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集裝箱運輸的歷程及未來發展潛力
2016-09-07 10:16:18
Landbridge平臺
天津港集裝箱在裝箱行業重組中發揮了巨大作用。當上世紀60年代集裝箱剛剛興起的時候,它們還只是一種介于火車和卡車之間的本地化運輸方式。當時主流的運輸方式是拖車運輸,所以全國各地到處可見空拖車,而非集裝箱。但是隨著集裝箱運輸日漸興起,大大降低了貨物聯運的經濟成本,鐵路集裝箱運輸已逐步取代了鐵路拖車運輸和卡車運輸。
但是,復合材料集裝箱的唯一障礙是成本問題。一個復合材料集裝箱的成本比普通集裝箱的成本要高三倍,不過,成本并沒有超過冷凍式集裝箱或其他特制集裝箱。
鋼制集裝箱需要涂大量油漆,由于含有有毒防銹添加劑,必然造成空氣污染。而復合材料箱體則無需涂油漆;內置的浮袋:當被綁在船舶兩側時,箱體仍可以浮動在水面上,并且能夠通過內置的GPS定位系統很快被找到。
我國的集裝箱運輸發展,在起步階段比世界上先進國家落后很多。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在大連、青島、天津、上海港碼頭見到的都是傳統的散雜貨裝卸,直到1984年到了香港,才有生以來第一次看到了集裝箱。在香港葵涌國際碼頭第一次看到集裝箱裝卸操作,感覺就像小時候堆的積木,萬分感慨:中國大陸什么時候才能發展成這樣,也許是五十年以后吧。但是歷史的發展速度使我感到非常驚訝。
80年代末,開辟了集裝箱運輸航線,開始是上海、天津、大連、青島到香港的航線,后來又發展了中國-日本航線,緊接其后,中遠、中外運開辟了中國-歐洲、中國-北美洲集裝箱航線。這些都讓我雀躍,慶幸中國終于有了自己的遠洋集裝箱航線。在起步階段,沒有專門的集裝箱船,都是用雜貨船改裝的,當時叫多用途船。有的還是在艙底裝散雜貨,在艙蓋板上放集裝箱。
另外,中國的各個港口一開始沒有專用的集裝箱岸吊,原有的岸吊吊不動集裝箱重箱,只能使用船上的吊桿,這些都影響了集裝箱在中國的發展。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