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港將兼并威海港?這出戲有點撲朔迷離
2018-06-07 10:25:13
Landbridge平臺
威海港的走向,撲朔迷離。
此前,21世紀經濟報4月份曾報道,根據威海港內部人士消息,對于正在進行的山東省內整合,威海港沒有參與。威海港旗下股份公司仍在推動上市工作,同時相關領導層也在向上層“請示”,申請不參與省內的港口整合。
另一方面,山東省已經確認山東省港口整合將分為“三步走”。在最新的消息中,山東省發改委鐵路機場辦調研員許西龍表示,三步走主要是:第一步由山東高速集團控股,整合濱州港、東營港、濰坊港,組成山東渤海灣港口集團;第二步是目前正積極籌備上市的青島港、威海港,在完成上市后,由青島港兼并威海港;第三步是條件成熟時,青島港、渤海灣港、煙臺港、日照港四大港整合為一家省級港口集團。
目前,第一步已經完成,山東渤海灣港口集團已于3月28日成立并運轉。但對于第二步的進行,無論是威海港還是山東省發改委,兩方面的表態,都讓人心生疑竇。
首先是威海港在整合大背景下,如何能不將自己納入整合范圍,且推動上市呢?
根據港口圈(ID:gangkouquan)了解信息,2016年威海港集團營業收入23.19億元,凈利潤749萬元。2017年數據未披露,但據稱“利潤過億”,在經營情狀況向好的走勢下,媒體多次報道威海港正謀求上市機會。2017年,威海市國資委也表示,威海港集團旗下威海港股份完成增資擴股。根據公開信息表示,增資前,其三大股東是分別是威海港集團、大連港務局、山東創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分別持股64.79%、9.97%、8.13%,實際控制人為威海市國資委。增資擴股后,威海港股份引入了北京國信中譽投資管理公司4.23億元投資,占股40%。
根據天眼查相關信息,2015年9月,威海國資運營公司向威海港集團注資27億元人民幣,后者的注冊資本一下子從3億元躍升至30億元。這次“輸血”也為后來的盈利奠定基礎。而在未盈利前,多個消息渠道證實,威海港曾與山東高速集團交涉出售事宜,但最終并未談攏,出售擱置。
不可忽視的是,外部條件也給威海港上市制造了難題。近幾月,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數明顯減少,被中止審查企業數明顯增加。對于上市企業,發審委把關質量明顯提高,是為讓更優質的企業得到優先上市的機會。盈利狀況不佳的威海港,并不具備上市充分條件。
但山東省發改委的表態也極為“曖昧”。表示,將在威海港和青島港完成上市后,再由青島港完成兼并。
港口圈查閱資料,青島港回歸A股上市目前已進入排隊期,結果已經可期。但是威海港目前還未進入排隊期,即便后續順利通過證監會審查,時間還未可期。這對于目前已經有節奏有計劃進行的山東省港口整合來說,無疑將拉慢進度。
其次,如果最終的結果確是威海港要整合并入青島港,臨門一腳前,兩個上市公司之間的整合,除了兩市國資委間有一次博弈外,還將受到證監會審查。而且兩個剛剛上市公司將面臨重大資產重組停牌,證監會情何以堪?
事實上,目前威海港面臨的情況此前也曾發生。2016年完成港口一體化整合的浙江省,在整合過程中舟山港曾IPO臨門“好幾腳”,最終在整合大勢下,終止上市并入寧波港。港口圈認為,無論最終威海港是否參與山東省港口整合,抑或最終并入青島港,但不得不說,雙雙上市后再重組并不是最優的路徑和選擇。
(來源:港口圈)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