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港+”模式打造黃金水運:做活淮河“水文章”
2016-10-09 11:10:57
Landbridge平臺
26日下午,蚌埠新港碼頭,隨著一聲汽笛鳴響,安徽盛禾糧油貿易有限公司的130噸面粉順利發貨,裝滿集裝箱的輪船緩緩駛離碼頭,開往揚州港。
“自從有了集裝箱航線,節約了大筆運輸成本,也不用擔心貨物會損壞。”公司業務經理姚闖激動地說,得益于蚌埠新港開通的水運集裝箱班輪業務,公司業務得到了很大提升。他給記者算了筆賬:以公司年均出口量30萬噸為例,散船水運成本需要1500萬元/年;集裝箱運貨每噸費用約合42元,加上政府補貼和貨物損耗的資金,加減乘除算下來,每年可以節約水運成本約600萬元。
“投入成本降下來了,我們開始接更多的訂單,公司規模不斷擴大,今年業務量預計將突破50萬噸。 ”姚闖笑說。
素有“千里淮河第一港”之稱的蚌埠港,是全國28個內河主要港口之一,航運資源頗為豐富。近來,蚌埠市以“航道網絡化、暢通化,港口規模化、專業化,船舶大型化、標準化,海事高效化、信息化”為發展目標,在港口運輸能力提升、產業規模發展、融資投入等方面做“文章”,推動“港+”運行,助力打造淮河黃金水運。
依托皖北及我省淮河水系唯一的集裝箱碼頭——蚌埠新港先后開辟“蚌埠-太倉”“蚌埠-揚州”“蚌埠-阜陽”水運集裝箱班輪航線,同時引入迅捷、中通、圓通、順豐、納愛斯等十余家物流運輸企業,擴寬“港+運”,促進港岸經濟貿易。
“集裝箱航線開辟以來,不僅為本地企業發展提供了便利,也陸續吸引皖北、魯南、豫南等區域貨源向蚌埠集中,目前已有500多家企業與蚌埠新港集裝箱碼頭建立了合作關系。 ”蚌埠港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雷介紹,蚌埠港作為區域中心港口的集散作用更為顯著。同時,借助不斷完善的港口功能,蚌埠市積極推動“港+產”聯姻,促進企業和港口合作。目前港口水運企業達108家,水運已成為吸納勞動力就業的重要渠道。1至8月,該市轄區貨物吞吐量累積完成546.26萬噸,集裝箱貨運量累積完成8543萬噸,雙雙實現新突破。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