碼頭技術改造付諸實施,將使上海港集裝箱吞吐能力進一步擴大;專為海事救助服務的上海搜救直升機機場在浦東開建。而1997年上海組合港的成立,標志著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工作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洋山港區四期全自動化碼頭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嶄新的里程碑,而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是我國經濟融入全球經濟的重要象征,是我國擴大開放的重要窗口。
回顧改革開放這40周年,中國經濟發展的洶涌跌宕,各領域各行業突飛猛進,繪就了一幅全面改革開放的宏偉畫卷。在這幅畫卷上,沿海港口始終濃墨重彩,始終是畫卷上的亮麗風景。相信未來,我國沿海港口會在我國經濟發展畫卷上繪就更加絢爛的篇章!
(來源:海事服務網)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