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企登陸——全球前四航企同時涉足班列運輸
2018-03-02 08:52:34
Landbridge平臺
導語
截至2018年2月初,中遠海運集團第3趟中歐班列已發出,目的地是莫斯科。中遠海運集團也成為航運企業參與班列運輸的最新案例。多家航運企業參與班列運輸業務,既是供應鏈服務能力的延伸,也是對市場新需求的積極布局。
據不完全統計,大型國際航運企業在我國參與班列運輸的至少已有5家,包括馬士基航運、地中海航運、達飛集團、中遠海運集團以及俄羅斯遠東海洋運輸集團(簡稱俄遠東航運)。排名全球前4位的航運企業同時涉足班列運輸,并非偶然,這或許預示著航運業的新趨勢。
參與班列運輸業務
在“登陸”中國方面,馬士基航運、地中海航運、達飛集團三大歐洲航運巨頭,不約而同地將目光聚焦在了浙江義烏。
2017年9月19日,馬士基航運海鐵周班專列從義烏西站發車,滿列運載41個集裝箱駛往寧波港,將搭乘馬士基航運的集裝箱船,運往西非、東非、地中海等地。此次搭乘海鐵聯運班列出口的貨物在義烏港啟運并簽發全程提單。兩個月后,地中海航運的義烏海鐵周班專列也從義烏西站駛出,開往寧波港。這標志著地中海航運的寧波海港服務功能延伸到了義烏港,地中海航運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朱競表示,在寧波舟山港集團的大力支持下,地中海航運海鐵業務提前完成既定目標。
班列為航運企業的服務延伸提供了基礎。但與此二者不同,達飛集團的班列業務雖也起步于義烏,其目的地卻是歐洲。2017年8月19日,達飛集團旗下達飛物流(中國)有限公司組織運營了一趟從義烏至歐洲的專列。班列以義烏為始發站,橫跨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和意大利,全程超過13000公里,歷時20天。班列可在16天內抵達第一個卸貨站——德國杜伊斯堡,并在4天后抵達最終目的地——意大利米蘭。
值得關注的是,達飛首趟班列總共搭載50個40尺集裝箱,每個集裝箱都自帶GPS全球定位裝置,客戶可以輕易地追蹤到貨物的實時位置,并能了解貨物的溫度和箱門狀態。此外,GPS系統可以對運輸途中的主要節點進行預設置,如果在途中發生延誤、滯留、門鎖狀態異常等情況,系統都會及時向客戶發送警示信息,智能化水平領先行業。
本身就參與鐵路運輸的俄遠東航運,則是較早參與中歐班列運營的航運企業。其在2016年底已經開通了天津經蒙古發往莫斯科的中歐班列,2017年8月初,開通了鄭州經蒙古發往德國漢堡的中歐班列。2017年8月25日,又與中國海鐵聯捷運輸集團攜手,開通廈門經蒙古至莫斯科的中歐班列。
與此同時,中遠海運集團首列中歐班列也于2018年正式啟程。2018年1月5日,滿載著中遠海運集運承攬的46個40英尺集裝箱貨物,從天津港駛出, 經由二連浩特出境,并進行換裝后直達莫斯科。1月16日晚,中遠海運中歐班列在跨越7600公里行程、歷經12天后,順利抵達目的地。
可見,雖然航運企業參與班列運輸的初衷和方式有所不同,但對陸上物流服務鏈建設的重視是一樣的。
應對內陸需求的提升
縱觀航運企業的“登陸”舉措不難發現,各家公司背后的考量缺不盡相同。
馬士基航運和地中海航運參與班列運營,主要目的是服務于自身的海運攬貨。中遠海運集團、達飛集團和俄遠東航運,則更多地是將中歐班列作為一項獨立的運輸業務。可以說,后者的戰略意義更大。
以中遠海運集團為例,據該公司班列運營部門介紹,中遠海運運營的中歐班列已滿載發運3列,實現了常態化運營。該班列是中遠海運首條獨立運營的中歐班列產品,是集團致力于打造綜合物流服務提供者的重要戰略舉措。首發班列的順利抵達,提升了中遠海運集團在班列運營方面的影響力,也豐富了自身的物流產品體系,為后期布局全球供應鏈體系奠定了良好基礎。
對于航運企業參與班列運營,跨歐亞國際物流有限公司中國區總經理董萬旭較為看好。他認為,航運企業可以將自有資源借用到班列上來。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分析師張永鋒則表示,開通班列是航運企業應對內陸需求提升的一種積極應對。
隨著我國產業轉移的持續推進,中西部地區的集裝箱貨源生成能力不斷提升,2017年全國集裝箱運量增長的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內陸地區。“無水港的建設已經使內陸地區逐步具備了口岸功能,這是進出口貿易模式變化的一種新動向。并且,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地,我國與一些內陸國家聯合開發了工業園區、開發區、物流園區等,這部分運輸需求可以靠班列來完成。我非常看好這一領域的發展前景。”張永鋒說。
最新數據也印證了張永鋒的判斷。據國家發改委統計,2017年全年,中歐班列累計開行3673列,同比增長116%,超過過去6年的總和。目前,國內開行中歐班列的城市已經達到38個,可到達歐洲13個國家的36個城市。中歐班列運行效率不斷提升,鋪畫了時速120公里的中歐班列專用運行線,全程運行時間從開行初期的20天以上,逐步縮短至12-14天。同時,運行成本不斷降低,整體運輸費用較開行初期下降約40%。
正因如此,在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運輸及經濟研究所物流室主任劉啟鋼看來,航運企業參與班列非常有戰略眼光。他說:“不止2017年班列開行量超過過去6年的總和,2016年開行量也超過了過去5年的總和。班列運輸的爆發式增長,是內陸外貿需求高速增長的一個體現。航運企業如果能與鐵路總公司有更多的協調,爭取入股到中歐班列的平臺運營公司,提升回程貨滿載率,開通班列的價值將更大。”
海鐵協作提供多樣化服務
不過,也有航運企業高管認為,班列運輸并不是所有企業業務拓展的必選項,班列運輸的前提是貨量足夠多,可以形成分類服務。“中遠海運集團內貿運輸能力非常雄厚,在貨量支撐方面有保證,運行成本又可以通過自身實力加以控制,運作成功的可能性較高。”該人士稱。
中遠海運集運全球操作中心相關人士也提出,參與班列運營不是為了增加競爭對手,而是為有特定需求的客戶提供更多服務選擇。該人士介紹說:“中遠海運集運在俄羅斯的目的港是圣彼得堡,還需要通過陸運才能將貨物送到位于莫斯科的客戶的手中,效率較低。班列則可以直達莫斯科,如果有客戶有運輸時間要求,恰好可以滿足。此外,通過班列將服務鏈延伸至內陸,對海運業務也有輔助作用。”
而在提升班列運行經濟性以及服務能力方面,達飛集團走在了前列。為提升運輸便利性,達飛物流中國公司特別為客戶提供便利化的還空箱服務。在鐵路運輸中使用達飛的集裝箱,可以在歐洲的200多個達飛堆場中的任何一個,歸還空箱。
劉啟鋼對此舉頗為贊賞,在他看來,推進海鐵協作,是最大程度發揮班列經濟性、提高企業投資回報率的關鍵。“例如堆場的共用、空箱的統一調配、貨源的統一組織等,做好協同規范和發展,航運企業的海鐵聯運業務才更有市場。”
我國鐵路系統也在海鐵協作方面,拋出了橄欖枝。
據中鐵國際多式聯運有限公司箱務部經理劉旭生介紹,2017年,為了更好地利用中歐班列專用箱,該公司大力拓展鐵路空箱下水出境業務,并給予相關費用優惠,組織操作了青島港-仁川-青島港、天津新港-仁川/名古屋-天津新港的提空箱下水出境業務。鐵路箱下海到達境外海運回境還箱后,再通過鐵路過境班列,由二連浩特出境到達蒙古地區。
據統計,2015年,鐵路箱下水運量實現翻番,2016年-2017年,每年遞增20%以上。為保障有效箱源,中鐵集裝箱公司在2015年、2016年新購2萬個40英尺國際標準集裝箱和10萬個20英尺國際標準集裝箱,使鐵路集裝箱保有量達到20英尺標箱24萬余只,40英尺標箱4萬余只。
嶄新的海鐵協同發展格局或許很快就將展現。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