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市正在“解凍”?風險防范不可忘!
2018-01-23 10:47:58
Landbridge平臺
2018年伊始,中國造船企業接單喜訊頻傳,7家船企共接獲約35艘新船訂單,為中國造船業迎來“開門紅”。從2017年延續至今的船市“解凍”態勢為造船業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但與此同時,造船業也應時刻警惕隨時可能出現的運力、需求、產能以及價格戰方面的風險。
在經歷了2016年的極度低迷行情后,航運業從2017年開始有力反彈,作為航運市場的風向標——波羅的海干散貨綜合運價指數(BDI)于低位大幅飆升,最高超過1700點。而根據英國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的最新預測,2017年,全球海運貿易量增速有望達到4%,有利于全球船隊過剩運力的化解。航運業復蘇帶來新船訂單的激增與二手船市場的活躍,讓造船業迎來了久違的“暖陽”。2017年,全球共成交新船7382萬載重噸、2380萬修正總噸、586.5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分別上升134%、83%和58%。從國內情況看,2017年,我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保持增長,重點監測企業主要經濟指標降幅有所收窄。這些指標均說明覆蓋在造船業身上的“寒冰”已經開始融化,準備充分、實力雄厚的造船企業有望迎來新的機遇與新的發展。
然而,在船市“解凍”的過程中,造船企業絕不可以掉以輕心,應在努力搶抓市場機遇的同時全面防范風險。首先,正確研判當前形勢,并提前做好預案。2017年年底,全球船隊規模為19.2億載重噸,同比增速為3.4%,與2008年年初相比,增加了69.5%。新增運力遠遠大于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的海運貿易增加量,這表明,全球航運運力仍處于飽和狀態。而新運力過于集中進入市場有可能激化運力供需矛盾,在市場資金充足與造船生產能力提升的情況下,運力增長的時間將大大縮短。目前,已有一些企業預見到這一風險,并采取了行動。近日有消息稱,有2家大型集運公司推遲了共計13艘超大型集裝箱船的接收與訂單生效時間。這為造船業敲響警鐘:船市復蘇過程中,造船業面對的不僅有機遇,可能還有延遲交付甚至撤單帶來的系列問題。
其次,對市場上的新船需求不應過于樂觀。當今世界去全球化、反貿易化思潮泛濫,民粹主義抬頭,這對全球貿易以及與之息息相關的全球航運業來說,意味著高速增長已變得不太現實。而且,雖然航運業傳統上屬于長周期行業,但隨著游資進入的增多,航運業的周期規律發生了變化,即使復蘇,也并不表明這一周期將像從前一樣篤定延續3~5年。造船業應重視這一變化,隨時調整策略。
再次,理性分析過剩產能化解受阻、產能再次增長的市場現象。當前,這種事情正在發生。近期就有多家船企從“破產清算”的邊緣重新回到“破產重整”,直接從“死亡”變為“重生”。例如,江蘇一家船企由于資金鏈斷裂、經營久陷困境,2017年7月被法院裁定“破產清算”;12月,由于有企業“接盤”,該公司開始“破產重整”。這種轉變與船市“解凍”大有關系。一旦這些停滯的產能再次被激活,造船業產能過剩的矛盾將進一步加劇。
最后,警惕訂單增加但利潤不增致使船企陷入“多勞不能多得”甚至“造得越多、虧得越多”窘境的嚴重后果。當前,相當一部分新船訂單是船東出于抄底的目的投放的,這些船東對價格要素十分敏感,這也讓一些船企利用價格戰搶奪訂單的策略非常有效。但這些新船訂單都是沒有利潤可言的,企業難以為繼。因此,造船業只有遠離價格戰,回歸自律、良性的競爭軌道,才能實現健康發展。
船市正在逐步“解凍”,但離真正的復蘇還有一段距離。造船業只有充分認清形勢,防范風險,才能在經歷多年的蕭條后再次迎來“春天”,并在新一輪的發展周期中實現能力提升和轉型升級。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