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業“寒冬”持續專家:運力供應料維弱增長
2016-11-22 14:00:00
Landbridge平臺
繼韓國最大的航運公司韓進宣布破產之后,浙江最大航運企業也宣布破產,航運業“寒冬”似乎短期難盡。而針對航運業發展方向,多位航運界專家齊聚在滬集思廣益、建言策劃。由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SISI)和韓國海洋水產開發院(KMI)聯合主辦的“2016 SISI-KMI 國際海運論壇-2017世界海運市場展望及中韓港口海運主要熱點”論壇近期在滬舉行。會上,來自中韓兩國的業內人士進行了深入探討,為航運發展建言。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書記、副秘書長李鋼在會上對國際干散貨運輸市場形勢進行了分析。他表示,目前全球經濟增長仍然低迷,預計2016年增長率為3.1%,較2015年下滑0.1%,2017年回升到3.4%。發達經濟體2016年僅將增長1.6%,低于去年2.1%的增速,相比7月1.8%的預測也有所下調。而近幾年,全球貿易增長率顯著放緩,“2012年以來,貨物和服務世界貿易量增長受全球金融危機余波的影響,一直在3%左右,不及前三十年增長率的一半。”而同時從需求和供給方面對2017年市場前景進行預判,李剛副認為,運力供應未來仍將維持弱增長,船型結構調整步伐、非主流船型淘汰加快。他表示,市場前景預判有三大可能,一是期間反彈,迅速恢復;二是底部震蕩后開始恢復;三是底部徘徊。
而韓國海洋水產開發院海運市場分析中心主任全炯珍則從市場條件、北美航線、歐洲航線、亞洲區航線行情展望等這幾個方面來分析集裝箱船舶市場動向及展望。他認為,當前全球貿易低迷,投資萎靡,全球生產分工構造減弱,貿易保護主義強化。而目前,全球5大船公司市場占有率上升,壟斷趨勢進一步擴大。但由于供給條件的惡化,船舶營運率逐漸下降,“2014年超大型船舶正式交付后持續下降,2016年上半年的船公司大部分為赤字。” 全炯珍預計,未來亞洲-歐洲,亞洲-北美等東西航線將出現激烈的運價競爭。
韓國海洋水產開發院港口政策研究室室長金槿攝則從國內外條件的變化、對港口政策的影響、韓國的港口政策方向方面來探究韓國港口國際合作現狀及前景。金槿攝指出,韓國港口政策的方向是要從強化符合各港口特征的物流功能、港口運營高端化及頂尖港口的建設、港口空間利用的多元化&創造附加值等這幾大方面來提升國際合作能力。而國外港口開發合作項目的實質性是要推動合作項目,支持企業“走出去”, 提供制度基礎,同時在港口的綠色管理方面要加強。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