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業持續低迷八年
2016-11-18 15:08:50
Landbridge平臺
在日前上海召開的2016年海運年會上,中遠海運集團董事長許立榮指出航運業的殘酷現實:目前全球干散貨運力過剩率達30%以上,集裝箱運力過剩達25%,油輪運力過剩達20%。今年初BDI和CCFI雙雙跌至歷史新低,BDI只有290點,CCFI也只有632點。
遭遇八年低迷期
自2008年開始,我國航運業就已進入低迷期,至今已長達八年的時間。有航運人士曾表示,這只是周期波動,但八年后的今天仍無復蘇的跡象。
Clarkson Platou全球首席干散貨分析師亨利特·范·尼凱爾克表示,2015年至現在的BDI指數表現比1985年以來更低,體現了這個市場無比糟糕的狀況,運力過剩嚴重,以致于今年有42%的造船訂單被取消。干散貨市場估計到2018年僅有0.25%的增長。
此外,11月2日,波士頓咨詢公司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14年,集裝箱需求量有所反彈,但截至2015年底,全球集裝箱運輸行業增長情況不甚樂觀,平均增幅僅為1.9%。為了擴大規模并降低單位成本,承運商仍在投資購買全新的大型船只。這一趨勢加劇了行業產能過剩的窘境,令已然受此影響的市場局勢進一步受挫,運費也隨之降至歷史新低。值得關注的是,2015年集裝箱需求增長已落后于GDP,這在航運歷史上尚屬首次。
中研普華研究員王駿表示,航運業低迷從產業鏈上來看,主要是由于全球航運市場持續低迷、波動頻繁,加之中國航運業內部競爭十分激烈引起的。進入2016年以來,大宗散貨下游需求出現進一步下滑,同樣的海運需求增長也將出現一定程度下滑。
另外,經濟環境的不景氣也是航運業低迷的原因。以2008年為例,在金融危機爆發前,全球航運業都處于黃金時代,新興市場的崛起帶動了整個航運業的發展,航運企業利潤大幅增加,由于船只的緊缺,航運業完全是賣方市場。但在金融危機爆發后,全球貿易受到沖擊,航運業的矛盾也立刻凸顯出來。
有數據顯示,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我國海運的運力供給增長率為13.4%,而需求增加率卻只有3.7%,而2009年運力增長供給側率為12.4%,而需求增長率只有1.2%。供需嚴重失衡,運力過剩明顯。
此外,隨著近年來國際市場運量的乏力,航運公司之間為了搶占市場開展了激烈的價格戰,這導致運價的大幅下跌,無疑之中加大了企業的運營成本;加之很多航運企業都屬于傳統型企業,企業內部管理機制落后,經營效率較低;航運企業對于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避規風險意識薄弱。
復蘇道長路遠
中國航運業的興衰不僅關乎到企業的利益,對于我國國際貿易、對外發展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當前航運業的發展現狀,王駿認為,首先需要政府***政策扶持,營造一個積極的市場氛圍。如適當減免一些稅收,從宏觀層面控制企業經營成本,例如燃油費、人工費用等。
其次,是解決運力過剩的問題。一方面是平衡供需關系,使航運市場維持一個平衡狀態;另一方面,是淘汰或拆除一些老的船舶,從運力上做出減少,使航運業盡快擺托運力過剩的惡性循環。
與此同時,實現航運業的回暖,當前還需要把握住市場波動中細分市場的小周期,尤其是在海運市場整體蕭條的情況下,無論是應對目前的低谷,還是面對未來的機遇,都應抓住服務的本質。隨著世界經貿的進一步發展和技術的不斷進步,對航運業的服務水平要求不斷提升的總趨勢不會改變。提供個性化不可取代的服務,而不是刻意追求高風險高收益,這才是長期從事這個行業,應對市場波動的關鍵。從企業經營層面,通過合理選擇造、買船時機,提升公司經營管理水平,降低船舶經營成本。船隊中投入即期和長協運營的船舶保持適當的比例,既控制風險,同時也為爭取短期超額利潤留出空間。
此外,交通部副部長何建中建議海運企業加大內部資源整合力度,加強與相關產業的互動協調和戰略合作,加快向全球物流服務供應商的轉變。積極推進港航深度融合、物流鏈有機整合、陸海統籌與多式聯運,以及與上下游產業鏈的緊密合作,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加快向全球物流服務供應商的轉變。“推進海運產業鏈的延伸和融合,既是未來一段時間海運發展的重要趨勢,也是深入謀劃經濟新常態下的海運發展新動能。”何建中道。
何建中表示交通部將擴大海運開放發展,進一步提升全球海運資源共享水平和配置能力,更好地服務“一帶一路”戰略。并支持海運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構建國際化產業布局和服務網絡,培育國際港航運營商。
許立榮則表示,從班輪聯盟的共享船舶、共享集裝箱、共享艙位,到油輪、干散貨船市場的聯營體,這些都與共享經濟的理念不謀而合。未來共享經濟的經營模式將在航運領域更為廣泛深入地應用,航運與相關企業將告別在市場低谷時才抱團取暖的短期行為,共享優勢、高質、關聯的業務與服務,這些都將有助于重建航運產業的“動態平衡”。
當前,航運業需要對產業鏈整合,實現貨流、信息流、資金流的順暢流轉。同時,通過航運與貿易、制造、金融、保險、信息技術等領域的橫向整合,將形成新的利益共同體、新的市場機遇。
在整個航運市場低迷的背景下,對航運企業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只要航運企業能夠認清自身的問題,積極地調整戰略,不斷提高自身的競爭力,相信在政府與企業的共同努力下,中國的航運企業定會打破虧損迷局,破冰遠揚,迎來春天。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