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高雄港集裝箱吞吐量增速扭負為正
2018-07-19 11:08:41
Landbridge平臺
高雄港今年集裝箱吞吐量擺脫衰退陰霾,前六月累計集裝箱吞吐量由負轉為正成長。各海運聯盟因應美中貿易戰所采取的航線削減并未波及高雄,陽明等正啟動旺季攬柜沖刺,港務公司也有意伺機推加碼獎勵,挑戰刷新歷史次高紀錄。
據了解,高雄港上半年集裝箱吞吐量比去年全球排名第13大的廈門港多出9萬TEU,若下半年繼續保持領先地位,今年在排名上可望由第15大上升一個名次。
臺灣港務公司表示,重新洗牌的三大海運聯盟去年上路后,發現普遍有增加東南亞港口直靠北美航線的作法,造成高雄港轉口集裝箱流失,加上中國大陸港口頻頻搶柜情勢,今年初下重金獎勵船東,來穩住基本盤。
從高雄港首季貨柜量來看,交出256萬TEU成績,比去年同期的361萬TEU,減少2.1%,分析原因是去年各船東配合聯盟重組,在首季大舉增加船班、趕出貨,進而造成基期太高。
不過,進入第2季,對船東的獎勵措施逐步發酵,單月集裝箱吞吐量開始出現成長,繼5月的90.49萬TEU創下歷史次高,6月交出86.5萬TEU,年增率2.9%,推升前六月貨柜量至518.38萬TEU,相較去年由前五月的衰退轉為成長。
港務公司指出,面對美中貿易戰升級,各海運聯盟7月開始有縮減航線對策;像“2M聯盟”暫停中國華東、華南-美國西南岸的一條航線操作。陽明參與的“THE聯盟”撤掉一組泛大平洋航線;至于長榮參與的“海洋聯盟”也傳出將取消一條美西線消息。
上述航線都以中國大陸港口為主,彎靠高雄港的航線不受影響,分析隨著7月步入船公司貨載旺季,對港口集裝箱吞吐將出現消長效應。
陽明指出,THE聯盟現各有二條美西、美東、地中海和一條北歐線正常彎靠高雄港,旗下的高明公司正加緊向聯盟伙伴爭取柜源。
其中,商船三井原本以香港作為中轉站,成本考慮下,開始大量把柜子運來高雄港轉運。
至于中國大陸的二線港口、東南亞菲律賓和越南等轉口柜也是下半年著力重點,希望今年作業量能創下180萬TEU新高,年增6.5%。
港務公司表示,內部正盯緊貨柜量變化,針對船東獎勵措施各項目分析效益,不排除啟動加碼行動,訂下今年集裝箱吞吐量目標一定將超越去年的1,027萬TEU,同時挑戰2016年的1,046萬TEU歷史次高。
(來源:經濟日報)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