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能力過剩 呼喚供給側改革跟進
2017-03-30 13:46:53
Landbridge平臺
近日,筆者在調研中發現,我國有一些地方出現了港口能力過剩的問題,在有些地區,甚至出現了惡性競爭、低價競爭的情況。
港口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經過多年快速發展,我國港口建設已經走在世界前列。然而,隨著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幾乎所有產業都面臨轉型升級的要求,港口也不例外。改革開放初期,我國港口基礎設施嚴重不足,硬件設施更是發展短板。從這個角度來說,港口能力的快速提升為產業向我國沿海轉移創造了有利條件。
近年來,受國內外經濟增長放緩、需求下滑、產業結構升級、運輸組織方式調整和前期建設力度大等多方面的影響,一些港口在產業競爭中摸索出了轉型升級的路子,開始更多關注如何提高效益、做好服務,進一步發揮好港口的服務功能。但與此同時,也有一些港口仍在沿襲過去通過大規模港口建設吸引產業的思路,導致出現一些問題,局部區域散貨、油品等貨種碼頭能力相對過剩,同質化競爭較為激烈。
當然,港口間競爭是港口市場化發展的必然結果,在此基礎上,我們再來思考如何解決港口能力過剩的問題。答案就是,以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采取有效、有力措施,促進港口持續健康發展。
首先,要統籌規劃,優化港口總體布局。組織修訂全國沿海港口布局規劃,從功能定位上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審慎、有序發展新港區,嚴格港口岸線使用審批,推進港口群之間、港口群內部港口間的分工合作和協調發展。
其次,要深化改革,推進港口資源整合。具體來說,就是要推動江蘇沿江區域港口發展一體化改革試點,初步實現沿江港口資源整合和集約利用以及錨地統一調度。鼓勵港口企業以資本為紐帶,通過合資、合作、聯盟等方式進行跨行政區域的投資、建設和經營,探索區域港口一體化發展的有效路徑。
再次,要優化結構,推動港口轉型升級。為此,我國出臺了推進港口轉型升級的意見,推動港口企業向現代綜合物流運營商轉型;拓展服務功能,發展以港口為樞紐的聯運業務,建設內陸港,拓展經濟腹地。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