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申報自由貿易港底氣何在?
2018-06-07 10:26:49
Landbridge平臺
《建設廣州國際航運中心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計劃》)出爐后,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自廣州實施《建設廣州國際航運中心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以來,廣州的航運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究竟取得了哪些變化?時隔三年,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工作在哪些領域取得新突破?廣州申報自由貿易港底氣何在?
記者對比新舊兩份“三年計劃”發現,除了要不斷做大規模,廣州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機遇下,將更加注重在區域協作、高質量發展、對標全球等領域發揮創新引領的作用。
亮點一
發展目標更明確 “小目標”規模擴大
2015—2017:
到2017年,廣州港貨物吞吐量達到5.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2000萬標準箱。與航運產業相關聯的企業注冊數達到8000家以上,船舶注冊擁有量1500萬載重噸。
2018—2020:
到2020年,完成港航相關項目投資1000億元,新增港口通過能力3000萬噸、集裝箱通過能力500萬標箱。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6.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力爭達到2500萬標箱。全市港航相關產業企業注冊數超過6萬家,本地航運企業經營船隊規模超過4000萬載重噸。
分析:目標數據對比來看,三年之后,廣州港的發展目標更明確,“小目標”也定得更大。廣州港目標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18.1%,集裝箱吞吐量增長25%,航運企業注冊數增長6.5倍。同時,為了將近年落戶廣州的大型航運央企考慮在內,本地船舶的統計口徑進行調整,未來本地航運企業經營船隊規模將增長1.6倍。
同時,《計劃》的發展目標還對廣州在粵港澳大灣區航運樞紐建設中的定位進一步明確,其中包括要在自由貿易港建設取得突破,在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航運樞紐建設中發揮引領作用,實現廣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再上新臺階。
亮點二
航運產業鏈更完整 空間規劃更全面
2015—2017:
建設港口物流園區和航運服務集聚區,其中物流以集裝箱、汽車滾裝、海洋工程裝備、臨港工業、大宗散貨和冷鏈物流為主。在珠江新城、國際金融城區域集聚發展航運服務、金融保險等功能。加快黃埔老港轉型升級,保留必要的集裝箱、件雜貨等碼頭,重點發展汽車、石油化工、電子信息等產業。培育航運金融服務市場,引導國內外金融、保險、融資、中介等服務機構落戶廣州,拓展航運融資渠道。
2018—2020:
依托南沙自由貿易試驗區、南沙保稅港區、廣州保稅區、廣州國際物流園、廣州出口加工區,建設保稅物流基地、保稅期貨交割基地、出口采購配送基地和保稅離岸貨物基地。
將南沙建設為粵港澳大灣區航運服務示范區。在黃埔,重點發展總部經濟、航運金融、航運人才、“互聯網+航運服務”等國際化航運服務產業,打造航運貿易服務創新示范區。在沿江濱江琶洲等一江兩岸地區,打造政府航運服務和總部經濟集聚區。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航運金融綜合服務體系。鼓勵在南沙自由貿易區試驗區內提供更為靈活的仲裁服務,打造國內一流的航運仲裁中心。發展水上休閑產業,打造世界一流的城市水上觀光特色旅游品牌。
分析:新舊對比來看,新出臺的政策航運產業鏈更完整、空間規劃更全面。這與廣州國際航運中心在過去三年取得的成效息息相關。隨著全球規模最大的散貨運輸船隊中遠海運散貨運輸有限公司、全球規模最大的特種船運輸船隊中遠海運特種運輸股份有限公司、中外運華南總部等航運企業總部相繼落戶,廣州航運要素進一步集聚,航運服務也得到新提升。航運金融、航運保險、法律仲裁、船舶管理等航運服務積極發展。
在空間規劃方面,《計劃》針對各區域發展特點分配了不同的“任務”。其中,南沙在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當中地位更加凸顯,被賦予“粵港澳大灣區航運服務示范區”“建設離岸航運金融服務平臺”“提供更為靈活的仲裁服務,打造國內一流的航運仲裁中心”等使命。
亮點三
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和灣區發展
2015—2017:
到2017年廣州港新增10個友好港。密切與港澳協作,加強與前海、橫琴自貿試驗片區合作,推動航運要素在粵港澳大灣區整合發展。依托泛珠三角經濟腹地,密切與“珠江—西江經濟帶”沿線港口城市合作。鼓勵企業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港口城市投資港口基礎設施、物流園區和臨港產業,實現產業鏈延伸發展。
2018—2020:
締結新的國際友好港,探索友好港間互設辦事機構。探索與歐美高等航運教育機構合作辦學。辦好2019年(第31屆)世界港口大會,并積極舉辦和承辦具有重大影響的涉及港口、航運的國際會議活動。
進一步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強化在集裝箱運輸、航運金融、航運法律仲裁、人才教育培訓、郵輪游艇濱海休閑旅游等方面的合作共贏。鼓勵港航及關聯企業“走出去”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融入全球航運體系,實現產業鏈延伸發展。
分析:經過三年的建設,廣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對外交流合作開創新局面。目前,廣州港國際友好港達到41個,三年增加21個。先后舉辦(承辦)建設廣州國際航運中心圓桌會議、2015國際海運年會等國際會議,并成功取得2019年世界港口大會舉辦權。
對比來看,在高端會議的舉辦當中也有了質的飛躍,從之前的“爭取舉辦”到“辦好”,體現了廣州國際航運中心地位的提升。此外,廣州開始關注航運人才的培養,力爭打造航運人才高地。
廣州還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當中。在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方面,《計劃》提出,積極申報設立廣州自由貿易港。利用南沙毗鄰港澳的優勢,拓展自由貿易港發展空間,實現自由貿易港與港澳在通關監管、貿易規則、金融服務等方面的有效對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航運樞紐建設。
亮點四
堅持綠色發展 建設“智慧港航”
2015—2017:
建立數據交換共享機制和數據標準體系,整合政務、物流、通關、交易、金融等領域數據,建設港航企業、船舶、車輛、從業人員、貨物、通航環境、空間地理信息、電子海圖等港航基礎數據庫。
2018—2020:
發展智慧港航,建設高速、智慧、安全的港航信息基礎設施及應用系統,構建港航大數據應用生態。搭建港航數據服務共享平臺,打造統一開放的港航大數據應用生態。加強北斗導航、人工智能、物聯網、移動互聯等先進技術在航運物流領域的應用。
對標國際先進綠色港口,研究建立綠色生態港口評價指標體系。推動城市水巴、“珠江游”船舶使用清潔能源,新建公務船舶優先使用清潔能源。到2020年,50%以上的集裝箱、客滾、郵輪及5萬噸級以上干散貨專業化泊位具備岸電功能供應能力,全港客運船舶、港作船舶、公務船舶岸電使用率達100%。
分析:“智慧港航”在新舊計劃當中皆有出現,相較而言,過去三年,廣州更注重基礎數據的沉淀和整合,而《計劃》則提出打造統一開放的港航大數據應用生態。值得關注的是,《計劃》還首次提出要建設綠色港航。2015年以來,廣州港累計投入13億元實施低碳綠色港口項目,成為國家認定的4個優秀“綠色港口”之一。
(來源:南方日報)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