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港吞吐量首次突破億噸 長江干線內河億噸大港增至13個
2018-01-05 10:56:11
Landbridge平臺
截至2017年12月28日,武漢港年貨物吞吐量首次突破億噸,躋身億噸級大港行列。據中港網數據資料,由于長江干線港口億噸大港陣營在2017年新增武漢港,目前,長江干線內河的億噸大港總數達到13個。
武漢港吞吐量首次突破億噸
據湖北省交通廳消息,截至2017年12月28日,武漢港年貨物吞吐量首次突破億噸,全港完成1.0018億噸,同比增長11.3%。其中集裝箱、商品汽車吞吐量再創歷史新高,集裝箱完成135.7萬TEU,同比增長19.8%;商品汽車75萬輛,同比增長51%。跨入“億噸級”,折射出武漢水運經濟活力、輻射力和帶動力進一步增強,武漢港由此躍上一個更高發展階段,向建成“長江中游航運中心”的目標邁出堅定步伐。
近年來,湖北省和武漢市積極對接“一帶一路”、推動長江經濟帶建設等國家戰略實施,將打造長江中游航運中心作為支撐長江經濟帶建設的重要環節、湖北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長極和武漢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以及協調呼應長江上、下游航運的重要紐帶,出臺各類扶持政策,夯實長江中游航運中心發展基礎。武漢港通過多年的建設,以及非法碼頭治理和兩江四岸岸線整治,港口功能布局更加合理,集裝箱、商品汽車、件雜貨、散貨以及石油化工五大樞紐功能已經逐步形成。
武漢港吞吐貨物結構悄然發生轉變,集裝箱、商品汽車等高附加值貨類的比例逐年攀升,年年創歷史新高。集裝箱吞吐量自2014年首次突破百萬標箱以來,年均增長率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達到10.5%。武漢政府出臺對集裝箱航線的補貼政策,刺激了中轉箱量的大幅攀升,各船公司紛紛新開中轉航線,增加中轉運力,加大中轉航班密度。同時,中歐集裝箱班列武漢往返開行實現大幅增長,有力促進了周邊貨物通過長江到武漢,再搭乘中歐班列抵達歐洲;歐洲產品也回程通過中歐班列到武漢,經過長江分銷到周邊。2017年一季度以來,集裝箱量呈月均20%以上的增長態勢。2017年的商品汽車滾裝增勢更為迅猛,漢南港區滾裝碼頭投產運營,金口港區通用汽車產量繼續保持高速發展,三峽清淤形成分流的影響逐漸消除,長航物流增長穩定,沌口港區新裝卸車平臺建成后,滾裝汽車中轉將更具優勢。
億噸大港總數達到13個
“十二五”期間,長江干線大型港口建設全面提速,億噸大港數逐年增加。據中港網資料,2011年,長江干線億噸大港增加2個,分別為泰州港和重慶港;2012年12月11日,岳陽港貨物吞吐量達到1.04億噸,正式進入“億噸大港俱樂部”;2014年12月8日,蕪湖港貨物吞吐量突破1億噸大關;2015年,長江干線億噸大港又增加了九江港。進入“十三五”以來,長江港口發展迅速,2016年年底,馬鞍山和銅陵港正式晉級億噸大港;2017年年底,武漢港年貨物吞吐量首次突破億噸,長江干線內河億噸大港再增1個。
截至2017年底,長江干線億噸大港共有13個,港口名稱分別為蘇州、南通、南京、鎮江、江陰、泰州、馬鞍山、蕪湖、銅陵、九江、岳陽、重慶、武漢。(注:蘇州按全港計)
2017年,長江干線規模以上港口貨物吞吐量24.4億噸,同比增長7.5%;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650萬TEU,同比增長8.2%;長江干線貨物通過量達25億噸(其中江海聯運14.1億噸),同比增長8.0%。長江黃金水道的通過能力持續增長,在國家戰略中的主通道作用、在沿江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建設中的主骨架作用、在沿江產業布局中的主支撐作用、在多式聯運中的主樞紐作用和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主基調作用日益凸顯。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