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一港四站” 深圳醞釀全球最大LNG“樞紐港”
2016-09-09 14:45:48
Landbridge平臺
未來三年,深圳大鵬灣將新增3座液化天然氣(Liquefied Natural Gas,下稱LNG)接收站,形成“一港四站”的LNG港口群,每年超過900艘次LNG船舶進出港,年吞吐量將超過2000萬噸,成為全球最大的LNG“樞紐港”。
這是在2016年8月10日,大亞灣海事局與中國液化天然氣(香港)船務有限公司聯(lián)合策劃的首屆深圳LNG船舶安全管理研討會上透露的信息。
針對這一說法,界面新聞記者向大亞灣海事局求證。但截至記者發(fā)稿,未得到官方的明確回應。不過,深圳交通運輸委員會產業(yè)基金評審專家王雪認為,從吞吐量和輻射范圍來看,深圳現(xiàn)有和在建的LNG接收站及其港區(qū),確實能起到“樞紐港”作用,甚至已能被稱作“事實上”的樞紐港。
深圳大鵬LNG接收站自2006年6月建成投產以來,至今已安全運營十年。截至目前,深圳大鵬灣已擁有投入運營的深圳大鵬LNG接收站、在建的深圳LNG迭福項目以及獲批的中石油LNG應急調峰站項目,王雪認為,“一港多站”的格局已初具雛形。
王雪透露,目前投入使用的大鵬LNG接收站的港區(qū),以及中海油、中石油在建LNG項目的碼頭,吞吐量設計均為500萬-600萬噸,將形成覆蓋珠三角地區(qū)的LNG港區(qū)群。
在王雪看來,深圳的港口建設區(qū)別于中國其他沿海城市,是企業(yè)主導的市場化行為,而非政府引導和投資。
“如果你批評內地港區(qū)的審批和建設帶有太多的行政色彩,那么深圳基本不存在這個問題。”王雪說,“建設LNG接收站和碼頭都需要巨額投資,政府如果不投錢,企業(yè)不會是傻子,所以企業(yè)決策要經過充分的市場調研和論證。”
深圳對LNG的需求,來源于對改善空氣質量、能源結構的要求。深圳市政府在2013年發(fā)布的《大氣環(huán)境質量提升計劃》中,提出多項推廣使用LNG的要求,包括提高全市電動或LNG車輛比重、增加LNG加氣站、全面推廣LNG燃料等。
據(jù)《深圳特區(qū)報》采訪相關單位與專家介紹,2020年深圳市天然氣總需求量將達到113.85億立方米,現(xiàn)有和在建的氣源供應總量約為93.2億平方米,屆時深圳天然氣供應缺口將達20.65億立方米。
對天然氣的需求,不僅來自于深圳,還來自珠三角地區(qū)。
根據(jù)廣東省政府2012年印發(fā)的《廣東省能源發(fā)展“十二五”規(guī)劃》,預計2015年,全省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天然氣的比重應提升到13.2%。相比之下,天然氣在國家“十二五”規(guī)劃中的比例僅為7.5%。
大宗商品咨詢機構卓創(chuàng)資訊的統(tǒng)計顯示,2015年全國LNG消費量為1076萬噸,廣東省為179萬噸,在全國占比16.6%。卓創(chuàng)資訊天然氣行業(yè)分析師劉廣彬指出,廣東省2015年LNG消費量在全國排首位,也是國內目前LNG接收站投產最多的地區(qū)。
卓創(chuàng)資訊今年7月還發(fā)布報告稱,2015年,中國LNG市場維持38%的增速,但產能連續(xù)三年爆發(fā)性增長,下游需求難以跟進,國內上游生產廠家整體開工率為35%左右,LNG出現(xiàn)產能過剩局面。
“其實過去幾年國內LNG的消費量增速還是比較健康的,但產能增長實在是太過瘋狂,每年投產的廠家生產能力增速都超過60%,導致產能增長遠遠超過市場需求增長。”劉廣彬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LNG市場整體的低迷狀態(tài)也影響了珠三角地區(qū)。廣東油氣商會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廣東省天然氣消費量增速由2014年的14.4%下降到2015年的7.7%,下降幅度為6.7%,高于全國平均3.9%的下降幅度。
在此背景下,深圳及廣東省此前***的鼓勵天然氣發(fā)展的政策或許難達到預期。2015年廣東統(tǒng)計年鑒數(shù)據(jù)顯示,2014年天然氣占廣東省一次能源消費量比例為6.8%,遠低于其能源發(fā)展“十二五”規(guī)劃中要求的比例。
不僅如此,天然氣下游各行業(yè)的需求增長也并不強勁。廣東油氣商會信息部部長姚達明表示,在油價未大幅下跌前,廣東省有60%的天然氣用于發(fā)電,但近年來在低油價、經濟滯脹、電力供應充足的影響下,發(fā)電占比已降到40%-50%。
根據(jù)廣東油氣商會的統(tǒng)計,廣東省內目前正在運營的三座LNG接收站年供應量已超過400億立方米,但廣東省2015年天然氣消費量僅為145.16億立方米,已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tài)。“如果要建設新的接收站,必須加強國際采購能力,或者向周邊省份進行擴張,開發(fā)新的消費需求。”姚達明說。
消費需求的放緩有來自多方面的因素。姚達明認為,最重要的原因是國際油價大幅下跌之后對氣價形成沖擊,使天然氣競爭優(yōu)勢減弱。
在姚達明看來,中國的天然氣需求處于被價格因素壓制的狀態(tài)。中國產業(yè)信息網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LNG接收站幾乎全部被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公司占據(jù)(占比高達90%),這三大公司傾向于利用在進口氣源上的主導地位,對新增低價氣源盡可能不開放LNG使用權,以維持國內氣價相對高位。
姚達明提出,如果能將LNG碼頭向第三方開放,自主進口國際上價格更低的現(xiàn)貨,接軌國際市場的價格,將會大大提高市場對LNG的需求。如果民營企業(yè)的接收站到2018年逐步投入運營,競爭相對激烈,下游能享受到價格下降帶來的紅利。
“市場空間肯定是有的,但價格確實受到一定影響,導致價格相對市場來說偏高。在價格沒有競爭力的情況下,如果政府不去推動,沒有監(jiān)管力度,LNG市場發(fā)展會很緩慢。”姚達明說。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fā)現(xiàn)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lián)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zhàn)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